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宝宝的安全感?

时间:2022-05-10 03:59:02

谁偷走了宝宝的安全感?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没有培养起健全、足够的安全感,那么成年后心理上的缺陷将可能无法完全修复……

有些宝宝很依恋大人,尤其特别缠妈妈。

每天妈妈去上班的时候,简直是一场拉锯战:宝宝堵在门口里一边哭一边拉着妈妈的衣服,就是不让妈妈走。

一看到妈妈打扮穿衣服,就做起了妈妈的小尾巴,从房间跟到客厅,又从客厅跟到卫生间,一副誓死跟随的模样,嘴里还念念有词:妈妈,你要去哪里了?我也要去。

幼儿园放学了,妈妈晚来接几分钟,宝宝就害怕地大哭起来:妈妈不要我了!妈妈不要我了!

也许不少父母以为这是宝宝过于娇气、调皮不乖的行为,每次看到宝宝出现这样的行为又气又恼,尚不知宝宝哭闹缠人的背后却大有学问。

从宝宝呱呱落地的那天开始,他和妈妈就有了第一个分离。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提出:婴幼儿在生命的头两年里,最重要的一个心理命题是信任对不信任。这个命题如果完成,孩子会发展出对人的信任,并且在青春期和成人后都更容易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这个命题没有完成,孩子会很难与人相处,常常缺乏对人的信任,在成长中、成年后更有可能遭遇不良的人际关系。

宝宝安全依恋的3种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M.艾恩斯沃斯对婴儿依恋的类型进行了长期研究,他及同事考察了大量婴儿在陌生情境下的反应,据此把婴儿的依恋分为三种:

A型孩子对母亲是否在场不在意,对母亲的离开和回来也没有特别的反应,他们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就像接受母亲的安慰一样。

B型孩子和母亲在一起时表现出更强的探索陌生环境的倾向,对与母亲的分离表现出苦恼。

C型孩子一方面对母亲的离开有较高的分离焦虑,但另一方面母亲回来时又拒绝母亲的安慰。这类孩子害怕陌生环境和陌生人。

据学者们研究,大多数孩子都属于B型依恋,这是一种安全依恋,是婴幼儿与照料者之间正常依恋关系的反应,孩子对母亲有一种信任感;A型和c型是不安全的依恋类型,A型孩子没有和照料者之间建立真正的依恋关系。

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仅仅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是不够的。他们需要亲情,需要心理安全。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另一种情景。父母大发脾气,以惩罚恐吓儿童,大声斥责,把孩子推推拉拉,甚至施以体罚。有些父母认为,这样对儿童进行教育,是为了不把孩子惯坏。事实上,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恐惧和痛苦,并未达到应有的目的。有些孩子在挨打后依然紧抱着父母的大腿不放,此时他们可能纯粹是为了安全而寻求保护,而不是希望得到爱。

谁偷走了宝宝安全感?

1、脱口而出的无心语言

“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3岁的佩佩在饭桌上不肯好好吃饭,妈妈教训了她两句,于是佩佩故意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妈妈拍了她两下,还大声喝斥孩子;“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真不害臊!”

妈妈叫5岁的小辉去拿一个杯子,然而小辉却不小心打烂了杯子。妈妈很生气地说“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做什么?我都替你害臊了!自己到房间里反省去!”

2、家庭暴力行为

“看来不打是不会听话的了!”

