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夺走了我的光明?

时间:2022-10-12 11:07:16

背景新闻:

ONE2004年年初,4名因过度吸氧并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的患儿的家长向天津市和平区法院提讼,要求天津市某妇产医院对他们孩子的失明负责,并作出赔偿。据不完全统计,在两年多的时间内,该院因同类原因致使失明的患儿就达10名。

TWO 我国卫生部于2004年4月出台了《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对早产儿用氧做了非常细致的规定,内容包括用氧时间、用氧浓度和医院必须有的监测手段,要求医院在对早产儿的抢救中,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指南》还要求充分尊重患者家长的知情选择权。

用氧与失明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发生在早产儿的眼部疾病,胎龄、体重愈小,发生率愈高,严重时可导致失明,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早产、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有密切关系。

随着我国新生儿抢救水平的提高,使原来不能成活的早产儿存活下来,与此同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已成为美国、欧洲等高收入国家儿童致盲的首位原因。这一问题引起国内外医疗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早产儿由于呼吸功能不全,常易出现紫绀、呼吸困难等危重情况,给予吸氧治疗是必须的治疗手段。但早产儿视网膜尚未发育完整,以周边部最不成熟。处于高氧环境下,视网膜血管收缩、阻塞,使局部缺血、缺氧、诱发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从而会引起渗出、出血、机化等一系列改变,最终引起视网膜脱离引起失明。常见于出生后3―6周。

但也有认为是由高浓度给氧后迅速停止,使组织相对缺氧所致,与吸氧时间长短无关。无吸氧史者,也可因胎儿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急剧上升、胎儿氧分压转入新生儿氧分压时的急激发换等导致本病。此外,母体贫血及多胎儿等,也可能引起这种病症。

能否避免此类病例发生?

早产儿容易脑缺氧,因此早产儿吸氧在医疗上难以避免,但是在护理早产儿时,可以在吸氧的浓度和时间上进行控制。对早产儿严格限制用氧是惟一的有效预防措施,除非因发绀(口唇青紫)而有生命危险时,才可以给以40%浓度的氧,避免用高浓度的纯氧,时间亦不宜太长,最好不要超过3天。

父母应密切关注有用氧史的新生儿

作为普通的新生儿父母,必须知道早产儿吸氧的必要性以及吸氧也有可能导致的危害性。当医院决定给自己的早产儿用氧时,要了解医院是否具备早产儿氧疗的相应监测条件:如氧浓度测定仪、血气分析仪或经皮氧饱和度测定仪,如不具备氧疗监测条件,应转到具备条件的医院治疗。

一旦自己的孩子有用氧史,要时刻关注孩子是否患有视网膜病变,简单易行的判别的方法是仔细注意观察孩子的眼睛,当足月出生的婴儿眼睛如果不追光则应及早去眼科医院检查,而凡是经过氧疗,符合眼科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6周时,进行眼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干预。

一旦诊断视网膜病变,治疗的难度比较大,很难用手术的方法治疗。但是及早发现,及时施行冷凝或激光光凝,有阻止病变进一步恶化,避免失明的成功报道。

上一篇:尿布VS纸尿裤 下一篇:得知怀孕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