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龙村 新安源头第一村

时间:2022-05-12 02:45:42

休宁鹤城乡往南,沿一条翻修拓宽的渔瑶公路前行,过新安源村不远便开始了翻山越岭。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近年来被誉为“黄山第一村”的——右龙村。从地理位置而言,右龙村并不处于黄山山脉中,它是休宁与江西浮梁县瑶里镇搭界的怀玉山脉五股尖下的边界小山村,隶属黄山市休宁县鹤城乡。

香榧守护的村庄

车沿着渔瑶公路逐渐攀高,窗外的群山逶迤连绵,这样的山形总被先人们比喻成“龙脉”。而此时,我们几乎就走在“龙脊”的附近;往下,墨绿色的植被将一个个村庄簇拥在怀抱里。五华山的两侧是右龙和左龙两个村庄。对称的布局犹如两只龙爪,那粉墙黛瓦的民居就成了龙爪上的鳞片。当地也称此山为“五龙山”,左龙和右龙的村名大概与此相关吧。

右龙村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村头小广场上古木参天,一条大约1米宽的石板路从村中穿过。村民告诉我,这就是明清时期通往浮梁的“徽州大路”。400年来,这段路几乎完好地保存在这里,直到今日,依然是村民徒步去往江西的便捷之道。

右龙村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茂密的植被。村围底层的缓坡被茶园覆盖,稍高的山坡有成片的油茶园和香榧树,远村山坡竹林婆娑,更高处则是挺拔的松柏。登高俯瞰,右龙村就像一个硕大的徽派盆景,静静地安落在绿色的盆地里。盆景的右端有十几株百年的马尾松立在村口古道上,挺拔苍劲,错落有致,仿佛就是园艺师刻意的安排,赏心悦目。而散落在屋前村后的香榧树,才是右龙村的精华所在。蓬松的树冠远远地看去像是盆景中的花儿,每到清晨水雾裹挟着炊烟围绕着树冠,那种雾绕云笼的景致,真可谓是“花团锦簇”。山珍里的“香榧果”是香榧树产下的果实。这种植物的习性很是特别,开花不定时,一年四季都可以结果,这似乎有些神秘,何况村子里的许多香榧都是几百年以上的岁数,村子水口的古树林里,更有千岁高龄的老香榧,这在徽州实属罕见,所以,村民把这些古树视同村庄的守护神。

在沿溪古道入村口,有一座石砌的小庙。起初我以为是避雨的路亭或是土地神庙,后来才知,这座石砌的房子是专门为旁边的古香榧树敬香用的。为何这棵老香榧树受到如此敬待?村中老人告诉我,有一年夏天突发山洪,凶猛的洪水冲走了村中的一个小孩。在这性命攸关的时刻,恰是这棵老树用自己粗大的胳膊,将小孩拦在了它的枝头,小孩因此得救。从此,村民们就在这棵树下盖起了一座石房,自发地祭拜这棵老香榧了。村里还有一处也能证明村民对古榧敬重的地方。沿石板路向村北走,我在一处立有“孤魂总祭”石碑的树下停住了脚步。立此碑于这棵千年老榧树下,是寄望“树神”保佑那些游弋无所的魂灵。满身皱纹的老榧树敞开着胸怀,躯体枝干上发出密密麻麻的小枝,仿佛这位老者百般呵护着那些无依无靠的亡灵。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棵树不是单纯的香榧树,贴着它的躯体似乎还有其他树种,可以确认的有桂花、银杏和香樟。这样的联合体是够神奇的,不免使人对它更加的敬畏,我随即合手作揖,鞠躬膜拜。正当我要转身回村时,一位村民来到树下俯身捡拾银杏果,这时我才看到树荫下那油光光的“徽州大路”上落了许多银杏。村民说:一到秋天,这里每天都会有人来捡,捡回去的银杏并不是当成普通的山果上了餐桌,而是作为“神果”用来防灾治病。且不论银杏本身具有的药性,最起码这可以反映出右龙人对古树的崇敬,他们渴望那些有着数百年历练的老树犹如守护神一样保佑着村庄以及家人平安。

茶香四溢的村庄

右龙村的自然环境是极其优越的,一年四季,村庄就沉浸在绿色的海洋里,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相当高,只要你从繁闹、混沌的城市走到这里,不免就会停下脚步,为自己的身心安排一个假日。在右龙我再也不想当匆匆的过客,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和同伴住进了原村长张光武的家中。我们的住处就在村头,实际上是张光武投资兴办的茶油厂厂房加客房的混合楼。也就在这里,我对右龙村有了第二个印象。

三楼有一个宽大的观景平台,那天下午,我们在平台上观景小憩,张光武拿来了亲手炒制的茶叶请我们品尝。茶叶很特别,细长如针,略带炒香味。我抓出一把放入杯中,沸水冲下,不一会银针般的茶叶便缓缓舒展开身姿,淡绿色的茶汁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张光武说,这茶叶都采自谷雨前,是春茶最好的时候,品相及口味绝佳。右龙一直都产好茶,以前由于交通闭塞,外界知道较少,一个茶季下来,村民收入并不高。现在右龙是有机茶、有机茶油、有机香榧的生产基地。由于茶叶产自于新安江源头,如今有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新安银毫”。几年前,右龙就已经得到“有机茶园基地”的国际认证,并被纳入休宁县新安源茶业公司的万亩有机茶园基地主产区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里空气清新,温度适宜,雨量充沛,虽早晚温差变化稍大,但山坳里影响略小,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我在想,如此优越的自然环境,自古一定就产茶,它靠着江西浮梁,又有“徽州大路”在此通过,产自于这一地带的茶叶,必定是通过鄱阳湖水系扩散到全国各地,那些去浮梁卖茶叶的徽商中一定也有右龙人。“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是白居易当年在那首著名的《琵琶行》当中写到的,由此可以知道,浮梁是当年茶叶的集散地,而右龙仅与浮梁一岭之隔。看着那条穿过有机茶园伸向浮梁的古道,令人浮想联翩。

傍晚,我们去张光武在村内的老房子就餐,听他说这幢徽派房子是1981年在老宅基地上重新建的。我特意去厨房打探将要吃到的是什么山村菜肴,张妻围着柴灶前后忙碌着,那些菜都来自自家小菜园和采自山上的野菜。我看到张妻炒菜用的油全是“茶油”,这又是右龙的特产。茶油被国人誉为“东方的橄榄油”,全部由茶油果压榨而出。右龙有着千余亩的有机油茶园,何况张光武自己就有榨油厂。也许他并不感觉到有什么特殊,但对视“调和油”为高标准的我们而言,天天茶油烹制菜肴,绝对是高端的生活,更何况我们还得随时警惕着“地沟油”蹿上餐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正有机晚宴,真正高品位的山村绿色生活!

收获油茶果是在11月份,我们在右龙正值国庆节前夕。清晨,我们爬上了高坡,特意去油茶园里见识油茶果。满坡的油茶树果实累累,枣红色的果壳油光发亮,仿佛里面随时都会有油冒出来。还有1个月就要开采了,村民们正在等待收获季节的到来。一个小小的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油茶园的坡地上可以看到零零散散放置着一些木制的蜜蜂箱,这种养蜜蜂的方式流行于江南山区,蜜蜂来自于野外,油茶花盛开期,白花满树,蜜蜂采来的蜜,品质不言而喻。右龙村民能够享用到这样的蜂蜜,实在令我羡慕不已。

上一篇:周一波书画艺术展 下一篇:三里屯 时尚北京的璀璨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