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脱线先生”

时间:2022-05-11 10:51:25

德国作家席勒说:“当我很年轻的时候初读莎士比亚,他的冷漠无情使我恼怒,他居然在悲痛欲绝的时候还有心情戏谑,在《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等等伤心断肠的几段戏中让丑角来扰乱情绪。”随着年岁渐长席勒意识到:“散见各处的喜剧穿插,可以防止娱乐变成一本正经,它让心灵保持了宁静。”

喜剧或丑角通过自己的滑稽,对恐惧和权威发起挑战,冒犯才是它的本质。莎翁笔下的丑角,常常用荒诞不经的语言道出常人无法看到的本质,他们提供一个观察世界的新角度。比如《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投水自尽,在这个悲情时刻小丑却说:“有财有势的人,就是要投河上吊,比起他们同教的基督徒来也可以格外通融,世上的事情真是太不公平了。”

如果要问一个喜剧演员恶搞了一个公众或历史人物,“伤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该当何罪?那么,我们先来谈谈脱线先生(M r.M agoo)吧。

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让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给他们看两张卡片,一张上面画着一条线,另一张画着明显长度不一的A BC三条线,实验人员问道,三根线中哪一条和另一张纸片上的那条一样长。

这个实验看似简单至极,幼稚园的孩子也能立马回答,但却暗藏玄机,这些围坐在桌边的人,除了一个真正的实验对象,其他都是聘来的演员,这些人煞有介事的纷纷说出错误答案。实验对象彻底犯晕了,最后他相信是自己的眼睛欺骗了自己,于是做出了随波逐流的错误选择。

心理学家弗农・艾伦和约翰・莱文进行了一个更加离奇的实验,在同样的实验中,他们加进了一个“脱线先生”:他戴着由配镜师专门打造的瓶底一样厚的近视镜,这位夸张而又滑稽的脱线先生自然也是演员,他一上来就向主持实验的人抱怨自己的视力有多糟糕,不停地问:“这个实验需要多好的视力啊,我看不清纸远处的东西。”

实验开始了,其他所有的演员都给出了错误答案,唯独这个又傻又半瞎的脱线先生,他几乎连自己的手也看不清,给出一个正确答案。让人震惊的是,一个不赞同的声音就足以让实验对象得到解脱,即使持不同意见的人是滑稽可笑的脱线先生,实验对象内心却如释重负。

英国经济学家蒂姆・哈福特说,尽管“不同”经常意味着“错误”,但尝试不同的东西有着自身的价值。听取多种意见大有裨益,在意见多元化的团体里,人们会做出更好的决定。

喜剧演员给出了看事物的不同角度,也许他们说的不对,但他们就是那个戴着厚厚镜片可贵的脱线先生,把我们从高度统一的恐惧中解救出来。

上一篇:给明星慈善“差评”的县团委书记是何标准 下一篇:市级疾控机构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财务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