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策略

时间:2022-05-11 10:47:47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策略

摘 要: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对数学中单调的符号以及抽象的原理难以理解,采取游戏的方式,能让学生在枯燥的数学教学中得到乐趣,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不知不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去探索、学习。本文探讨了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28-01

游戏作为一种普遍的趣味性活动,受到人们尤其是小孩子的强烈喜爱。而数学游戏教学则是将数学知识融入到那些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游戏活动中,通过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主动去探究那些未知的数学知识原理。越来越多小学教师认识到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也逐步在教学中运用游戏开展教学,但是目前我国数学游戏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游戏教学的策略方法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一、游戏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教学“10的分解与合成”时,一开始教师可以设计猜一猜的游戏,教师的手里拿了10张卡片,然后让一名学生从我手心里拿走一些,通过自己手中卡片的个数,很准确地就猜出那个学生拿走的个数。学生很自然地感觉到“老师真的好厉害”,怎么每次都猜对了呢?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随后教师告诉他们:“在学完今天的知识之后你们就会变得和老师一样聪明了,你们愿意学吗?”这样很快就引起了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他们一个个都坐得很端正,注意力也很集中,很快掌握了玩的技巧,然后小组之间再进行猜一猜的游戏,学习效果非常好。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充分利用好游戏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联系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并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因此,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游戏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游戏知识所带来的乐趣,而引发推理。从上面例子扑克牌游戏引发交流思考得出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叫做“循环”就会对后面的教学有帮助,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后面教学奠定基础。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充分利用好游戏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联系与过渡衔接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数学教学不单是为了把书本上知识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发现知识及规律产生的过程,善于捕捉问题、发现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

三、渗透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往往需要多人的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游戏教学中是较为常见的。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的有机设计与游戏设置,重要的一点是渗透出一种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分工合作精神与合作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图形的学习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等图形的认知与转换过程,团队协作更能提升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如何利用已知的图形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解导入成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好地破解这一教学难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是村长”的分地游戏,每一个小组组长扮演村长的角色,将本村所共有的一块平行四边形土地进行划分,鼓励学生探索用“剪”和“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通过合作得出相应答案。经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与分工,将原本复杂、抽象的图形转化成了生活中的土地模型,学生很快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进而得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通过游戏教学,拓展数学思维

通过游戏情境创设将数学问题交给学生,学生在游戏中自然而然进入问题情境,从而逐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讲授“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算式“5+5+5+5+3”改为乘法运算:“5x4+3”或“5x5-2”,这时学生就会引发一连串的疑问,从算题的角度来评价,改后的两个式子都还可以,但是有学生就提出:“老师,您的条件变了,还是改为简便版式更好。”教师在对这位学生进行表扬之后,并向其他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的妙处,引导他们在简单的数学问题中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拓展数学学习思维,挖掘创新火花。

五、在小学数学游戏中巩固数学知识

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他们最熟悉并且乐于参与的活动。他们在游戏中认识事物,并在其中汲取生长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如果我们把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使其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练习中,主要以游戏形式为主的巩固知识方式。在题型设计上,打破了旧的练习框框,为了更好地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了适量增减和重新组合。根据不同层次的题型,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游戏活动进行练习。这些游戏使学生在快乐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通过数学游戏则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数学时枯燥乏味的感觉,认识“原来数学也这么有趣”,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玩转数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构建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实现学生对数学从厌倦到喜欢的转化,从苦于学数学到乐于学数学的转化,全面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覃彩花.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法的可行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1(03).

[2] 陈 敏.如何充分利用游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J]. 考试周刊,2010(08) .

[3] 采明才.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吉林教育,2010(35).

上一篇:高中数学解题歌诀的应用举例 下一篇:读书给学生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