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戏剧表演的“三要”

时间:2022-05-10 06:22:35

试论戏剧表演的“三要”

摘要:戏剧表演是戏剧艺术的生命,戏剧表演的“三要”,又是其核心与关键。对戏剧表演的“三要”,即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必要形式进行了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研究与论述。对于戏剧表演,可以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戏剧表演 意义 内容 形式

戏剧艺术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作为主要的表演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的一门综合艺术。”

戏剧表演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必要形式被称作“三要”,是表演的核心与关键。为此,本文专门对着“三要”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

一、戏剧表演的重要意义

表演是戏剧的生命,这是千真万确,毋庸置疑的。所有的戏剧,都是演给观众看得,剧本只供导演与演员使用。即使偶有其他人阅读剧本,也是为了欣赏文学作品,研究戏剧艺术。

戏剧的“当场表演性”,决定了它以表演为本体的美学特征与独特的艺术特质。虽然西方戏剧与我国话剧,强调“以导演为中心”或“导演中心制”,有所谓“导演是三军统帅”之说。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导演并不能直接上台与观众面对面交流,导演必须依靠演员来表现所对剧本的诠释。所以,也有“导演是演员的镜子”“导演艺术死在演员身上”等说法,都足以证明,演员与表演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我国的戏曲,更加明确了表演的中心地位,历来有“戏曲是角儿的艺术”的说法,强调的是演员的表演。

因此,不论是话剧及西方戏剧,还是中国戏曲,都以表演为生命,而表演的终极目的,则是演员给观众看的。所以,法国戏剧家萨赛认为:“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真理,不管是什么样的戏剧作品,写出来总是为了给聚集成为观众的一些人看的,这就是它的本质,这是它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不管你在戏剧史上追溯多远,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用戏剧形式表现人类生活的人们,总是以聚集观众开始。”

二、戏剧表演的主要内容

戏剧表演的主要内容,就是角色创造――舞台任务形象塑造,这也是戏剧表演的“最高任务”。无论是西方戏剧还是中国戏曲,其表演艺术的重中之重、核心之核心都是人物形象塑造。中国戏曲演员表演虽然有行当之分,但那些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最终用的也是人物形象塑造,所以才有“演人不演行”之说。戏剧表演的人物形象塑造,又可分解为以下几个层面:

1.刻画人物性格

性格是人物形象的态度与行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也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格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由于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每个人的性格也会有不同。性格刻画是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元素,恩格斯对“典型”所下的定义就是:“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戏剧表演刻画人物性格时,要注意舞台人物形象性格的独特性、丰富性、复杂性,力戒“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模式化表演。文学作品《红楼梦》比《三国演义》在人物性格刻画上略胜一筹,重要原因就在于前者刻画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这一经验同样适合于戏剧表演,演员扮演每一个舞台人物,在其性格刻画上,都不要要么是魔鬼,要么是天使,要么是英雄,要么是狗熊,而应当刻画出活生生的人的性格特征。要把握住三个要点:一是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二是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变性;三是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矛盾性。话剧《雷雨》中每个人物的表演,在性格刻画上都达到了上述的高度,所以才成为戏剧艺术的经典。

2.表现人物情感

如果说,人物性格是“硬系统”的话,那么人物情感就是“软系统”。情感所表现的是人物形象内心深处最为隐秘的东西,它也是包括戏剧在内的所有艺术的共同特征。列夫托尔斯泰有一段名言:“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别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

要很好地表现人物情感,演员就必须对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真切的情感体验,然后在舞台上倾情投入,真正进入到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声情并茂的表演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才能收到以情动情的演出效果。

3.体现人物关系

舞台人物形象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互动的群体。每一个舞台人物,都处于与他人的各种关系之中。因此,舞台人物形象塑造,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充分体现出人物与人物之间复杂、微妙、特殊的关系。仍以话剧《雷雨》为例,剧中全部八个人物,任何两个人物都形成极为特殊的关系。而仅以情爱关系为例,就形成五组三角关系:周朴园、蘩漪、鲁侍萍;周朴园、鲁侍萍、鲁贵;周朴园、蘩漪、周萍;蘩漪、周萍、四凤;周萍、四凤、周冲。这就要求每一个演员,在舞台表演中准确的体现出这种特殊的人物关系。

三、戏剧表演的必要形式

形式与内容是一对范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并反作用了内容。既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完美结合,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戏剧表演的形式,是十分必要的,这是表演内容的载体与依托,凭借与手段。具体而言,戏剧表演的必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语言

语言是戏剧表演的必要形式之一。在话剧中,语言又称“台词”,又分为对白、独白、旁白等等。在戏曲中,语言又分唱词与宾白(又称“说白”“道白”“白口”)两种。无论任何语言形式,都是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所谓“言为心声”,说的就是语言表现舞台人物内心世界的本质。不同人物的不同出身、不同职业、不同爱好、不同性格、不同情境、不同情感会有不同的戏剧语言。

2.动作

动作也是戏剧表演的必要形式之一。西方戏剧的英语为“drama”,原意即为“动作”之意。所以,有人干脆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此话不无道理。话剧表演的动作,分外部(形体)动作与内部(心理)动作两种,讲究外部动作与内部动作的有机统一。戏曲动作以程式动作为主,即“程式化”表演。而“程式动作”则是“从生活出发,将某些动作加以提炼和美化,经过舞台实践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含义的规范性动作。是歌剧、舞剧、舞蹈演员艺术创造的重要手段之一。戏曲表演运用尤多,如“起霸”“整冠”“趟马”等。程式动作技术性较强,一般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3.表情

表情更是戏剧表演的必要形式之一,它指的是表现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思想感情,其中以眼为主,有“眼睛乃心灵之窗”的说法。表情要真实、自然、准确、丰富、感人。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94.

[2]大连市艺术研究所剧作理论研究组.剧作艺术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20.

[3]列夫托尔斯泰.什么是艺术[A].转引自西方文论选[C].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432.

[4]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编・中国戏曲曲艺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P169

上一篇:网络德育视域下的高校师生关系探析 下一篇:校内生产性实训“五结合”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