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10 06:18:33

新课标理念下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摘 要: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它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与思想。音乐教育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对学生心理的塑造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音乐可以抒感陶冶情操,对于释放压力也是一种途径,更重要的是音乐可以开发智力,在某种程度上讲,学习音乐对学习其他学科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基于此,笔者对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课标;音乐课堂;对策

一、当前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音乐课的教学形式单一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只是简单地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成了整个课堂的主角,这种局面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从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一堂课下来给人感觉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而且他们跟老师的互动也非常少,这样的教学成果不得不让人们反思。小学生的上课纪律本来就不好控制,学生年龄小,如果在教学中不能以很好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对这门课有反感,长此以往,其他课堂纪律也会被吸染。

(二)课堂内容缺乏新颖性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很多学校也配置了相关的教学设备,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只是单独选择一首歌唱一节课,音乐老师很少搜集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来丰富课堂教学,例如,一首简单的歌曲,完全可以制作成一个生动的、多样化的教学课件,内容应包括相关的图片,美丽的教学背景以及相应的背景音乐。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都不怎么备课,更不去仔细研究教学内容,从而导致很多小学生也不配合老师的音乐教学。这样的音乐教学既乏味又没有知识底蕴。

(三)教师缺乏专业的音乐知识

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占据着主导的位置,其素质能力、教学能力都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学情况。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想要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从自身抓起,相关的专业学习与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很多学校的小学音乐教师,很少花出时间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与学习。我们知道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拥有渊博的知识以及娴熟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改善音乐课堂教学现状的对策

(一)学校需要完善小学音乐课的设备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为了使音乐课健康而有序的进行,音乐课的设备尤为重要。希望各学校都能够有专业的音乐教室,以及一些基本的乐器、教材和教具。比如,专业音乐教室、钢琴、音乐书籍、音响设备、电子五线谱黑板、多媒体这些硬件设施都应该具备。音乐课的正常开展必须使用一些乐器,就拿多媒体来说,如果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设计与制作中插入一些幻灯片和视频,即会满足学生欣赏的需求,又丰富了教学内容。这样音乐课堂就会在多媒体中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一些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学生也会被吸引,音乐教学也能够顺利进行。电子五线谱黑板的投入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大部分学生对五线谱不熟悉,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本没有涉入一些乐理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是学校不具备这样的教学设施,也就导致教师对其忽视。所以教学设备的投入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前提,作为音乐老师纵使具有高超的教学能力,如没有教学设备也不会有施展的平台。

(二)利用新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做好课堂教学形式,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音乐教师应该利用音乐学科优势并结合多媒体的运用,将课堂导入做好。其次,音乐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联想教学法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爱玩是学生们的天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还可以保证学习效果。音乐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编入到各种小游戏中,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知识。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中,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表演划船的动作,通过曲子的速度和节奏来规定划桨动作的速度和节奏,从而让学生掌握这首歌曲的节奏型特点。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可以运用联想教学法,应该对课堂设计进行创新,例如在《牧歌》中,音乐教师可以播放音乐,让同W们想象大草原的蓝天、白云、绿草、羊群的画面,从而感受大草原的辽阔,体会作品宛转悠扬的音乐特点。因此,选择新颖的课堂设计,这不仅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灵活运用教学内容,而且需要学校对于教师教学创新的支持与理解。

(三)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基于“新课改”的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只依靠传统音乐学科一陈不变的沟通交流渠道是无法完成的。新课改对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要求,呼唤音乐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教师的高尚师德、人格魅力、率先垂范、以身教人是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音乐教学不仅仅只是教学生唱歌欣赏音乐而已,同时也应该在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上起到一定的作用。系统的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逻辑性的思维塑造,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有计划的学习。音乐老师在使用系统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这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应该组织音乐教师参加社会上开展的音乐教学法培训的系列课程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到教学中。在基于“新课标”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音乐教师,将能通过课堂向学生准确传递音乐学科思维与行动的精髓,以自身的专业可持续成长,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品质,带给学生充满情感、乐感与美感的音乐感染力,最终使学生获得可受益终身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在音乐中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音乐教育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逐步规范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健全的人格熏陶下成长。这种美学教育,一旦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都会具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对音乐教学引起重视,使学生接受正面的教育,给学生一个健康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刘瑞英.小学音乐素质教育初探[J].中国音乐教育,1994(05).

[2]常清清.浅谈小学音乐创新教学[J].中华少年,2016(28).

作者简介:

尤晓禹(1973―),男,籍贯:四川内江,大专,小学一级,研究方向:音乐。

上一篇:浅谈基于批判性思维的高校数学教学研究 下一篇:浅议初中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优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