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让班级如此温馨

时间:2022-05-10 09:45:54

自我管理让班级如此温馨

摘 要: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让教师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去备课、上课呢?从开启目标、守住自信、丰富活动、开展互助、用好评价等五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目标;自信;活动;互助;评价

不知不觉,带领这帮学生快三年了。在之前的两年里,我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忙得不可开交,有时还会力不从心。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我静心琢磨: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让我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去备课、上课呢?

经过近一年的不断摸索,我终于有了些许的收获。除了建设能干的班干部队伍,我还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开启“目标”

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没有远大的目标会使人失去动力!没有具体的目标会使人失去信心!”可见一个人没有目标是多么的可怕。那么,我们如何指引学生制订合理的目标呢?

首先,让学生明确制订的目标要合理,就要符合自己的发展水平,只要努力跳一跳就能达到。比如,一个语文不及格的学生,想考100分。这个目标对他来说几乎是无法实现的,经过几次打击之后,他可能会心灰意冷,越来越消沉。如果让他考60分,只要他加加油,也许很快就达到了。这样的目标对他而言是有效的、可操作的、合理的。

其次,目标要具体而有层次,就是把总目标分解成多个像阶梯一样的子目标。如,一个从没担任过任何工作的学生,他的总目标是当班长。这个目标对他来说相当有难度,不可能一下子实现。我们先不否定他,而是可以引导他把第一级子目标定为小组长,让他尝试着小组长的工作,教他一些工作的方法。当他努力实现了这一目标时,我们便给予他足够的鼓励和引导,使其产生兴趣与动力,然后指引他制订第二级、第三级子目标……就这样,一级一级往上爬,像上台阶一样,最终达到预期目标。

有了目标的指引,教室里少了许多听任安排、缺少主观能动性的“顺民”。以前经常挂在嘴边的好多唠叨话语,此时也变得无声胜有声了。

二、守住“自信”

自信是激励个体自强不息地实现目标的内在动力。它能把人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看到成功的光芒。学生的目标虽已开启,但如何做才能让他们在实现目标的路上守住自信呢?我无意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叫西格的女人,自从生了三个孩子之后,家庭的拖累使她烦躁不安,几乎失去生活的信心。这个时候,朋友海伦给她带了一个“自信罐”。罐子里放着几十个纸卷,每一个纸卷上都写着海伦送的赞美西格的一句话。海伦还给了西格两点建议:(1)当你完成一件自己想干的事,或者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的时候,就写一张小纸条放在这个罐子里;(2)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或者有点心灰意冷的时候,就从这个小罐里拿出几张纸条来看看。“自信罐”让西格找回了生活的自信,后来成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幼儿园园长。

海伦的做法让我深受启发。经过一番思索,我给学生做了“自信本”。每人一个漂亮的小本子,每天放在最醒目的地方。这个小本子的封面上写着“某某的自信本,需要时用。”本子的第一面记录着各自阶梯状的目标,并把海伦给西格的建议改写在本子的第二页:第一,当你完成一件自己想干的事,或者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的时候,就在本子上记录下自己的感想;第二,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或者有点心灰意冷的时候,就翻开这个本子来看看。本子的第三页开始记录着我和其他同学送给本子主人的赞美和鼓励的话语。

渐渐地“自信本”发挥其作用。学生感觉到自己正被身边的人关心着、疼爱着,困难只是过眼云烟,自己是最棒的。班里一些不大举手的学生开始敢于举手发言。从没上过讲台的郑雨宁,愿意上台开口了,虽然说得颤巍巍,至少她迈出了这一步。整个教室变得活跃而有生机。

三、丰富“活动”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渠道。它能充实学生的生活,密切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个人同他人、集体、社会的复杂关系,并在实践活动中履行所掌握的品德规范,丰富精神世界。

在班级管理中,我利用班会、晨会和其他集体活动,组织学生们采用学习、表演、讨论、辩论等形式进行教育。给每次的班队活动确定一个主题,如“假如我有困难时”“假如我是老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将心比心,使学生产生关心人、帮助人的思想,并付诸行动。另外,还经常为学生创设矛盾斗争的情境,把学生放到两种思想、两种行为的矛盾斗争中,由学生自己进行抉择,我则在旁边指导,使正确的思想战胜错误的思想。这样斗争结果,会使正确的思想在脑子里更加牢固。

各种各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获取信息、丰富精神生活,更使他们在能力上得到了锻炼,学会了做人。

四、开展“互助”

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共生效应”。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我充分利用“共生效应”,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按照学生学习的差异,我把全班学生分成12个小组。每组由4人组成,其中包括1名优等生,1名后进生,2~4名中等生。要求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并且将以小组的总成绩来衡量每个成员。因此,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对自己和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不仅要自己获得成功,也要关心帮助其他成员获得成功。在这一过程中,我还引导他们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各自从异于己、优于己中不断完善自我。

慢慢地我发现互相帮助、你争我赶的学习氛围在班级中不知不觉形成,温馨的气氛洋溢在教室的每个角落。

五、用好“评价”

科学的评价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它更注重评价的实效性和全面性。在班级管理中,就需要建立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应从过分注重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实现个人价值。

为了创建适合自己班学生的评价体系,我和学生本着实效和全面的原则在原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商量设定了“周阅读之星”“周工作之星”“周学习之星”及“自我管理争分台”。“自我管理争分台”是班里的重头戏,它不仅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纵向比较,还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跟他人的横向比较,使他们有你追我赶的紧迫感。“争分台”的得分制度是依据班级的《奖惩条例》来执行的。《奖惩条例》的量化细则,由班主任和班委会讨论,拟定初稿,然后全班讨论,最后形成班级制度。如,作文得5星者加5分,作业得2星者加1分,值日不认真者扣1分,抄袭作业者扣5分等。这样就把学校强制性的规章制度变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争分台”的总得分没有最高限制,越高越好。学生每得到50分,就能换取相应的奖励,最后总分排在班里前10名者有竞选学校“模范生”的权利。没有达到规定的低分者会给予相应的批评。“自我管理争分台”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使学生明白哪些事该做,哪些不该做,这些行为规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言行。

总之,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我管理。自实施自我管理以来,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室里,学生之间融洽了;学习氛围越来越浓了;工作能力更强了;我也从原先的牧羊人角色转换成了领头羊。这样的班级让我倍感温馨。

(作者单位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螺洋小学)

上一篇:浅谈农村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下一篇: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