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独具魅力的语文教学课堂

时间:2022-05-11 05:51:23

构建独具魅力的语文教学课堂

目前,许多有识之士对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倍感忧虑。是的,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具有了很强的功利性,我们的教学被考试牵着鼻子走,课堂沉闷到师生都感到窒息。曾几何时,我们对那"渔舟唱晚"的恬静、"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正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怨无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义凛然,已经越来越淡漠,对美的感悟也逐渐失去了激情,语文美妙的韵律已经沉沉睡去……一首歌唱道:"……我已不再想你,我失落了和你牵手的冲动……",以此来阐释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可谓恰如其分。

高中新课程标准在我市已经施行了两年,我们有必要对今天的语文和明天的语文进行审视与展望。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绽放出智慧的光彩,迸发出生命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学会“煽情”,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活力。学生才会喜欢语文,才会乐于学语文。

一、注入“人情味”

记得有位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木然置之,毫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尤如一潭死水,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且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它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因此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

二、融入“人文味”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精神软骨病”。

三、渗入“文学味”

目前,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语文课堂成了无硝烟的另类战场。课堂上到处是“拉网式”的知识点专项练习或“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教材中那些充满诗意,闪耀着作者思想与人格光辉的文本也被大多数教师异化成了传授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的例子。据统计,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作品所占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诗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

语文是朦胧的美,--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荡气回肠的美妙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语文学习就是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就是要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就是要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领略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动人心魄的美;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

四、引入“生活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五、弥漫“新闻味”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抓住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征,将社会与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导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知识,可以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思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例如,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新闻会”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大量搜集新闻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让学生从各类新闻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这些对整天呆在教室读书的学生来说,无疑既是一顿丰富的营养大餐,又是一份高品质的精神大餐。

总之,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上一篇:试议小学语文课堂中变“问题”为“话题”的规... 下一篇:探讨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