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肌筋膜炎中医治疗研究

时间:2022-05-11 07:52:32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治疗研究

摘要:本文从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病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方法、作者观点等方面综述了近10年中医治疗肌筋膜炎的概况。

关键词:中医;肌筋膜炎;综述

肌筋膜炎包括纤维织炎、纤维肌痛综合症、肌筋膜疼痛综合症,与寒冷、潮湿、慢性劳损有关,大致病理是肌筋膜及肌肉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改变,而表现为弥漫性钝痛,尤以颈、项、肩背、臀外等部位多见,局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疼痛特点是:晨起痛,日间轻,傍晚复重,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均可诱发疼痛,病程长,且因劳累及气候变化而发作。查体时患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触摸此点可引起疼痛或放射痛,有时可触到皮下肌筋膜内有条索或结节状物。中医外治腰背肌筋膜炎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十分丰富。本文将中医治疗本病的常用疗法综述如下。

1病因

1.1中医学认为,肌筋膜炎属"背膂伤筋"、"痹证"范畴,又名肌凝症、肌风湿。多因劳损伤筋或肝肾亏虚使局部气血搏击、血运滞涩,风、寒、湿邪乘虚侵袭,而致脉络、经筋受损,气血壅滞、筋脉不通所致[1]。《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瘀闲挫其标也。"肾主腰脚,腰为肾之腑。肾虚是发病关键。肾虚复感风寒湿热,痹阻经络而致腰痛。

1.2现代医学认为,运动损伤是腰背肌筋膜炎主因。在运动员中非常多见,约占门诊病历例10%,占腰痛患者60%[2]。其与项目技术特点有关。长期负荷引起的劳损可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出现肌筋膜纤维发生粘连而引发疼痛。而筋膜裂隙部形成瘢痕压迫其中的神经也会引发疼痛。

2治疗

2.1中药治疗 宫静等,中药离子透入配合按摩治疗背肌筋膜炎148例, 治愈111例,显效26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8.6%[3]。傅瑞阳等,中药熏洗(方药:川乌15 g。草乌15 g,细辛15 g,花椒15 g,伸筋草15 g,透 骨草15 g,路路通15 g,海桐皮15 g,威灵仙15 g,丹参15 g,鸡血藤15 g,防风20 g,独活20 g,川芎20 g,红花10 g,牛膝10 g,全蝎7 g。)防治腰背肌筋膜炎57例,治愈32例,好转22例。有效率94.74%[4]。程功华,乌头汤(方由乌头、麻黄、白芍、甘草、黄芪组成)。加味治疗骶肌筋膜炎106例,总有效率为98.11%[5]。姚旌,正清风痛宁治疗颈腰背肌筋膜炎40例, 总有效率95%[6]。一般认为,治疗本病关键在振奋和固卫阳气,故温阳通络为其治疗大法,常用有温经通络法、行气通络法、活血通络法、搜风通络法、益气通络法等。

2.2手法治疗 鲍铁周,按摩手法治疗150例,早期优良率为32%、中后期优良率为87%;认为肩背肌筋膜炎早期患者应以药物治疗为主,而中后期患者则首选按摩手法治疗[7]。孙德斌等, 推拿结合耳穴加锻炼治疗颈背肌筋膜炎42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显效率73.80%,总有效率95.23%, 推拿治疗具有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祛瘀之功效,不仅能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促进因损伤而引起的渗出、水肿的吸收,松解软组织的粘连,而且能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解除其紧张痉挛,纠正偏歪的关节,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以达到"通则不痛"。由于耳为"宗脉所聚",与十二经脉密切联系,并通过十二经脉与颈项背部相连;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耳廓神经、血管及淋巴分布相当丰富,尤其是神经分布,几乎全身所有的神经分支皆能到达于耳,所以通过刺激相应的耳穴压痛点、敏感点,能治疗相应部位的疾病[8]。张奋耿等, 利百素凝胶外涂配合手法治疗后颈部肌筋膜炎30例,显效 8 例,有效 20 例,无效2例,利百素凝胶治疗效果明显比双氯芬酸钠乳胶剂满意,不论在改善后颈部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压痛和功能活动障碍方面均优于双氯芬酸钠乳胶剂,可能与利百素凝胶含有七叶皂苷钠、二乙胺水杨酸等多种有效成分以及利百素凝胶具有较强的透皮吸收作用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9]。

2.3针灸治疗 韦氏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50例,设对照组28例,采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6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4针刀疗法 王英姿等,针刀治疗背肌筋膜炎120 例, 痊愈86.36%,显效9.09%, 好转4.55%,无效0%。损伤部位组织在慢性变质、渗出、增生修复过程中,形成了粘连、瘢痕、钙化等病理结构,挛缩变性的软组织对小血管和神经末梢产生卡压作用,在临床上,出现特定部位上有规律的压痛点。在施术过程中,痛点的准确选择比较关键,只要部位准确,手法熟练,则疗效极为满意[15]。戴氏针刀配合隔姜灸治疗背肌筋膜炎117例,治愈75例,占64.1%;好转42例,占35.9%;未愈0例。选用背部阿是穴进行针刀治疗,能直捣经筋病变之所,松解黏连,舒筋散结,通畅气血,松则不痛。治疗该病选用相关穴位隔姜灸既能起到祛风散寒化湿、温通经络、解痉镇痛的功效,又能起到补益气血、温阳补肾的作用。针刀和隔姜灸两法相辅相成,标本兼治,使外邪得泄,阳气得以温养,经络得以畅通,筋结得以松解,效果益彰[16]。《灵枢・经脉》亦云:"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可取本经腧穴治疗。

2.5其它疗法

2.5.1经筋挑刺 梁氏经筋挑刺治疗40例, 总有效率为89.3%;经筋挑刺治疗腰背飘筋膜炎有良好疗效[17]。

2.5.2走罐配合艾灸 王氏走罐配合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0例, 28例有效,拔罐可使人体局部皮温和脉搏波幅均增高,提示拔罐可改善局部及同侧肢体循环机能,有助疼痛缓解[18]。

2.5.3刮痧疗法和常规针刺法 王氏刮痧疗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本病50例, 结果:治愈40例, 好转10例, 有效率100%, 总有效率比常规针刺组高10%。刮痧疗法直接作用于患处,可使局部的血液、淋巴液循环增强,局部组织得到充分 的营养,从而降低疼痛、压痛,缩小条索状物[19]。

上一篇:静滴甲硝唑后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1例 下一篇: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