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秋千中的物理问题

时间:2022-05-11 04:33:05

荡秋千中的物理问题

生活中有很多日常活动与物理知识有关,只要认真去观察去思考,总会发现很多有趣的问题可以用物理来解释。荡秋千是常见的活动,老少皆宜,细心的人会在这过程中发现很多的物理问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这其中的物理问题.

第一方面:有关圆周运动的问题。

首先,荡秋千活动显然可以看成是人绕悬点的圆周运动。当然,更加近似的,也可以把这个模型简化成类似单摆的绳拉小球的圆周运动。

例题一.关于小孩荡秋千,有下列说法,这些说法正确的是( )

①重一些的孩子荡秋千,它摆动的频率会更大

②孩子在秋千达到最低处有失重的感觉

③拉绳被磨损了的秋千,绳子最容易在最低点断

④孩子在秋千达到最高处有失重的感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释:首先,类似单摆,人在荡秋千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mgh=12mv02,人的运动快慢与人的质量是无关的,所以①错。其次,由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可知荡秋千到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方向向上,应该是超重的,这个位置的绳子拉力最大,所以②错③对,而在最高点时,加速度向下,所以是失重,所以④对。答案是B。

第二类:有关能量的问题。

荡秋千中的能量是守恒的,这是肯定的,但是机械能一定守恒吗(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

其实应该分两种情况:一是荡秋千过程中人始终相对绳子不动,二是荡秋千过程中人在适当时机蹲下或者站起来。

第一种情况,如果人在荡秋千始终相对绳子不动,则荡秋千时人的动能、重力势能、均发生变化。在最高点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在最低点时,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如果不计阻力,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也就是机械能守恒。但在现实生活中一定存在有阻力,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机械能越来越小,秋千也就越荡越低,最后停下来。

第二种情况,如果人在秋千上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蹲下去,那秋千有可能能越荡越高!

例题二.在杂技“荡秋千”表演中 ,一名演员在秋千上一会儿站起来 ,一会儿蹲下去 ,那秋千却能越荡越高。为了使秋千尽快荡起来,下列关于演员应该在何时站起、何时蹲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在秋千荡至最高点时站起

B.应该在秋千荡至最低点时站起

C.应该在秋千荡至最高点时蹲下

D.应该在秋千荡至最低点时蹲下

解释:如图,在秋千摆到最高点时下蹲(C到D),在秋千摆到最低点时起立(E到F)。

则从D到E下摆由机械能守恒:mg rd(1-cosθ1)=12mvE2 (注意此时的绳子长度为rd)

则从F到G下摆由机械能守恒:12mvF2=mg ru(1-cosθ2) (注意此时的绳子长度为ru

如果假设vE与vF相等(其实vF会更大,以下会讲到),则由ru

能量角度来解释:当秋千在最高点时,人下蹲重心下降使得摆长变长,使得下摆过程的高度差更大(摆角一样的情况下),下摆过程更多的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而当秋千在最低点时,人起立重心上升使得摆长变短,使得上摆过程的角度更大(高度差一样的情况下),获得比最低点更高的高度差(加上人起立)。

那秋千能荡得越来越高,能量从哪里来呢?人是利用站立和下蹲来做功把自己的化学能转化给了秋千的机械能,这样秋千的机械能就会越来越大。具体怎么更定量知道是如何越摆越大呢,看看以下第三类问题。

第三类:有关角动量的问题。

上文提到“假设vE与vF相等”,其实vF会更大,这里面要讲到角动量的问题。下面引用一道上海市的高中物理竞赛题,介绍了要用几次才能使使秋千的摆角从5°增大到80°。

例题三.一质量为50kg的同学在公园里荡秋千,在秋千摆动过程中他通过下蹲和起立的动作使自己越摆越高。假设该同学蹲在秋千板上时重心与悬挂点的距离l=3m,他从下蹲到起立重心位置改变的距离h=0.5m。忽略秋千质量、空气阻力以及下蹲和起立所用的时间。(提示:当某质点绕一固定点转动时,如果其所受的合力矩为零,则该质点到定点的距离与质点切向速度的乘积为一定值。)求:

(1)他应该在什么位置下蹲、什么位置起立?

(2)若开始时秋千位于最左侧摆角为5°处,他按照(1)中的方法下蹲和起立,秋千摆到最右侧时的摆角;

(3)由最左侧摆角5°处开始,在第一次站起的过程中,该同学所做的功;

(4)若要使秋千的摆角从5°增大到80°,他需要下蹲的次数。

解析:(1)由上文分析可知,应该在秋千摆到最高点时下蹲,在秋千摆到最低点时起立。

(2)秋千从左侧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秋千在最低点时速度为v0,由机械能守恒有mgl(1-cos0)=12mv02

到最低点时,迅速起立,在此过程中系统角动量守恒

mv0l=mv1(l-h)

此后秋千再从最低点运动到右侧最高点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12mv12=mg(l-h)(1-cos1)

由以上三式可得:1-cos11-cos0=l3(l-h)3

解得1=arccos[1-l3(l-h)3(1-cos0)] =arccos[1-33(3-0.5)3(1-cos5)]≈6.6°

(3)由动能定理可得W-mgh=12mv12-12mv02

其中12mv02=mgl(1-cos0),而由mv0l=mv1(l-h)可得v1=ll-hv0

代入可得W=mgh+mgl(1-cos0)[l2(l-h)2-1]=252.5J

(4)设下蹲n次后能摆到的最大角度为n≥80,由1-cos11-cos0=l3(l-h)3可得

1-cosn1-cos0=l3n(l-h)3n 所以n=13lg1-cosn1-cos0lgll-h=13lg1-cos801-cos5lg33-0.5 ≈9.8

即需要下蹲10次以后,秋千摆角能超过80°.

至此,我们可以知道人在最低点时迅速站起,让自己身体的化学能转化成为机械能(遵循角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并且在最高点时蹲下使得摆长变长使得摆角越来越大,摆得越来越高。

上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设计... 下一篇:浅议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