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研习考察报告

时间:2022-05-11 02:43:13

台湾研习考察报告

2017年11月4日—15日,乘着两岸“三通”的春风,我们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名师培养对象”一行64人,怀揣着憧憬与期待,在研习团团长的带领下,踏上了宝岛台湾教育研习之路。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的款待,让人深切感受到台湾人民的友善、真诚、淳朴、谦逊、精致与儒雅,使人有宾至如归之感。12天的研习生活,我们一共聆听了7个讲座,参访了3所“标杆学校”,到2所国民小学进行跟岗学习,这样一个全方位的考察学习活动颇为难得,我珍惜着,倾听着,思考着,吮吸着台湾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一个个讲座,荡涤着我的胸怀,一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震撼着我的心灵。

一、名家讲座,高屋建瓴

研习期间,我们分别聆听了台湾教育大学系统总校长吴清基教授的学术讲座《优质学校教育理念与实践》、国立师范大学甄晓兰教授的讲座《差异化教学》、台湾师范大学教育人文研究所颜若映教授的讲座《合作学习》、台北市立大学教育行政与评鉴研究所王保进教授的讲座《教师行动研究之实务》、台北市立教育大学教育行政与评鉴研究所丁一顾教授的讲座《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理念与实践》、台北市立南港国民小学刘林荣校长的讲座《班级活化经营》、台北市立南港区胡适国小教师张世?老师的讲座《班级创意情境布置》。这些名家讲座高屋建瓴,从不同层面、不同内容,深入浅出阐述了台湾教育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做法,让我受益匪浅。

(一)“精致教育”的内涵与实践

“精致教育”是独具台湾特色的理念。“精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与“粗糙”相对的一种连续程度。所谓“精致教育”,事实上并不是一种独特的教育类型,而是展现较高精致性的教育。精致与粗糙的分野,是在于“用心”与“巧思”。凡是用心构思与安排所成就的事物或活动,即具有一定程度的精致性。“精致教育”理念共有四项内涵,分别为:卓越性、绩效性、科技性和创新性,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促发展。精致教育强调的教育活动发展目标为“追求卓越、提升品质”,教育目标是以“有教无类”为基准,采行“因材施教”的策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机会的自我实现。精致教育的卓越性是“质量并重”的原则,一方面强调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另一方面则重视课程内涵的适切、教师士气的提振及学生素质的提高等质的提升。精致教育强调高品质的教育产出,重视教育实施内容的附加价值,以及教学活动的过程绩效。而过程绩效则是强调教育工作者在推动教育活动时,要能讲求呈现过程、方法或实施技巧,并能感动对方进而获得较好的实施效果。精致教育强调提升教育产出,因此结合尖端科技,采用电脑辅助教学及运用视听媒体等,均有助于教育品质的提高。精致教育要重视未来导向的教育观,教导学生了解过去、生活在现在,更应该生活在未来。“全人教育”、“生命教育”、及“终身教育”的理念,成为导引精致教育发展的依据。

推动精致教育并不一定需要大量的教育经费与资源。教育精致化发展的取向,是在追求一种“更为美好”的教育发展结果,美好教育不只重视复杂的学校文化运作,尤其是重视学生学业的成就、技艺养成的训练和道德情意的陶冶,是一种重视人性化潜能更大发展的完美教育。因此,凡学校的环境与设施、课程与教学,以及校园中的各种教育活动,都要用心去构思和设计。唯有精致的校园环境,才能涵养学生的优雅气质;唯有精致的课程与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丰沛知能;也唯有精致的校园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因此,追求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动,必须以精致教育为目标,在教育过程的相关层面和因素,提升教育的品质。推动优质教育,追求卓越,提升品质,已是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二)专业学习社群的内涵与创建。

专业学习社群的内涵是:一群专业工作者形成学习与成长的团体,拥有共同的价值、愿景或目标,透过省思、对话、分享、讨论、合作学习,精进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成效,维持专业服务品质的提升与卓越,提提升学生学习成效。

