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钠合川芎嗪治疗老年性眩晕36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5-11 02:45:40

碳酸氢钠合川芎嗪治疗老年性眩晕36例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36例患者均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46~71岁,血脂升高者24例,血脂正常者12例,其中确诊为梅尼埃病者8例。血压为140~160/90~110mmHg者20例,120~140/60~80mmHg者16例。通过经颅多普勒及脑血流图检查提示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28例,经颅多普勒及脑血流图正常者8例。36例中包括10例经拍颈椎双斜位片及侧位片提示有颈椎病。

临床表现:所有病例症状以“位置性眩晕”为主,突然发病,睁眼及活动后症状加重。并有恶心、呕吐,不能站立,平卧及闭眼后症状好转,严重者病人有恐惧感。诊断时必须通过头颅CT检查除外脑血管疾病(出血、梗塞、肿瘤等)。

方法:3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静推5%碳酸氢钠60~80ml,1~2次/日,川芎嗪120~160mg加5%葡萄糖250ml中静滴。对照组(16例)采用复方丹参液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合胞二磷胆碱0.75g加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两组同时服用尼莫地平或氟桂嗪等药物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病,比较疗效。

疗效判定:①显效:眩晕症状消失,无恶心、呕吐,能在室外活动,并独立工作;②有效:眩晕症状缓解,恶心、呕吐好转,只能在室内活动;③无效:眩晕症状不缓解,甚至加重,恶心、呕吐剧烈,不能坐立及睁眼。

结 果

两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3%,经统计学处理P<0.01。

讨 论

老年性脑动脉硬化、脑缺血性改变,血压升高、血脂升高、颈椎病等均可导致脑血管管腔狭窄或机械压迫椎动脉,使血流阻力加重,脑组织灌流减少,引起一过性脑缺血,从而引起眩晕症。应用血管扩张药物5%碳酸氢钠及川芎嗪来治疗,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用药[1]。

老年性眩晕症存在脑血管痉挛因素,快速静推5%碳酸氢钠有明显的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纠正脑缺氧的功效,故是治疗老年性眩晕症之要药[2]。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含有十几种化学成分,经临床经验及动物实验证明,川芎嗪能抗血小板凝集,抗纤维化、抗自由基,抑制细胞内钙超载,并有钙离子脑拮抗作用。扩张毛细血管,易通过血脑屏障、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痉挛的脑血管,从而增加血流量,改善脑细胞循环,缓解脑缺血、脑缺氧,明显缓解眩晕症状。另外还可以促进脑部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前列腺素,使血管扩张,更好地保护脑细胞[3]。5%碳酸氢钠快速静推起效快,扩血管作用明显,川芎嗪作用缓慢持久,并保护脑细胞,二药合用,疗效可靠。

笔者应用5%碳酸氢钠快速静推及川芎嗪静滴治疗老年性眩晕症,临床实践证明无明显不良反应。但过量应用5%碳酸氢钠应注意水钠潴留及电解质紊乱的问题,在治疗时应提倡只用1个疗程为宜,因人因时制宜,并快速静推。

参考文献

1 钱海凌,夏宵云,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32例.中国中西结合急救杂志,2003,(4):228

2 高长越,周华乐,邓娟,等.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间粘附作用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3):135-136

3 赵永长,陈信义,等.川芎嗪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国医药学报,2000,17(1):53-56

上一篇: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观察 下一篇:中药配合妇科诊疗仪治疗子宫发育不良性不孕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