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浮华 扎根传统

时间:2022-05-10 10:23:26

远离浮华 扎根传统

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座落在古城苏州的石湖之畔,这里依山傍水,又远离了城市的喧闹,院园内显得格外宁静而美丽。

在当今社会,宁静已是求之难得,除了环境的宁静,还有是人心的宁静。

在谢士强的工作室里,我读他的作品,同他进行交谈,我感受到了宁静。

谢士强1974年出生,江苏睢宁县人。199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苏州工艺美校,毕业后就在苏州艰辛打拼。199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是班上年龄最大的一个;2001年毕业后到苏州工艺美院任教,三年后又报考母校研究生,于2008年毕业。

经受生活的磨难、社会的历练、高等学府的深造,谢士强比同辈的年轻人有着更为难得的沉稳、刻苦和对现实生活的洞察。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时下艺术界创作中的庸俗类型化、功利化、跟风趋同化以及简单风格化正如商品经济一样急剧膨胀,其现象令人担忧。而大部分画界同仁功利心太重、太浮躁、虚华。画家们心目中似乎无一片净土。历史上那些优秀画家们活生生的生命迹痕,在我辈人中大多消失。”为此,他要探寻艺术的“真”,面对生活、面对世俗,面对人心,说自己的话,画自己的画,做一个忠诚于艺术、忠诚于生活、忠诚于生命的名实相符、情趣高雅的艺术家。

读谢士强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他正在实践着自己的追求。

古人的笔墨技法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从师造化中提炼得来的,离开传统创新就会成无本之末。为此,谢士强一开始就走正自己的路子,他的“第一口奶”就来自传统山水的熏陶,咬住传统不放,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努力从传统中去寻找自己的笔墨语言。

读谢士强前几年的作品《澄怀味古》系列,听到他在与古人对话,可看到明清诸大家,特别是倪云林、渐江对他的影响,画面透出一股清幽、洁净之气,气质纯正,耐人寻味;而后他描绘黄山的《天寒山净》,则迷恋于弘仁的骨感美,山石奇崛,山势冽峭,用笔细致,严谨工整,深得黄山之古气、清气。更重要的是,浙江等前辈为谢士强打开了心灵和视觉的窗户,让他悟到了艺术创作的真谛。

如果说谢士强早期的作品显示了他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传统去的努力,那么,他近年来创作的作品,又在表明他并不满足于前人的窠臼,力求兼收并蓄,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悟法。谢士强出生在西楚霸王项羽的故都――徐州,气质中有着与生俱来的阳刚之气,与巍巍太行有着太多的心理共鸣。近年来,他以太行山为母题,创作了多幅作品。他画《清晖凝华》时,直面亘古不息、山石粗犷的太行雄姿,粗笔挥洒,感到很过瘾。但两年后,他再画《夏首清阴》时,他的笔法从张扬开始变为内敛,粗服乱头,剥剥落落,苍苍莽莽,浑厚中蕴抒情,除了表现太行山和黄土高坡的苍莽美、寂静美、大气美外,还“嫁接”上南方山水的秀润美、空灵美,画家的心语在画中得到充分的表露和释放,表明画家的艺术修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万里霜天》、《林山落黄》同样是表现太行山和黄土高坡这一母题,但我们欣喜地看到,画面已不仅仅完全是北派山水的面目,在气势磅礴、阳刚之气中,已加入了画家自己的一些想法,“中得心源”,“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善于“借气”求变,审时度势,计白当黑,融入了南方山水的空灵和秀润。近年来,谢士强又吸收古代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在色彩、造型以及笔墨技法等方面,大胆探索新水墨画的笔墨语言,引起了画坛的关注。

由于他的聪颖、刻苦和走正路,在当代年轻画家中,谢士强已崭露头角。诚然,他的有些笔墨还不到最佳“火候”,尚需继续多方面修炼,也还没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但不急于形成自己的风格才是正常的。当今画坛就有一些画家正是由于“结壳”过早,就此裹足不前,误了前程。中国的绘画传统是一座博大精深的宝库,扎根传统又不因袭传统,学习前人又不蹈袭前人,这才是正道。

一位著名画家曾这样说:学习传统,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还要以最大的功力打出来,有些人打不出来,说明他并没有打进去,真是肺腑之言!我坚信,只要耐得住寂寞,不随波逐流,在扎根传统这条正道上坚持走下去,谢士强的绘画创作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更多的佳作问世。

上一篇:文物艺术品收藏热点预测 下一篇:弘扬传统文化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