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在陶器发展上的体现

时间:2022-05-10 02:40:52

试论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在陶器发展上的体现

摘要:“技艺相通”的观点在我国古代就已存在,时间,空间的不同,人类对技术和艺术的概念与关系的理解是不同的,它们包含的内容亦是不相同的,现就原始陶器的发展历程来阐述科学技术与艺术相互排斥,相互吸引的关系在陶器发展上的体现。

关键词:科学技术;艺术;陶器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040-01

日本竹内敏雄说:“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同人类历史一道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古代的手工业也好,现代的工程技术也好,都包括在内”。人类直立行走以来,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提高使人类的创造活动迈出了第一步,人类开始打制石器开始即已开始了设计创造,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得以实现。

科学技术与艺术作为艺术设计的两种要素形成了特殊的关系结构,体现为相互排斥、相互吸引的运动。科学技术包含内容广泛: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类在实践中积累的关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经验。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渐次加深的过程。科学技术与艺术相互排斥,相互吸引的关系在陶器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众所周知,中国(CHINA)是陶瓷的故乡,陶瓷的国度。陶瓷,自古就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在英语中,CHINA的本意就是陶瓷.举世闻名的中国瓷器就是从远古陶器中脱胎而来.作为世界上最早制造陶器的国家之一,中国烧制陶器的历史约有一万年之久.距今4000年的龙山文化,是中国古陶发展史上的颠峰时期。

上下五千年,陶瓷文化无不和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命运相联系。它一直伴随着炎黄子孙从蒙昧走向文明。它渗透到了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人类在懵懂的幼年时代已开始使用粗加工的打制石器进行采集和狩猎,母系氏族社会已开始使用种类丰富的磨制石器,同时还掌握了制陶。陶器一直陪伴着人类的文明发展,一直到出现瓷器以后,甚至到明清的时候还有陶器,只不过使用的少了,基本上都是陪葬品。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 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陶器是把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对粘土的认识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大约在205万年至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就开始用火了。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发现晒干的泥巴被火烧之后,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产生了。中国古文献记载的一些陶器发明事宜,实际上应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制陶习俗出现的早期阶段的一个描写。如《周书》:“神农耕而作陶”、《世本 作篇》:“昆吾作陶”、《吕氏春秋》:“黄帝有陶正昆吾作陶”。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制陶的技术迅速提高,使陶器的制作逐渐成为新石器时代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和最呈专业化的手工生产业。

从夏代始,中国社会进入了文明国家阶段,据相当于此时期的二里头类型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情况看,尽管手工业中已出现了青铜制造业,但制陶的习俗仍然左右着夏朝手工业的潮流,流行陶器主要是夹砂和泥质的灰陶。根据文献记载和“二里头文化”出土的陶器发现,夏代的陶器基本上承袭了河南西部地区龙山文化晚期的陶器发展而来。主要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居多。同时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白陶器。白陶器的创造和使用,表明了我国制陶工业出现了新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陶器的质量也逐步提高。到了商代和周代,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陶器生产的工种。在战国时期,陶器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和花鸟。到了西汉时期,上釉陶器工艺开始广泛流传起来。有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

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红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壳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陶制品始终都延续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在历史上,自春秋以后出现用陶塑俑来代替活人陪葬。秦汉时陶塑格外令人重视,形态和体积都是前所未有的。隋唐时期,冥器规模有了扩大,陶塑的数量也有了增加。

从上述史实中我们可以看出: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亦促进艺术的飞跃。科学技术与艺术相互排斥,相互吸引的关系在陶器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科学技术和艺术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孤立的科学技术是没有价值的,和艺术相结合的科学技术则具备了艺术的价值。艺术因科学技术而发光,科学技术因艺术而永驻。技术因素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影响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83.

上一篇:浅谈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味觉暗示 下一篇:现代足球边后卫攻防战术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