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优化地理课堂的探索

时间:2022-05-12 02:21:02

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优化地理课堂的探索

摘 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电脑模拟、动画设计、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难以理解、难以表达、难以展示、无法动态演示的问题 ,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有效的优化地理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手段 优化 地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217-01

地理学科有着其独特的特点,那就是地理事物随时间有其动态的变化。多年的地理教学工作,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优化地理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做法及感受。

一、电脑模拟,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促课堂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三个一”(即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三个一”的老方法根本无法实现新课改地理教学的全部目标,而要真实的再现一些内容和实现课堂再生更是难上加难。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课堂中可以利用电脑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与四季的形成、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大气降水、火山地震的爆发、板快的运动与大陆的漂移、海陆的变迁、沧海桑田的变化、断层的形成与运动、褶皱与褶皱山脉的形成、水循环、洋流、土壤物质的循环等等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把枯燥的知识、深奥的理论全部融入进去,即直观又形象生动,学生学起来自然兴趣盎然,好奇心起,探究之气浓浓,利于课堂教学的生成。因此,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融合。

二、动画设计,易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山地的形成》这一课,是地理必修一的一个重点。这一课的重点是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分布规律和成因;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特点。难点在于板块运动与山地形成、分布的关系。在上这一课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设计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

首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褶皱、断层、火山喷发”化文字为图像,利用flansh化“静”为动。通过师生简短地问答,学生很快明确了褶皱、断层、火山喷发的形成原因。

其次,再讲“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的形成”,以动画形式呈现褶皱的隆起与凹陷、断层面上岩块的相对运动、岩浆的上升。并配以有声解说:一般情况下岩层隆起的地方形成了山岭,岩层凹陷的地方形成了谷地;在断层构造中上升的岩块形成了块状山地;在火山构造中,炙热的岩浆喷出地表堆积在地面形成的地形就是火山。通过动画,学生明确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形成过程。

第三,接着出示“板块运动示意图”,演示“板块运动与褶皱、断层、火山喷发之间的关系”画面。强调板块是运动的,板块运动有方向性,因此就产生了碰撞挤压隆起、张裂断裂凹陷。

第四,然后再讲“褶皱”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把难点“背斜顶部因张力易被侵蚀形成山谷;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白板展示,课堂容量大,课堂教学效率高

“山地的形成”一节,按传统方法完成内容时间很紧张。由于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上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分析、理解知识点,降低了教学难度。教师许多叙述性的语言可以少说、甚至不说。大大加快了教学速度,一堂课便完成了四个问题。讲完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形成、分布规律,再讲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外加课堂练习11道题,全部在课内完成。既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精心设计,精准到位,方可达到最佳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它的优势可以说让我们无法想象,把它应用到地理教学中更是美不可言。地理知识所涉及的时间跨度、空间跨度、从宏观到微观问题、从整体到局部的变数很大,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难以理解、难以表达、难以展示、无法动态演示的问题。但是,一节课不能都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老师必要的板书和讲解那是必不可少,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不能喧宾夺主,毕竟它的应用是课前预设的,不可能在应用过程中主动生成,产生新的亮点;而且,信息技术手段在利用过程中,设计要“干净利索”,不要设计过多的动画和复杂多变的背景,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和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另外,一节课尽可能选用一种设备即可,减少时间浪费,提升课堂效率。所以我们要认真钻研、深入思考、精心设计,只要能恰到好处的突出主题,解决重点、难点,能把问题讲清楚,就足够了。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示意图”、“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示意图”,“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部分,“北大西洋暖流的气候效应示意图”、“秘鲁寒流的气候效应示意图”、“寒暖流交汇示意图”、“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示意图”,这六幅图是要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的图示,完成这一节教学内容我感觉就足够了。设计时线条要粗,箭头要准确,背景信息要简略,主题、重点要鲜明醒目。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如虎添翼。只要我们精心研究,创新思路,选择和精准设计适合每一节课的教学手段,我们的课堂定会绽放出生命的火花。

上一篇:大型火力发电厂锅炉干排渣技术研究 下一篇:浅谈对动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