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探析

时间:2022-05-10 09:13:30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探析

[摘要]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地理上具有特殊性,并且在每年均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地质灾害发生,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健康、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都是非常大的隐患。作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水文地质由于其不规则的水下运动和变化对于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为了消除水文地质对于地质灾害形成的隐患,文章将对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于地下水异常运动所导致的各种灾害类型进行探讨,并且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水文地质 地质灾害 影响 对策 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P64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273-2

1前言

我国是一个幅员非常辽阔的国家,在我国各种地质环境都可以找到,也正因为此我国每年都会发生许多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地质灾害,对于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发展、经济的腾飞都是一个很大的破坏。一般来说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为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断裂附近体现为地裂缝。软土地基变形、地面沉降以及砂土液化是主要的外在形式。山区一般多发滑坡、泥石流以及崩塌等灾害,但是这些灾害发生的频率较低。据相关地质勘查显示,地质灾害与水文条件都有着很强的联系,对于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分析,将水文地质对于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防范地质灾害。

2水文地质及其结构运动

对于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运动和变化的现象的综合就是水文地质,一般来说储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中的,如裂隙、岩石空隙以及溶洞之中的水就是地下水。作为水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成分,地下水的水量稳定、质量好,是农业、工业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地下水在一定的外在条件下可以引起沼泽化、滑坡、地面下沉等危险的自然现象,储存于地表以下岩土层空隙中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水的统称就是地下水,其来源可能是地表水的入渗补给和大气降水。地下水同时会通过地下渗流的方式对河流、沼泽以及湖泊进行补给,也可能直接流入海洋。而上层土壤中的水分有的就蒸发掉了,而有的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后散入空气中,重新回归大气,对于地球上的水循环是一种促进过程,对于地球上的滑坡、溶蚀以及土壤酸碱化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地下水系统是自然界水循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亚系统。

我国对于自然界的开发利用频繁,并且导致了地下水位严重下降,进而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下降漏斗,许多城市地区地下水用量较为集中,常常会引发地面的沉降。地下水受到工业废水以及生活废水的深入,对于地下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污染,对于地下水资源是很严重的威胁。因此对于地下水的形成、类型以及其运动规律进行研究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3水文地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作为一种自然地理现象,水文地质对于地质灾害的形成、发展以及危害都有着密切关系,根据相关勘查记录显示,一般在熔岩塌陷、地面沉降、砂土液化、软土变形等情况水文地质引起的灾害较为集中,具体如下:

3.1熔岩塌陷

岩溶塌陷具有特定的形成条件,首先溶洞是开口型的,并且具有溶系的碳酸盐岩,上层有一定厚度的松散覆盖,在此基础上还有易于改变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对于地下水运动的均衡性形成破坏效果。一般来说水文地质对于熔岩塌陷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水流冲刷力巨大,对于溶洞底层结构造成破坏,导致其牢固性受损,上体抵抗力减弱后进而形成塌陷。熔岩塌陷一般发生于陡河断裂地带,这些地带的第四系沉积厚度较小,基岩埋深较浅,并且受到构造力场的反复作用,因此容易导致熔岩塌陷。

3.2砂土液化

在临界地震作用下,饱水的疏松粉、西砂土会瞬间遭到破坏并且呈现液态的情况,受到震荡之后,饱和砂土就会变得密实,进而使得孔隙水压力突然上升,地震荷载的周期性作用下会导致孔隙水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进而土粒会处于悬浮状态,逐渐接近液态的形式。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砂土液化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对于地质构造的破坏力也因此不同,有的地段沉积颗粒较粗,孔隙水压力会因为液化土层大大增加,并且逐渐超过盖层的强度,携带有沙粒的地下水会冲破盖层喷出地表,进而发生喷水冒砂。

3.3地面沉降

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都可以引起地面沉降,而且自然因素所引起的沉降、软土层形成的沉降,还包括海平面上升等情况,这些情况发生的频率都较低。人为因素包括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油气资源等,都会导致地面沉降,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下沉较为常见。随着地下水的开采而产生地面沉降,其沉降的速率和发展趋势都将随着地下水位的改变而改变。地下水位下降漏斗与地面沉降漏斗基本一致,因此超量的开采地下水是地面沉降的罪魁祸首。

3.4地基变形

作为现代建筑施工以及地质开发中的常见问题,软土地基的结构是非常不稳定的,并且容易受到地下水运动的影响。软土层由于其特殊性而具有诸多危害,而水文地质则是加深了这种危害性,软土的触变特性再加上原状土受到振动,对于结构连接有很强的破坏,对于土的强度降低以后会很快的变成稀释状态。加载初期,容易在地基中出现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对于地基的强度有很深的影响,变形除了因为软土除排水固结引起外,还包括剪切变形的情况。

4地质灾害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

地质灾害由于水文地质产生的,当前最基本的应对策略是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结合为基本原则,对于灾害现象要最大限度的予以控制。对于无法规避的灾害,应当提前做好应急处理方案,将灾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4.1实时监测

对于地质灾害常发高发的地带要实行二十四小时监控,对于地下水运动的具体情况要清楚掌握,对于异常信号一经发现要立即提醒相关人员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我国地质灾害多发的区域为山区,当地政府应当对山区的抗震工作加强指导,对于当地居民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在多雨的季节,对于地下水的流量要实时监控,一旦地下水流量超过标准范围,就应当对水流的方向、流量进行调控,避免地下水运动引起进一步的灾害。

4.2开发利用

我国幅员辽阔,并且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下水资源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储存量过大对于地质结构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过大的地下水储存量会使得冲击力不断增大,并且这种状态是一种潜在的地质灾害,因此要做好防范灾害的工作必须积极开发利用地下水,对于地下水资源不仅要做到充分利用,还要降低灾害发生的频率,对于地表结构的稳定性是很大的帮助。在我国北方城市,一般都将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不足等问题,对于地下水进行定期的开发利用,而有的地区则开始将地下水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地质灾害。

4.3紧急处理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应当组织现场人员及时进行紧急处理,将灾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避免造成进一步的人身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紧急处理措施应当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进行指定,才能更加科学的应对。对于不同的地质灾害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紧急处理措施对于地质灾害的减免是非常关键的。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人员的安全性进行提前处理,保障人员安全后再进行财务救助。对于熔岩塌陷、砂土液化等情况,应当采取加固处理的方法,避免进一步塌陷和液化等情况发生,对于地面沉降和变形等情况,要充分考虑路面通行的安全,及时设置危险警示标志或进行交通风度,防止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5结语

我国幅员辽阔,所处的地理位置独特,因此在我国年均发生的地质灾害情况不在少数,地质灾害受到水文地质因素的影响很大,包括熔岩塌陷、地面下沉、砂土液化及地基变形等情况,这些都是由于水文地质所导致的地质灾害,对于经济发展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很大的破坏作用。为了维持社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应当深入分析地下水运动对于地质灾害的不同影响,相关政府及机构应当据此制定出灾害防治的科学措施,并且在解决水文地质对地质灾害所产生影响的问题上,还可以进一步的优化社会现代化交通建设。

上一篇:突发性水污染加强应急监测质量管理的措施 下一篇:浅析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