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活动对课程的意义

时间:2022-05-06 11:13:39

校外活动对课程的意义

摘要:在“创建书香校园,打造特色学校”办学背景下,通过创设有效的、动态的,可具体操作的德育教育模式,开展生动、丰富的特色读书活动,促进儿童的生动发展,形成更为鲜亮的学校特色。

关键词:校外活动 读书活动 学校特色

如何利用“故事”这一丰富而独特的教育资源,以“故事”这一活泼而生动的教育方式,培养有道德的人?这一研究依然是在“创建书香校园,打造特色学校”办学背景下,通过创设有效的、动态的,可具体操作的德育教育模式,开展生动、丰富的特色读书活动,促进儿童的生动发展,形成更为鲜亮的学校特色。

一、实践:活动,美好孩子的童年

活动印记一:我为母校留书香

在书香满溢的阅览大厅内,六年级五个中队的孩子们整齐地排列着。台上六(5)中队的刘宇鹏同学正深情地讲述着他的“留书”理念:“捐一本自己最喜爱的书,把读书感言贴在上面。等长大有出息后,再回到母校来看看自己曾经写的字,自己年少时的样子,回忆一下小时候是一本什么样的好书启发了自己,让自己有现在的事业,知识和成功的一切,这将多么有意思啊!”“这本书可以献给学校的图书馆,让图书馆因为我们的力量而更充实;这本书可以留给低年级的同学看,让这些凝聚着每个同学对母校美好祝福的图书,再次启发比我们小的同学,启发他们做一个正直、诚实、懂感恩的人!”一席话换来了热烈的掌声,更多的唤起的是大家对书香的留恋和回报。

活动印记二:故事俱乐部

当各式社团俱乐部带着神秘、自由的神情走入我们视野的时候,我们开始打造一种让孩子兴趣盎然、流连忘返的活动模式――故事俱乐部。它以故事为主要内容,串联起孩子们的生活;它以游戏为活动方式,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

“七彩故事,快乐童年……”孩子们喊着响亮的口号开始了“故事俱乐部”的活动,本次俱乐部由学校领导亲自组织,他们为孩子们带去《南瓜汤》的故事:猫、松鼠和鸭子,因为做南瓜汤吵架了,由于鸭子决定要做别人的工作,打破了原来的和谐。在经历了争吵――离家――反思的心理过程后,三个好朋友又回到了一起。最后,三个伙伴彼此合作,又煮出了世界上最美味的南瓜汤。

活动印记三:少年书场

今天的龙山公园真是热闹,门口空地上坐着、站着围满了人,原来今天是社区活动日。我校的故事少年陈熠辉登台了,今天他为大家带来的是社区群众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小说《西游记》中经典故事――“三个白骨精”。陈熠辉幽默有趣的讲述、活灵活现的表演赢得了广场群众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台下的有些幼儿小朋友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一起手舞足蹈。

在龙山公园,经常可以看到许多群众围在一起听说书的场面。看来故事对群众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那么,故事少年何不开辟一个“少年书场”呢?于是,我们选定在山下公园的一块健身场地上开展“少年书场”活动。首场“少年书场”由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也为此后的“少年书场”活动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故事少年陈喜辉在谈活动收获时说:“当我成为‘故事少年’之后,才发现原来讲故事也是一门学问,讲故事不像朗读课文,更不像是背诵,每讲一个故事,就必须把自己当成主人公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将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因为这样,我的内心体验比别人精彩许多。”

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抓手,是德育工作的基点。我们的工作,就应让活动来美好孩子的童年。

二、构建:课程,指引发展的方向

1.丰富的活动课程内容

(1)“同读共享”活动课程。所谓“同读共享”,就是让两代人共读一本书,让同龄人共读一本书,让所有的人共享读书,互勉共进,结伴成长。

(2)“故事三进”活动课程。为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读书习惯的养成,同时也为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服务,我校创造性的实施“故事三进”工程:故事妈妈进校园;故事老师进课堂;故事少年进社区。

(3)“特别阅读”活动课程。为建构一个开放的读书空间,我们把阅读活动的视界伸向大自然、大社会,引领着孩子们拓展阅读视野,去读生活中的“无字之书”,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境界。

(4)“第一次”课程。人生的每一次第一次,总是最令人心动、最令人铭记、最令人怀念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每一次第一次,我们有选择、有计划、有组织地将之系列化,形成一门独特的“第一次”活动课程:入学仪式;入队仪式;第一次当升旗手;第一次当值日班长;第一次远足;毕业典礼

2.扎实的课程实施策略

(1)家校合作法。“故事妈妈进校园”“故事少年进社区”开创了故事活动的家校合作好方式。推广此类活动的基础上,从“新”“特”“巧”上下功夫,开发出更多家长乐意参与且负担效果好的家校合作新活动,如家长教育故事沙龙、亲子同乐游艺会等。

(2)师生互动法。“故事老师进课堂”用故事拉近了师生关系,在沿袭“故事俱乐部”等活动的前提下,从“艺术”“独创”入手,不断提供老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让“魅力故事工作室”因为不断推陈出新的互动课堂吸引队员的眼球。

(3)同位互助法。“故事大讲坛”锻炼出了不少小能人。将此项活动继续正常运作的要求下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充分发挥孩子们的“独立”,让讲坛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4)环境熏陶法。通过创办“故事大王评选”,创建“故事读书社”等学校大型故事机构,队员们在浓郁的“故事化”生活环境中接受熏陶。

(5)角色体验法。在“故事人物模仿秀”“故事花车游园会”“故事人物争霸赛”等多样的角色体验中,不断张扬故事教育的情趣,从而让孩子们获得爱心、科学、劳动、审美等方面道德素养的提升。

(6)实践感悟法。利用春秋游、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创办特色故事小报等一系列故事教育活动。在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演故事、做故事等不同的实践中感悟真善美,构建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有力的课程推进保障

课程的推进,必定需要时间的保证、场所的提供、评价的引导等,不然再好的设想也会流于空文。

(1)时间保证。我校的活动课程,除了各个年级各个班级每周专设一节的少先队活动课外,每天中午还有具体的活动课程安排。

(2)场所提供。活动课程的开展,班级是主阵地,除了班级,我们还专辟了专用的活动室,如故事棒棒堂、队员部落阁、山源文学社、英语体验园、数学趣味馆等。

上一篇:教育技术的运用与传统课堂的现实冲突与思考 下一篇:基于PBL的案例分析法在留学生英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