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在生态工业园区中的环境管理策略

时间:2022-05-12 05:18:03

浅述在生态工业园区中的环境管理策略

[摘 要]社会的发展建设需要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的相处,面对我国近几年来经济增长速度不曾放缓的趋势,在进行工业建设的发展中,工业生态园区成为了经济发展中工业建设内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忽略了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同时也影响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对其发展造成了阻碍性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265-01

前言: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立为我国工业化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也确保了在城市化过程中相关产业结构的稳定调整以及优化改革,为我国工业技术的创新以及产业的升级发展带来了动力,有力的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增长。面对传统工业生态园区内部的产排模式,在进行大量的资源投资利用后,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还没有有效的发挥资源的应用价值,降低了生态工业园区的利用价值,还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对企业的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作用。所以,做好生态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才能够进一步改善能源的使用模式,带领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环境管理手段的分类

生态工业园区内部存在众多的工业设备,各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排除各种工业废水、废弃、废渣等有毒有害的物质,直接对工业生态园区的内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以及影响,促使工业园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恶化。如果不能够提供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必然会影响工业园区周边的生态环境,最终反而会对工业园区的发展带来影响。所以,在当代的环境管理过程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手段。

1.1 排污收费

排污收费是较为广泛应用的控制污染物排放的经济手段,主要以确定的环境质量水平(排放标准)作为目标和依据,以促进排放标准的执行并维持预定的环境质量水平。

1.2 排污许可权及其交易

排污许可权是在排污收费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型环境经济管理手段,近年来发展较快,其目的与排污收费相同,实施时由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综合分析确定区域中各污染者间的污染负荷分配,以保证总污染负荷不超过区域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

1.3 产品环境税

对相关产品征收环境税以作为其破坏环境的补偿,一方面促使相关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上升,减小其竞争力和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另一方面促使生产部门转向无污染产品的生产。产品环境税税率合理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统一。另一种方式是自然资源的环境补偿。环境税可以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自然资源的再生或替代资源的开发,达到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已开始征收水资源费和土地利用费,并逐步扩大征收范围。

二、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进行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中,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众多的工业企业内部部门在管理的过程中过度的依赖国家制定的行政手段,面对突发的问题要不是束手无策要不就是置之不理,最终导致了生态工业园区内部环境逐渐的遭受到了破坏,影响了生态工业园区的价值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进行管理,以下我将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 过分依赖于行政手段

我国传统环境管理侧重于行政手段,仅从数量上看,新老8项环境管理基本法律制度中,除排污收费制度外,其余7项皆为行政手段。若工业园区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环境管理意识淡薄,有关人员在指导思想上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如在进行开发区建设总体规划时,没有认真考虑环境规划;引资或投资时只考虑经济利益,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环境管理规定行事;由于环境管理人员不足,监管力量薄弱,环境监督执法工作不到位等,则排污收费制度等不能严格执行。

2.2 无规则的工业园区设立导致环境管理失控

工业园选址不科学,园区规模大小不一,滥占大面积的自然生态土地,一般普通的园区通常要求在40hm2以上,但却存在最小的只有一两公顷左右,大的甚至能达1000hm2。一些工业园区流于形式,规模过大,侵占耕地的现象严重,土地资源存在浪费、破坏现象。建设水平和质量差异较大,环保资金难以到位,环保措施难以落实或不配套。

2.3 生态化功能发挥不尽完善,核心竞争力缺乏

园区整体上应采用区域环境控制战略,区域污染集中控制与总量控制必须得以实现。目前园区产业发展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失调,物质代谢结构停留在初级水平或不尽合理,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亟待提升。大多数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都是针对单个企业的,而企业表现出的一个重要症结是缺乏主动性。因此没能形成园区整体核心竞争力。

三、生态工业园实施环境管理的对策分析

面对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以及部门领导绝对不能够置之不理,必须对相关问题的出现进行重点的分析研究,就相关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通过综合的研究观察,制定一系列的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推动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保护工业园区周边的生态环境。

3.1 确立综合管理思想,实施综合决策,注重整体管理

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时,要特别强调将环境纳入园区的综合决策,以构筑一道绿色屏障,对入园企业进行资格核定和有选择性地过滤。对园区环境管理实行区域控制原则,以区域环境容量为主要依据,采取多种措施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控制手段控制环境污染。

3.2 加强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制度的实施。

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项目审批时,要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项目建设时,要执行“三同时”制度和符合清洁生产要求;项目投产后,还要建立适当的环境管理监督机制。

3.3 搞好环境服务,实现生态循环发展

良好的环境服务及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吸引投资的一项重要条件,也是工业园区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方面。将园区作为整体进行环境管理并提供集中的环境服务,建立生态多功能规划区,在经济方面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这主要体现在能源供应、集中供热、给水、废水处理、垃圾收集和固废处理等方面,集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减少了分散治理污染造成的巨大资金投入,而且能够更好地改善园区的环境质量。

3.4 要创新专业化运营管理机制

从环境管理的角度看,重点污染治理设施的尾端监控,已经慢慢转到过程监控,需逐步建立重点污染源的透明化管理机制。《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明确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就是指企业或政府把下属的环保装置交给专业公司进行管理,负责环保装置的运行、保养、修理,并对达标负责。因此,要通过各种形式在政策上予以倡导和推广专业化运营管理,尤其是从主要工业污染源入手,这是提高工业污染源的管理效率,加强环境管理力度的有力措施

结语

我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大量的新建工业园区往往属于新型开发区,相关的生态环境也属于初次开发利用,具有的经济发展潜力较高。所以,面对生态工业园区在进行环境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及时的制定的相关的策略,在保证了工业化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下也必须保证周边生态环境的安全,避免其受到破坏。

参考文献

[1] 雷锦涛,刘福强,凌盼盼,等.我国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的难题与对策思考,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年S1期.

[2] 刘飞,刘迎云,张容芳等.祁东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建设探讨,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年01期.

[3] 廖兵,魏康霞,樊艳春,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江西省工业园区环境保护为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年06期.

上一篇:谈谈农村林业产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下一篇:浅析轮滑课教学进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