超市里,西西不停地要这要那,爸爸不许,西西一屁股坐在地上哭。爸爸觉得很没面子,扬起手来一巴掌打在西西的屁股上:“这么不听话,看来不打是不会听话的了!”这么一来西西不但没止住哭,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3、自以为是的隐瞒

乐乐妈要出国半年,她心里很合不得3岁的女儿乐乐,但又怕女儿知道她要走后会哭闹不休,所以一直对女儿封锁消息。乐乐问妈妈为什么要准备行李包,妈妈说是帮一个阿姨收拾东西。等到走的那天妈妈煞费苦心地让女儿跟着外婆去买最喜欢的玩具。乐乐回来后,发现妈妈和行李包都不见了,就嚎啕大哭。等乐乐妈从异国他乡打电话回家时,电话线那端的哭声差点把她拽回去。后来妈妈出国回来,发现女儿再也不愿意到商店,对她说的话总要加一句:“妈妈你是不是又像上次一样骗我?”乐妈很伤心,觉得自己为女儿做了一切,但到头来女儿不相信自己了。

4、恐吓的纠正

有的父母为了及时纠正宝宝的不当行为,常常用这样的话语吓唬宝宝:“如果你不坐在你的汽车安全座椅上,警察就会带走你。”“如果你表现不好,我就不要你了。”另外,陌生人不恰当地逗引宝宝:“你这么可爱,我要带你走。”这些都会带给宝宝恐惧的体验。

六招建立宝宝的安全感

・杜绝“假装遗弃” 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对父母的强烈依恋关系会让他们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们在探索外部世界时,会有一种安全感做支持。如果假装遗弃孩子,那孩子会认为,最值得信赖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护自己的人没有了,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很大的伤害。依恋关系遭到破坏的儿童,均会出现行为退缩、敏感、自卑、多疑、情绪不稳定、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等表现。这个被很多家长惯用的假装遗弃孩子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伤害,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维持和谐的家庭气氛当孩子经常处于父母言语不台或是肢体冲突的不安环境中时,孩子会有恐惧的猜测,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不乖才吵架?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们会不会离开我?由于孩子对大人们的争吵无能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或是独自生自己的闷气,后者会把这股怨气累积在心中,长大后心中将会有扭曲的价值观。因此,拥有一个安康快乐的生长环境,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不对宝宝的负向情绪过度关注孩子可能出现焦躁、故意找麻烦,父母不需有太多反应,只要静静收拾宝宝造成的残局,就是对孩子的一种理解。父母平静的态度,才会使宝宝有机会平静自己。渐渐地,当宝宝恢复原有生活状态时,他也能抬回自己的能力感和对生命的掌握感,并知道“虽然我受了伤,但我还是有能力保护自己的。”

・经常且规律的亲情陪伴现在有许多俗称的“假日父母”,即父母平常都将孩子托付给保姆或是长辈照顾,自己则因为工作应酬而很少陪伴孩子,甚至不接孩子回家,孩子难得与父母见上一面。而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就像是玩伴一样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将很难养成良好且规律的生活习惯,安全感自然也就无从建立或培养了。

・尽量避免宝宝不安的因素有些大自然或外在环境上的灾害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比如说地震、天空中的闪电等,这就是有些孩子对大自然感到恐慌的原因,或者是过大的声响、突然的惊吓等,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不安的来源。这时父母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师或其他音乐、艺术的治疗,协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让宝宝远离令他恐惧的场所。如果宝宝始终待在令他恐惧的场所,那些熟悉的场景会不断地刺激宝宝,让他的恐惧持续更长的时间,甚至可能使他的恐惧一再升级。

・耐心+宽容孩子难免会有错误和过失以及不能令人满意的行为习惯,爸爸妈妈应该循循善诱,帮助他改正缺点与错误,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议论、指责孩子,如说孩子很笨、不听话、喜欢咬人和打人等。这将会强化不好的行为,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此外恐吓、打人,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恐吓还不利于儿童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反而会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品质。孩子做出种种挑衅的行为激怒父母,如果真的挨了打,孩子会在内心里说:你虽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气了,我感到满足。如果一时气愤责难以忍耐,那么打骂将宣告你的失败。

宝宝安全感的建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有时显得非常脆弱。父母要保护和维持宝宝好不容易才形成的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宝宝才会信任他人。

上一篇:让幽默感伴随宝宝成长 下一篇:夏季不让蚊虫痱子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