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

时间:2022-05-10 09:32:48

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进展迅速,早期症状隐匿,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为晚期,导致无法手术,只能采用同步放化疗或化疗进行治疗[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42例不能进行手术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行单纯化疗或同步放化疗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的42例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2岁;卡氏评分:60~70分8例,70~80分15例,>80分19例;腹痛31例,黄疸16例,体质量下降32例,食欲下降21例;肿瘤位置:胰头23例,胰体14例,胰尾5例。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入选标准:卡氏评分[2]≥60分;无严重内科疾病;局部未曾进行任何放疗;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有可测量病灶;无Ⅱ度以上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无法获得病理诊断的患者,同时符合下列3项条件且无远处转移可入组:①有胰腺癌的临床表现,如腹痛、阻塞性黄疸、消化道梗阻等;②CA199明显升高;③CT或MRI影像学表现符合胰腺癌。1.2治疗方法2组化疗方案均为吉西他滨+替吉奥,具体用法为:吉西他滨针100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30min,替吉奥胶囊120mg分早晚口服,第1~14天,每4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4~6个周期。观察组化疗同步配合伽马刀治疗,采用深圳海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GS-1型立体定向伽马射线全身治疗系统,根据病变范围、与周围组织及器官的关系、患者身体状况等情况确定治疗总剂量、治疗次数及分次剂量。用50%等剂量曲线覆盖整个靶区,周边总剂量45~60Gy,单次剂量3Gy,分割15~20次,每周5次。患者随访至2016年12月,治疗前、治疗过程中每2个月及治疗后每3个月行胸腹部影像学检查及CEA、CA199等,评价近期及远期疗效。1.3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近期疗效按照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RECIST)进行评价:完全缓解(CR):全部肿瘤病灶消失;部分缓解(PR):靶病灶最长径总和减少30%;疾病稳定(SD):病灶变化介于PR和PD;疾病进展(PD):靶病灶最长径总和增加20%和/或有新病灶出现和(或)非靶病灶明确进展。通过CR+PR计算总有效率,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3-4]。远期疗效:计算2组患者1年、3年生存率。毒副反应评价:放疗不良反应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RTOG)标准分为0~Ⅳ级;化疗毒副反应按照美国国立研究所(NCI)分级分为0~Ⅳ级。

2结果

治疗结束后3个月行胸腹部增强CT,对2组患者近期疗效进行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随访至2016年12月,随访满3年病例数为42例,随访率为100%。对照组患者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38.1%、0%,观察组分别为52.4%、4.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放射性胃肠炎,其他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均为轻度。2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级、Ⅲ~Ⅳ级放射性胃肠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胰腺解剖位置较深,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加上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治疗困难、生存时间短,预后极差[5]。大部分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出现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80%左右的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而且术后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仅为2%~3%,晚期胰腺癌的中位生存期为6~13个月[6]。胰腺癌由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高,治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7]。近年来多项临床试验[8]证明,吉西他滨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成为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放射治疗亦是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使高剂量曲线集中在肿瘤区,使肿瘤得到高剂量照射的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不必要照射[9],提高肿瘤控制率,减少放疗相关副反应,同期配合化疗可以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10-13]。本研究表明,吉西他滨、替吉奥联合替吉奥化疗同步伽马刀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虽然毒副反应略高于单纯化疗组,但患者可以耐受,均顺利完成治疗,在改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较单独全身化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乐根明 朱燕 朱伯进 陈晨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 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

上一篇:再生育妇女产后盆底肌康复状况分析 下一篇:肿瘤放射治疗中医学图像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