阅读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时间:2022-05-12 02:09:11

阅读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记得苏霍姆林斯曾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所以必须要让阅读在语文课上活起来,而要达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就要改变传统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上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设计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授课也是如此。教师精心设计的开场白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后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古人写文章也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我想上课也应如此。魏书生老师就曾用气功冥想,课前诗歌朗诵,让学生口头表达等方法作导语,都产生了不错的效果。我在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课前让学生一起来唱他们耳熟能说的满文军的《懂你》,从中读懂“母亲”,然后再让学生走进课本,看看史铁生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史铁生有没有读懂自己的母亲。以音乐的形式导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课文。

二、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创设一个轻松、自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快乐。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种学习方式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

1.运用表演、演讲、竞赛、游戏或编著写课本的方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比如在教戏剧单元时,我就让学生自己报名,在文中找一个适合他们表演的角色,经过排练后在课堂上表演,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把握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在教诗歌单元时,采用朗诵比赛的方法,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味诗歌的美感;而对于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文言文也可采用朗诵比赛的方式教学,这样就能熟记、识记、背诵,并能真正的理解课文。

2.运用角色换位方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所谓的角色换位,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来当一回教师。教师每天都立于三尺讲台,似乎没有了新鲜感,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学生对每天的能侃侃而谈的教师充满敬意,让学生走上讲台对语文教学将具有莫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教《闺孰》一课时,我只给学生一本教参,学生经过没几天的准备就可以走上讲台,给同学们一节与众不同的语文课。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方查找资料吃透文章,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利用图文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阿房宫赋》一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及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等,还要求学生全文背诵。这对于每天奋战在题海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难题,针对这一情况,在教这篇文章前,我让学生借助手中的资料首先读懂课文,然后画出阿房宫的全貌,课文挑选出较好的几张贴在黑板上,上课时学生只要看着图画就可以看到阿房宫的全貌,一节课下来大多数同学都能将文章熟背下来。

三、以教学激情去感染学生进行语文阅读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来营造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有高昂的教学热情,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适度地袒露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这种情感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应保持饱满的激情,应用真诚的眼神注视着每一位学生,并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信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信任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真诚的关怀、挚爱和期望时,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的内心情感体验,也就有了“亲其师,则信其道;而听其言,遵其嘱”的效果。反之,如果学生感到教师对其不理不睬甚至是轻视,那么他就会对你的课失去了兴趣,对你的课堂提问往往也会不予理。所以我每一节课都是充满激情地去上。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充满激情的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以让阅读在Z文课上活起来,就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下一篇:试析文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