专业学习社群的组成形式可以是年级、学科或领域、专业发展主题方式、特色课程专业学习社群、阅读教学专业学习社群、打包教育专业学习社群、电子白板创新专业学习社群、迷你概念解惑专业学习社群。专业学习社群运作有两种:方式一,共同备课、同伴省思对话、主题经验分享、课题研发、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媒体研发、读书会;方式二,教学观察回馈、建立教学档案、行动研究、标杆学习、研究工作坊。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互相进步,经验传承,薪火相传。是啊,我们的教学工作充满变化性与创新性,每位教师难免遇到困难与障碍,透过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成立,教师互相支持和打气,不仅增进彼此情谊,且形成集体智慧,减少教师间的孤立与隔阂。在专业学习社群中,不仅希望教师素质提升,其最终的目标乃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学习成果好,也意味学校效能高。透过专业学习社群的运作,营造出学校教师与行政人员一体的概念,进而带动学校乐于讨论的文化氛围。本人所在学校在组建专业学习社群方面也做得不错。学校针对青年教师多的特点,提出了以“学校为本部,教师为本体,研究为本位,合作为本线”的校本教研工作思路,逐步构建“以人为本,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课题导向”的校本培训模式,开展同伴互助,适时交流,分享智慧,共同提高。我们以课堂为阵地,通过举行“青年教师风采展示课”、“新教师亮相课”、“名师展示”、“全体教师组内交流课”等活动,为教师们提供学习的平台,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另外,学校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通过“搭台子、压担子、出点子、铺路子”,开展了“青蓝工程”、“名师工程”,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激发了进取精神,让优秀教师突破发展的“天花板”,使优者更优。这些共鸣点也印证了教育的“有教无类”。

(三)教师行动研究之实务

王保进教授的《教师行动研究之实务》,如一盏明灯,使我明确怎样做“行动研究”:1、做行动研究要事先观察教师对研究的畏惧心理、观望心态与主动参与积极性;要把握好研究要项,了解学校或教室发生什么事?这件事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值得怀疑的?针对这件事我可以做什么?做这件事对我有什么意义?做这件事对学校及学生有什么意义?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可以获得有关信息?我有什么困难和限制?2、做行动研究要制定计划:谁是参与者、有什么资源可以共享;怎样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何时开展工作、程序怎样、研究时间多少。3、做行动研究要做好日志记载,记下日常或灵光乍现的想法、对问题的观察与思考、研究方法与计划、观察、访谈、其他相关资料、对资料的诠释或评论以及自我省思或自我内在对话、研究心得与洞察。4、做行动研究之类型可以是论文、创新教学计划与成果、创意教学经验分享、教具制作等。

记得王保进教授说过:“多一点辛苦就是幸福!”让我们尽量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务实创新,为幸福而加油!

二、多元培养,彰显特色

台湾学校追求精致化的管理和精致化的教育,学校的每一个地方和角落都给人清洁、整洁、规范、秩序、文明、美丽的感受,做事讲究、精心、到位,注重细致,刻意而为,品位很高,创设优质教育,给孩子“适性”发展、“潜能”发现的机会,让学生人人都能就其资质,尽其潜能发展,把孩子的“潜能性”化成为“实在性”,多元培养,彰显办学特色。

(一)全人教育,一个不少。静心小学以“全人教育”为核心,统筹课程实施,培养“完整的人”,在课程实施上做足了功夫。从幼儿园到中学,从纵向、横向进行衡量,实行学制一贯化,除了设置基本课程之外,还设置了特色课程,有舞蹈、扯铃、跳绳、武术、桌球、篮球、游泳、攀岩等,落实“一生一技艺,一生一专长,一个也不能少”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多元的能力,提供多元的舞台,展现自我,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机会,具备国际竞争力。该校校长简毓玲课程实施的良苦用心,也化为静心小学师生们的课程行为,老师们静心静思课程的执行,学生们静心静思课程的演绎,使学校处处是课程——校园的教室、走廊、功能室等布置充满个性化、艺术化;人人是课程——每个人都自觉用心地履行各自的职责;时时是课程——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都是静心学习的时间。该校让教育回归自主,崇尚自然,让师生自由呼吸,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逐步修养成有品位的“全人”明日之星。

