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加拿大新移民的求职路

时间:2022-05-10 10:57:31

说说加拿大新移民的求职路

对于新移民来加拿大的中国普通技术移民来说,最严峻的问题当然是生存问题――什么时候、用多久能找到一份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工作。很多人带着期待和梦想来到这个据说劳动力缺乏的国度,收获的却是失望和梦想的破灭。也有些幸运儿,来了没多久就找到一份体面的专业工作,勤奋两三年,贷款买车买房,实现了在异乡安居乐业的梦想。还有更幸运的,没出国之前就拿到了工作,带着工作直接全家落地。为什么同样是移民,差距如此之大?现在就我个人的经历和身边朋友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出国前先要调整心态

很多移民是三十岁以上的国营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这部分人的落差最大。在国内,他们一般从学校直接到一个单位,端着很稳定的、特殊行业的铁饭碗,从来没跳过槽,也没被炒过。这些人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后,没有再为找工作烦恼过,没有经过市场经济求职市场竞争的洗礼,一下子到一个自由竞争,事事要自己解决的地方,语言不通,求职碰壁,挫败感在所难免,会觉得加拿大这个地方一无是处。很多人待了几个月,国内的职位还保留着,找工不遂,打道回府,等到移民纸快过期了再考虑要不要回来继续等这个鸡肋身份。

要知道就算在国内,如果你离开家乡,或者从正在工作的城市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发展,如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如果你没有什么背景,一切靠自己从头开始,也需要三个月、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那么在完全陌生的加拿大,语言不流畅,没有当地学习经验和工作经验,你凭什么指望一落地就有人聘用你呢?

所以如果你打算移民,一定先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学好英语。这里的英语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把分数给移民官看,为了让他批准你的移民申请,而是为了你自己能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尽快地适应当地的生活,融入当地社会,所以你不能本着一种应试的心态去学英语,而是要搞好听力和口语,要达到_种应用自如的境界。

在加拿大求职,用人单位看求职者资历合格,会先给候选人打电话进行电话面试。这个电话面试非常重要,很多人连对方公司叫什么名字都没听清楚就被刷下来。在就业市场过剩的情况下,那么多候选人,他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一个英语说得磕磕巴巴,电话都听不懂的候选人的身上。

我刚到加拿大的时候,因为在国内做过服装外贸,多伦多又有很多的批发商和进口商,觉得找一份相关工作应该不太难,于是直接发了很多简历,也确实有些公司感兴趣,给我电话,都因为电话没听懂(他们语速很快,与跟中国做生意用的语速完全是两回事),连面试的机会都没得到。这使我下决心埋头苦学英语,狠练听力和口语以及丰富词汇量。

另外,尽量在国内学会开车,到这边来尽快考出执照。有了车,可以把求职范围扩大,得到更多的机会。

第二,找对落地地点。

大部分的中国人喜欢在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这样的大城市落地。大城市公司多,机会相对也多,但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各国移民都选择这几个城市作为落脚点,使得这些城市劳动力呈严重过剩状态。他们有过一个笑话,说一家食品厂的生产线上,包装工大部分都是硕士、博士,闲聊的时候的话题都是解数学方程式。当然都是各国的新移民操着各种各样的口音的英语在谈方程式。

在各种人才过剩的地方找工作,其艰难可想而知。很多人要么要先打两三年的体力工支撑家庭,要么申请政府贷款重进学校进修,取得本地文凭,同时过语言关作为过渡,再找工作。

但是在加国中西部的省份艾伯塔(Alberta)、萨斯喀彻温(Saskatchewan),因为发现了油砂,正在崛起,有一些工程工作机会,带动着其他行业的发展,对移民的需求正在增加,推出了很多吸引新移民的计划。尤其是萨斯喀彻温(saskatchewan)。但是因为那边的气候比三个大城市要稍微恶劣些,加上城市规模不大,更像个农村而不像城市,很多中国人不喜欢去那些地方。

西方没有户口制度,人跟着工作跑。这些地方因为劳动力缺乏,工资反而比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这样的大城市高,即使打体力工,也比那几个城市的体力工拿的薪水好,所以新移民如果有石油或者土木工程背景,可以考虑在这两个省份落地。

