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物理的探究式教学

时间:2022-05-12 05:55:44

新课标下物理的探究式教学

[摘要]课程改革是我们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而探究式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本文就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新课标;物理教学;探究式;策略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探究式教学即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观点的教学方式。通过个体或群体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培养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形成探究品格的活动。探究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新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物理教学的内容之一,足以体现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

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主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情景创设可从生产、生活等现象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为探究的动力来自于对问题的好奇、敏感和丰富的联想与假设,来自于不同的观点的撞击和争辩。好的情景创设能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里的猜想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进行的,而不是凭空猜想。但教师也不要追求严密的逻辑性,要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

演示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讲“力的分解”一节时,创设探索情景:取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放在桌面上,要用细线把它提起来,问学生用一根线易断还是两根线易断?学生肯定回答是一根线易断,然后教师演示实验,其结果却完全相反,用一根线可将砝码稳稳地提起,而用两根同样的细线提砝码时,细线却断了。为什么两根线的效果反而不如一根线呢?这时,学生的大脑里立即会产生思维撞击,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教师再进行新课教学,效果相当好。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

2、经历过程,重视探究。

物理教学实质上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性认识过程。任何一个概念、定理、定律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过程,让学生亲自去实验、体验、揣摩、模拟这个过程,就能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进行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时,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先提出问题,由牛顿月光下观察到苹果落地,联想到月亮为何不会落地?思考如果在高山顶上把苹果高速抛出,苹果会落地吗?然后探究新知:由行星的运动规律,猜想太阳对行星的吸引作用,再进一步探究吸引作用的本质、规律,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行星对卫星的吸引、太阳对行星的吸引,它们的吸引力都是本质相同、规律也相同的力,再推广到万有引力定律,最后通过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进行验证。

3、借助实验,引导探究。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方法是物理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一个物理实验就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景,让学生亲眼看一些物理现象,亲手做一些物理实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亲身体验与理论学习相对照、验证,来加深理解,以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

4、重视主体,发展探究。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媒体的选取与组织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要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求。知识的教育、观念的培养、能力的训练既要为学生近期的学习打下基础,还要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和终身教育。教学设计要在组织知识、选择方法、设计问题、设计实验、研究学生活动等方面下功夫。要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教学。

二、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1、无需样样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并不是什么问题都必须去探究。一些十分简单的问题就没必要去探究,还有一些中学生难以探究的问题也不应该让他们去探究,探而不清,究而不明,会得不偿失、东施效颦。因此在教学中不必把所有可做的实验都去做一遍,把所有问题都让学生去猜想、讨论,初看蛮热闹,实际上是主次不分,浪费时间。

2、不宜化简为繁。

对初中生来讲,能简单的就简单,能通俗的就通俗,不能过分地讲究知识的严密性、专业性。如“光”这节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这个现象的确应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至于为什么红光偏折得小,紫光偏折得多,光在三棱镜中发生了几次折射,这些问题就没必要讲,讲了学生就能理解了吗?

3、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物理学是最讲究以事实为根据的。学习物理,除了学习物理知识、物理方法以外,还应学习科学的态度与科学精神。这一点,每一个物理教师都应切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各种可能的猜想和预想不到的结果。

4、摒弃“满堂灌”。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句话教师大都记得。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依旧是自己在唱独角戏,几乎看不到学生的活动。这种旧的教学模式及其背后隐藏的旧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出现是很值得深思的,是与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的。

物理是一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式教学在问题研究和问题解决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也正是物理学科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寻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而最重要的是了解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科学思想,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永不满足,不断创新,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东、刘炳生:物理实验教学[M]中学物理教学通论

[2]黄洪: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体验中激发学习热情[J]中学物理,2007(1)

[3]邓干成:科学探究实验教学初探[J]物理教师,2004(4)

[4]蒋智勇:中学物理教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初探[J]物理教学探讨,

2007年第7期

[5]徐定华: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M]教育心理学.苏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上一篇:浅谈高三数学复习技巧和方法 下一篇: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