(二)绘本教学,别出心裁。绘本教学是台中市国立教育大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的独特特色,成为该校专有的学生学习文化。该校绘本教学年级涉及二至六年级。绘本课程的架构是:各学年儿童绘本制作内容可和自然科学、体育、数学、音乐及六大议题相结合;一、三、五年级实施绘本欣赏教学(内容为本校学生作品与著名之绘本);各年段绘本制作技法与媒材运用,采用逐渐加深扩展为原则,依据制作需要,适当做变通;聘请有能力的老师包括美术、语文、音乐等担任儿童绘本教学的老师,编写课程内容,在文稿与美术制作上能互相沟通,协同配合,共同商议教学各项细节。低年段从二年级上学期就开始实施,内容是以图画故事、故事接写、我的故事等为主。制作技法是以彩绘(彩色笔、蜡笔)、剪贴(色彩、棉纸)等为主。装订方式一习卷为原则,如手卷书、四页书、习叠书、五格书等。中年段从四年级上学期就开始实施,内容是以童话改编、想像故事、童诗、自编童话等。制作技法是彩绘(水彩)、拼贴、版书(珍珠版、孔板)等为主。装订方式是以平装为原则:如材质书(投影片)、折页翻翻书、洞装书、分段翻翻书、形状书等。六年段从二年级上学期就开始实施,内容是以寓言故事、想像故事、生活故事、自由题材、英文书等为主。制作技法是综合应用:如彩绘(水墨、色铅笔)、版书(木刻版、橡胶版)、摄影、精细素描等为主。装订方式以精装为原则,如局部翻翻书、洞洞书、操作书、立体书等。绘本的形式有:平装书、精装书、洞装书、折叠书、四页书、盒子书、地图书、花瓣书、大型书、袖珍书等。

我非常幸运能在该校的艺术展厅欣赏到绘本展览,一本本装帧精美的绘本,形式各异,色彩斑斓,内容丰富多种,有环保主题的、想像主题的、童话主题的、纪实主题的……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我们在惊叹儿童创造力、想像力如此丰富的同时,也不得不对该校师生的别出心裁和匠心独运大加赞赏。正是这种春风化雨、细雨润物的滋养,孩子们才拥有了快乐、健康,校园里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三)学习共同体,促进成长。以学生为中心,建构“学习共同体”是台北市国语实验国民小学卓越的成果之一。“学习共同体”有三环:一环是学生学习共同体,一环是教师学习共同体,一环是家长学习共同体。学生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室中,教师适时地让学生进行“协同学习”,学生透过相互学习、聆听与对话,产生跟进的学习,提升学习效果。在小组学习中,学生遇到不会的地方,会主动向小组的成员请教,其他同学也很大方地分享想法与做法,这种相互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教师之间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年级、领域的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定期针对授课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进行研讨与相互观摩,达到促进学生学得更好,相互提高技能的效果。家长学习共同体,他们时时共同关心学生学习情形,并探讨如何协助教师,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共同体在爱中绽放光芒。

四、以生为本,创设环境

参访台湾学校期间,我感触颇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孩子”这些想法老在我们脑海里萦绕。台湾学校教育的一切规划和作为,皆以“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为核心,着重于经营开放的教育生态,着手于课程的研发和教学的实践。开放的空间结合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使校园处处充满着安全的、人文的、自然的、创意的、健康的、艺术气息。如:

