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腾之路 第4期

时间:2022-05-10 07:52:59

武汉经济开发区位于武汉市区西南部沌口、沌阳一带,濒临长江,1991年5月16日动工兴建,1993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20年的发展,它由一片贫瘠的黄土岗,已经发展成为以汽车产业为主导、产业门类齐全的现代新区。

今年5月16日,武汉经济开发区将迎来它20岁生日,开发区宣传部向《鄂商》讲述了它的故事。

因“神龙”而建

由白沙洲长江大桥而下,从武汉市中环线拐入318国道,一座美丽迷人的现代新区呈现在眼前:一条条笔直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星罗棋布;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片片别致新颖的住宅小区错落有致。这就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是一条“神龙”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命运。

武汉经济开发区的筹建始于1988年10月。此前,东风汽车公司(原二汽)于1987年5月决定建设30万辆轿车生产基地,1988年元月经国家计委批准后,在全国范围内招标选择厂址。为抓住这个机遇,武汉市成立了以时任市长赵宝江为市长的项目争办小组。几乎就在争取轿车项目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决策设立“沌口开发实验区”,请示于1988年5月呈报省政府,并转报国务院。

1988年7月初,当时的市长赵宝江带着为二汽轿车厂创造外部条件的16项承诺,到北京参加会考。会考初步决定武汉为总装配地。会上提出:“建议批准轿车建设地域享受沿海开放城市武汉经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待厂址确定后,由二汽会同当地政府向国务院提出项目报告,经特批后实施。”

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二汽轿车总装厂定在武汉。28日,为抓紧做好30万辆轿车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沌口武汉经济开发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赵宝江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又称轿车办)。

1990年12月20日,二汽与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在法国巴黎正式签订合资生产15万辆轿车的合同。双方约定:合资公司取名为“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最终目标年产30万辆普通型轿车,总部、总装厂设在武汉,机械加工厂设在襄樊。

作为全国“八五”期间最大的合资项目之一,46亿余元的投资,极为可观的产值和利润,给了武汉经济以极大刺激和诱惑。为了迎接30万辆轿车的大项目,1990年底,武汉市开始筹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1年5月16日,就在武汉解放42周年纪念日的当天,开发区正式破土动工。6月,中法两国政府签定财政议定书,法国政府为30万辆轿车合资项目提供17亿法郎贷款。

1992年5月18日,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在汉挂牌,6月30日,市委、市政府决定“武汉轿车产业开发区”更名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因神龙而生,由神龙而兴。”开发区宣传部这样告诉《鄂商》记者。

当年底,开发区即有注册企业25家,出让土地5333亩,共吸引投资80.63亿元,万通公司、生物公司、华新公司、长光公司等企业纷纷入区。

因“神龙”而建

真正使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迈开大步向前发展的是,国家级开发区的成立。

1993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沿海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当时,有关负责人为武汉经济开发区定位:以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轿车及零部件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使武汉经济开发区成为武汉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1994年1月,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武汉经济开发区条例》,从法律上明确了武汉经济开发区的职责,确定的产业发展政策为:充分发挥外向型经济的窗口作用,大力发展汽车、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同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能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且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并支持发展能够促进武汉经济开发区尽快繁荣的第三产业。在明确的产业政策及项目引进原则指导下,确立了武汉经济开发区项目发展的三个重点:一是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项目,二是努力发展那些产业带动面宽、影响面广的大项目入区,三是在大中小项目并举的同时,积极吸引短平快项目,以期尽快产生经济效益和形成经济规模。

从1991年武汉经济开发区开工至1995年,开发区建立了神龙、万通、富诚三大汽车制造厂,还引进了耀华玻璃、友德电器、中生电器、云鹤座椅、通达消声器等数十家汽车零部件企业。

1995年之后的3年,武汉经济开发区的重点是发展食品、轻工等产业。其战略意图是:拓展发展空间,避免产业单一的风险。在此期间,可口可乐、康师傅、绿之源、香满楼等国内外知名食品、饮料品牌企业相继入区,一大批包装、物流企业也随之诞生。

从1998年开始,武汉经济开发区进一步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各产业齐头迈进,形成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电子电器、造纸印刷包装、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环保新材料与装备制造等多元产业蓬勃发展的产业格局。

2003年6月,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公司合资组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部和销售中心均设在武汉经济开发区;8月,东风汽车公司与本田汽车公司决定,通过改组武汉万通汽车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东风本田汽车(武汉)有限公司;9月28日,东风总部正式由十堰迁至武汉。

由此,世界三大汽车企业――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日本日产汽车公司、日本本田汽车公司,聚首武汉经济开发区。2007年9月,东风乘用车公司在开发区动工建设。神龙、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三大主力整车企业构成中国汽车市场上的“武汉集群”。

跨国汽车企业如此密集布局于一地,在全国绝无仅有。

先进制造业基地

随着武汉经济开发区的迅速发展,传统产业在此焕发生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开发区以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为载体,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打造完整产业链条,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实现由“开发区制造”向“开发区创造”的转变。

园区内的企业也纷纷结出硕果:

由柴油发动机行业跨国公司康明斯在华设立的第一个研发中心――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自主研发汽车“心脏”,实现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开发的转变。

世界车灯巨鳄法雷奥的亚洲研发中心,作为其全球10家研发中心之一,“中国实验室”已有七成产品销往海外。

东风自主品牌轿车东风风神早已行驶在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东风电动汽车工程研究中心,生产出的混合动力公交车……

园区内的元丰公司在国外技术启发下,自主研制出适应我国道路行人多、刹车使用频繁、强度高等特点的新型气压盘式制动器,2002年获国家专利,稳占国内市场份额95%以上。

湖北鼎龙化学公司打破了日本企业的垄断,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全球第三大专业从事信息化学品新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武汉天高熔接材料有限公司承担了国家陶质衬垫产品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衬垫制造企业;

武汉晶泰科技公司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晶格位错”技术对微钻产品进行深化研究和技术处理,使微钻产品的综合力学性能发生变化,大幅提高了微钻产品的寿命……

数字,最能诠释“城市新区”的分量:截至2010年,开发区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2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497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产值3296亿元,累计实现财政收入60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6.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86亿美元。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从1996年的0.87%提高到2010年的8.3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996年的4.37%提高到2010年的23.48%,财政收入从1996年的2.44%提高到2010年的12.91%。

尽管没有“土地招商”的优势,但“国牌”开发区以一流的投资环境、高效的政府服务,吸引了众多投资者。截至2010年,世界500强中已有36家在此扎堆,新进项目投资强度已达到370万元/亩,达产后的产出规模超过500万元/亩。武汉开发区已经成为武汉市城区和开发区中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而今行至沌口,法国PSA、日产、本田、东风四大汽车巨头一字排开,蔚为壮观,在中国汽车工业的版图上,构建起了耀眼的“武汉・中国车都”。

上一篇: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 下一篇:“成长型企业信息化服务工程”湖北站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