第三,利用当地资源,规划自己的职业前景。

在新移民落地之前,就应该考虑自己移民的目的是什么,打算怎样发展自己的职业前景。一般人而言,都希望在自己做熟的专业领域里延续自己国内的发展。如果在国内做医生,做移民选择要慎重――因为西方的卫生医疗系统自成体系,有严格的学习和认证制度,中国人很难取得行医资格,要通过很艰难的考试。很多人过来后改行做放射科操作人员,或者考护士等等。当然,也有人通过层层考试取得医生资格的,少而又少。

如果国内时在学校,到了加拿大。也还想在学校继续教职,这个也比较难。一来要有西方的学历,并且对英语口语,特别是发音要求比较高。因为最近几年,很多本科生向学校投诉。非本地出生的教师的英语口音让他们听不懂。

甚至连研究生拿助教奖学金,英语也是考量因素之一。这些都是专业能力之外要求的额外能力。

如果你在国内是做IT的,这个行业是最国际化通用的行业之一,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好找工作的行业。但是IT行业最热的时代已经过去,劳动力市场也呈过剩状态,竞争激烈。新移民在专业上最好不要做假,几个国际证书最好能考出来,因为面试的时候,问问题的也都是专业人员,是骡子是马,溜溜就知道了。另外一点就是,英语一定要过关。

有人说加拿大政府不承认中国的资格认证,对中国移民不公平――其实政府承认不承认意义不大,最终聘用你的不是政府,而是企业。企业只看你能用不能用。它们用你,就承认你的能力,不用你,政府再承认也没用。对新移民来说,你要用你的英语和过硬的专业,去说服雇主你是最合适的候选人。

加拿大政府不能干涉企业用人,但是有各种各样的资源给新移民帮助,帮助他们在尽快融入当地社会,找到合适的工作。比如新移民一落地,可以去政府举办的免费语言班学语言。很多省份甚至给补贴。语言过关了,没有当地工作经验怎么办?没关系,政府还举办一种COOP班,为新移民提供找工作的指导。这种班的老师手里有很多公司的联络方式,他们教学生写简历,发简历,打电话,找实习机会。一般来说,这些公司会收一些实习生工作,有些他们认为表现好的,就留下来做了正式职工;公,司里如果没有职位,新移民做了一段时间,算是取得本地经验,拿到该公司的推荐信,再找工作就容易多了。

另外,政府为所有的常住居民和公民提供助学贷款,有孩子的家庭可以得到很多减免,学习完成找到工作后再慢慢还钱。很多新移民利用这个政策重返学校,根据对自己的定位再去读个学历或者证书。为找工作打好语言和专业基础。这里举两个例子:

小A。上海交大土木工程专业,在北京做过相关工作,到阿尔伯塔省的卡尔加里落地后,打过九个月的体力工,在某工厂喷漆,后来拿着EI读英语,一个月后因为三矢打鱼两天晒网被踢出来。这时候找到一个工程公司的专业工作,仍然做土木工程。他进了该公司后,一个人做完了整个小组40%的工作量,并且设计了一个运算小软件,挂在该公司的应用系统上,为该公司节省了大量的运算人力。所以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很多同事被裁,他因为不可替代,位子稳如泰山。但是他英语不好,所以也不可能再往上升,在公司的地位比较特殊。

小B,在国内电力系统工作。当年在萨斯喀彻温落地。国内研究生毕业。到加拿大后,读了一个COLLEGE文凭(相当于国内的职业技术学校、大专),在当地找了一份COOP实习职位后,在卡尔加里找到一份电力系统的工作。公司看中的仍然是他在中国的电力系统的工作经验,但是在加拿大的学习让他的语言轻松过关。

总之,新移民要做好心理准备,如果只想来加拿大试试运气,你最好给自己在国内留好退路。如果你做了一切从头开始的打算,那就要下决心学好英语,只有熟练掌握当地语言,你才可能去积累当地的工作经验,融入当地社会。当你真的准备好了,机会自然会来敲门。

上一篇:高职新生始业教育辅导员作用分析 下一篇:在美国朋友家过圣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