(一)校园处处是教材。新生国民小学的建造者是一位深爱教育的专家,他特地为学校的构造进行创意设计,校园多处规划为自然、数学、科学、乡土、人文的学习步道,比如:“棋盘座椅”、“洛书方阵”,加上注释说明:来自上古时代有关数字排列之图案。本来只有文字,后来才有人提出了洛书的图案。有人认为是重要的中国传统易理哲学部分,后被广泛应用於风水、占卜等术数中;如校园中的数学情境“三角天窗”、“锥与柱”,加上注释说明:形与数,谁说数是数,形是形,但是,形中有数,数能成型,你能领略这些话的意思吗?仔细看看地上的图形,如果还不懂,赶快请教老师吧;又如校园的走廊,挂着一幅幅每届毕业生的作品,有绘画、油画、小瓷砖(木块)粘贴作品、布艺作品等等,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了最佳教材,校园成了一部多彩的教科书。

(二)开放的教学空间

新生国小从一年级至六年级,以学段为单位,开始就组织大、中、小型的多功能户外、半户外及室内空间。一、二年级为低年段,主要开展校园活动;二、三年级为中那段,主要组织社区活动,五、六年级为高年段,主要组织社区及全台湾的学习考察,透过各种学习途径与学习型态,进行独立研究或团队合作,激发学生的团体意识及创新精神。如该校的三年级主题活动,老师结合课程内容,精心组织了学生参加“漫步青田街”活动,让学生在沿途中认识百年老树,了解古树的历史,懂得怎样保护古树,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参观完毕回来,学生们又合作制作简报,一张张富有创意的简报冲击着我的视觉:“台北好忆树”,主要介绍树的历史;“读树小尖兵”,主要介绍数的相关知识;“许愿树”,主要写上多种珍贵树名,希望人们参与保护行动,让树平平安安,凡此种种。开放的教学空间,多元化的学习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课程以及创意有深度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多元的能力。在赞叹该校的创举之余,我们不得不检视我们的教育。我深深感受到我们的“因噎废食”。我们现在因个别案例户外活动的磕磕碰碰,把户外活动视为老虎,不敢越雷池半步。诚然,安全重于泰山,但我们也不能因个案而封杀学生的视野,断送他们诸多能力!

(三)家长志工团的感动

台湾教育特别注重把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融为一体,最大化的利用所有的社会教育资源,形成了与我们大陆的社会、学校、家长“三位一体”一个模式的大教育格局,但台湾的德育教育网络更是具有实质性和可操作性,令人感动不已,感触良多。如志工团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为孩子做事,每个人把教育孩子当做义不容辞的责任。听校长介绍,学校单爱心志工团员就有200多人。庄重得体的打扮,文雅的举止,真看不出他们是一群家长志愿团队。这些家长给我们引路、讲解、端水、递茶,迎接、送行,哪里需要他们,哪里就有他们热情服务的身影。学校家长志工团分勤务组和行政干部组,勤务组有环保组、花草组、学辅组、交通组、咨询组、说书组、图画组七个大组。行政干部有财务组、活动组、文书组、美工组、总务组四个组。他们组织机构严密,管理分工细致,工作职能落实到位,每个小组的任务都非常具体详细,分担了学校教师们大部分的非教学工作,让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创造性完成教学工作。这支庞大的爱心志工团,有的跟着小孩子的脚步一起踏进校园,直到孩子小学毕业;有的孩子毕业以后,继续留在学校当志工,他们在和孩子一起,全心全意为了孩子的一切,与学校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家长志工团最活跃,最积极,也最有奉献精神,无论是晨光时间,还是放学时间;无论是公共交通要道,还是校内洗手间,都有他们热心的身影,他们无偿的“五心”级服务(爱心、耐心、尽心、学习心、欢喜心),令我们由衷产生敬意,甚至羡慕。

