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控调光台灯的设计与制作

时间:2022-05-10 06:06:40

光控调光台灯的设计与制作

摘 要:本文为作者对“光控调光台灯设计与制作”过程思考和总结,从提出设计思想、搜索相关资料、购买普通调光台灯和光敏电阻、绘制电路原理图并进行修改设计、再在普通台灯上进行实验和改进,最后将其制作为带有光控功能的调光台灯。

关键词:调光台灯; 光控; 设计; 实验; 制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18-001

一、普通调光台灯介绍

普通调光台灯是每个家庭中必不可缺的照明工具之一。优美柔和、亮度可调的灯光不但使人精神愉悦、心情舒畅,还可以起到延缓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对于调光台灯而言,灯泡是发光的主要设备,而调光器则是调光台灯系统中最主要的装置,它的任务是对晶闸管的导通角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调节灯光亮度的目的。下面就来介绍两种交通调光台灯。

1.双向晶闸管控制型调光台灯

从图1中可以看出,白炽灯L与双向晶闸管V2和开关S串联,接在220交流电源上。双向触发二极管V1接在晶闸管V2的门极G上,当C上的电压增大到V1的导通电压时,V2突然导通,V2的门极和主电极T1间得到一个正向触发脉冲,V2导通,当交流电源过零的瞬间,V2自行关断。交流电源进入负半周后,电源电压又给C反向充电,当电压值达到V2的转折电压时,V2突然反向导通,使V2得到一个反向触发信号,V2再次导通。

电位器RP用来调节触发信号出现的时刻,调节RP的值即可改变电容器充电的快慢,也就能改变V2的导通时间,从而达到调节灯光亮度的目的。因此RP也就是亮度调节旋钮,即调光旋钮。

2.单向晶闸管控制型调光台灯

图2为单向晶闸管控制型台灯,其工作原理是:当交流电的正半周或副半周到来是经过全桥整流,加到可控硅上的电源是单向的。该电压通过电位器给电容充电,当电容C1上的电压达到一定数值后,就会触发可控硅导通。调节电位器的旋钮,可以改变充电的时间,从而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其中单向可控硅使用MCR100-6,二极管使用1N4007。灯泡应选择60W以下的白炽灯。

3.普通调光台灯的特点

(1)优点:小巧、精致、造型美观、携带方便、价格低廉、耗电量低、性价比高,是许多学生和家庭用户作为照明工具的首选器材之一。并且调光台灯的亮度能在很大范围内调节,对保护视力起着很好的作用。

(2)缺点:灯光的亮度随电源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光照的稳定性差;灯光不能随环境亮度的变化而变化。

二、光控调光台灯的设计与制作

1.光控调光台灯的设计

(1)提出设想

针对普通调光台灯的缺点,结合光控的原理,我提出这样一个设想,如果在调光的基础上增加光控的功能,就能克服调光台灯光亮不稳和灯光不受环境亮度控制的缺陷。

(2)搜集资料

浏览网页后发现:光敏电阻(或光敏二极管)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把光敏电阻接在控制电路中,就可将电阻变化转变为电压变化,再用这一电信号去控制电子开关的动作,就可以实现光控;光敏电阻在实际生活中就有很多应用,如光控开关电路、灯光亮度自动调节电路、熙相机电子测光电路等等。

(3)设计光控调光台灯电路图

本着就地取材、改动最少、成本最低的原则,我到本地市场上购买了两个普通的调光台灯,拆开里面的电路板,根据印制电路板绘制出原理图。再从网上邮购了几个光敏电阻,按照自己设想做起了小实验。经过数十次实验后发现,只要加一个光敏电阻,再对电路稍加改动,仍然用原有的电路板就能完成光控功能,同时还保留了原有的调光功能。现将设计后电路原理图绘制出来供大家参考。

2、光控调光台灯的制作

选择合适的光敏电阻,这儿我选择了MG45型光敏电阻,其亮电阻为几千欧到几十千欧,暗电阻为几兆欧到几十兆欧。在安装之前,用万用表测量光敏电阻的亮电阻和暗电阻,判别其好坏。

购买调光台灯,拆开台灯,适当修改控制电路,按上面的电路更换电路板上的部分元器件,留出光敏电阻的焊接位置。在台灯架上找一个灯泡能照射到,且与灯泡有一定距离的位置来固定光敏电阻,焊接好光敏电阻,并将光敏电阻固定到位。将光敏电阻两个电极的引线焊接到电路板上,将台灯重新安装好,一个光控调光台灯就安装完成了。

三、结束语

以上设计的光控调光台灯不仅可使亮度可调,而且调整后的亮度不会因电网电压的波动而变化。灯光也能随环境亮度的变化而变化,当环境亮度达到正常亮度时,台灯自动熄灭,这样就不会因为忘记关灯而使其变为长明灯。作者认为值得推广,此处推出只为引起读者的注意,希望有心的人将其变成成品推向市场,造福更多的人。

本次设计让我对光敏电阻(传感器)、电路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加强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经过这一次的小制作,使我深刻体会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它要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动手实践、重复实验、最终自己解决问题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朱国兴.《电子技能与训练》(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

[2]王成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例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3

上一篇:浅谈小班良好进餐行为的培养 下一篇:例谈科学课堂的“有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