四、重视传承弘扬传统

台湾比较注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弘扬渗透于台湾社会的每个细胞中,教育领域更为突出,从学校环境文化的建设可以领略到:学校大门口就挂着“礼义廉耻”,“至诚为善”用繁体字书写在匾上;“忠班”、“孝班”、“仁班”、“义班”是班级标名;“至诚”、“至真”、“至善”是大街小巷的路名;万世师表“孔子”塑像在许多学校和寺庙的静静伫立;“论语”在博物馆、文化馆等地的启迪无不彰显着中华优质传统文化的渗透,陪同学校博士生的热情儒雅,司机、服务生的彬彬有礼,大街小巷的洁净清新,无不流淌着人文的血液。浸润在这种凸现人文情怀传统文化中的台湾基础教育,自然处处都展现着“以人为本,弘扬传统”的印痕。我们走进台北市立教育大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跟岗学习,有幸观摩到该校的本土教材课程——闽南语教学。老师教得很认真,采用多种形式,如开头测试、朗读、观看漫画、律动表演等增强课堂有趣性,学生学得认真,扎实,趣味盎然。据了解,市立附小学生来自各个种族,有说闽南语的,有说客语的,还有说土著语,学校根据学生的需要,开设闽南语、客语、土著语的本土教材,让学生传承本土语言,弘扬传统。我在赞同该校重视本土教材教学的同时,也对如何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引发了思考。台湾的基础教育,一直遵循“有教无类”的古训,普及率相当高。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群、美”均衡发展之健全国民为宗旨。6—12岁为基本教育(六年国小),免费入学。13—15岁为三年国中教育,重点培养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灌输伦理道德及生活教育,以造就人格健全之公民为目标。在弘扬传统的同时,学校也很注重吸收和渗透现代教育元素,力求把学生培养成主导信息社会的高素质现代化综合人才。

大陆和台湾的教育都强调开放的重要性,并都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如大陆现行的课程设计就吸收了许多西方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经验。但相比而言,台湾教育继承传统方面要比大陆做得更好。台湾教育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课程中传统文化的成分较大,每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学校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充分说明继承传统的重要性,继承了优良传统的教育才会有扎实的根基。如果把中国的教育视作一棵树,那么适宜她生长的土壤不是外国的文化而是中国的文化,否则就会水土不服,东施效颦,慢慢的失去自我,被人唾弃。可喜的是,我们国内在近几年来也开始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取得了较好成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整个中华民族会成为世界瞩目的礼仪之邦的!

五、反思与借鉴

台湾与大陆本是同根同宗,在教育方面也是大同小异,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学习和借鉴需要考虑地域和学校情况,我们不能全盘照搬台湾的教育经验,但我们可以实践适合大陆的教学理念,让我们的孩子也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养成各种良好习惯,学会基本技能,学会生活。在德育教育方面,我们也要和台湾一样,多让青少年学生了解、学习一点人文、传统和儒家学说等,特别要重视“慈父孝子”方面的家庭教育,只有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才能走向和谐社会,这是历史的必然。此外,还要充分借助社区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校友会的力量,发挥他们的作用,来积极参与、配合学校的各项活动,来帮助、支持学校的筹资和发展。文化、体育等部门也可借鉴台湾的做法,所有的公园、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场馆全方位向学生免费开放,并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建立规范的教师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完善教师进修的管理网络和激励机制,以适应教育变革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12天的研习课程安排满满,我也收获满满,这是一场精神上的盛宴,既开阔了视野,又收获了愉悦。记得台北市立大学王保进执行长在结训典礼上引用了一首诗勉励我们:“教育就是用关爱与责任的犁耙,翻开孩子懵懂的心田,撒下一把幸福的种子,期待人生四季的风雨,让种子萌芽茁壮长大,开出生命圆满的果实。”是啊,教育需要人人多付出一份关爱,多承担一点责任,让我们从孩子的一切需要出发,一切为了孩子,尽心尽力,尽责尽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力求精致,让幸福的种子在孩子的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就美好人生。而这,也应是我们每个人民教师的终身愿景。

上一篇:赴港澳、珠海深圳考察学习报告 下一篇:“传化公路港”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