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德保苏铁就地保护与繁育研究

时间:2022-05-10 05:29:03

广西德保苏铁就地保护与繁育研究

摘 要:本文对德保苏铁就地保护与繁育实际情况,研究德保苏铁的群居结构,并且与广西德保县的官方数据对比发现,德保苏铁原始的的种群分布区域非常有限,数量极少,再加上很多人为因素导致数量锐减,资料显示,德保苏铁的数量从2001年的2200多株减少到2010年的1100多株。人为砍伐德保苏铁导致年龄构成幼年化,雌雄的比例也不协调,所以,对德保苏铁的保护显得格外重要。根据这些现象,本文探索了广西德保苏铁就地保护措施与繁育方法。

关键词:广西德保;苏铁;就地;繁育

中图分类号:S791.11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我国百色地区发现了一种苏铁,这种苏铁是在多歧苏铁之后又发现的具有三回以上的交叉叶子类型的苏铁,而且是复叶结构。这种苏铁是广西林业科学家在德保县境内发现,所以取名为德保苏铁。经过相关权威植物学家鉴定,德保苏铁属攀枝花苏铁亚属攀枝花苏铁组叉叶苏铁亚组[1]。这种苏铁的羽叶的数量比多歧苏铁多,有4~12片叶子,但该苏铁叶子长度只有2~4m。和多歧苏铁不同的是,德保苏铁的羽片是带状的,有4个胚珠,并且有60多条丝状的大孢子叶。对苏铁属系统演化的研究中,交叉叶子的苏铁种属问题一直困扰着植物学家,所以,德保苏铁的发现对苏铁种属的系统地位研究以及其进化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1 德保黄连山兴旺保护区概况

自从德保苏铁发现以来,许多中外植物学家对苏铁的群居特征做了比较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对当地绝大多数的野生植株还用(GPS)测定仪定位进行跟踪调查。对德保苏铁的自然生长环境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德保苏铁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植被概况。 统计了德保苏铁保护区内的野生植被,测定其形态学特征,观察生长特性和繁育系统。这对植物的保护、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研究广西西部地区的气候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1.1 自然条件概况

德保苏铁分布区域非常狭窄,到目前位置只在广西百色地区德保县境内发现,该分布区只有15hm2多一点。德保苏铁生长在石灰岩山坡上,海拔800~1000m之间,经纬度为E105°15′,N22°29′,德保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1a气温在20℃左右,历史上最低气温为-3℃,最高气温记录为39℃。年降水量为1478mm,夏季雨量充沛,冬春季节比较干旱少雨。

1.2 植被概况

早期村民乱砍乱伐、开发山地种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或者牧牛砍柴等原因,导致现在德保苏铁保护区内仅有次生石山矮灌丛。伴随这德保苏铁生长的植物有很多,大约有100多种不同植被,类型为灌木丛、禾草类和小乔木等。所以,德保苏铁在当地来说是一种优势植物物种。

1.3 德保苏铁的形态特征和数量

德保苏铁的树干基本是单生,茎高一般为45~55cm,也有高达60cm的。树干直径为15~30cm,最粗的有45cm。叶子灰褐色,鱼鳞装,长为15~22cm,度叶子下部宽为2~5cm。现今德保苏铁的数量较少,自从被发现时的2200多株一直锐减到现在1100多株,野生的德保苏铁更是少之又少,有资料显示野生德保苏铁只有685株(其中还有很多是幼苗和重新萌发的植株),在10a过程中,德保苏铁的数量不断减少,特别是成年苏铁的数量减少更为严重。

1.4 德保苏铁的年龄结构

推算德保苏铁的年龄构成一般通过测量苏铁的树茎的高度,在国内外专家多次调查发现,野生德保苏铁的植株大多都是在50cm以下的,70cm以上的植株从未发现,即使是60cm以上的都很少见到。从去年6月份统计的数据发现,在接近600株的植株当中,树茎高度超过50cm的只有35株,超过55cm的植株只有区区3株,其余将近300株都是未超过50cm的植株。研究发现,德保苏铁的年龄结构偏小,呈现幼年化,表面上看似乎是增长型的年龄结构。

2 生发发育习性

德保苏铁自然的生长环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种植物生长的土壤不肥沃,主要在石缝中生长,很少生长在土层较厚的土壤中。一般每年的6月左右成熟了的植株才抽叶,到了中旬开始展叶,极少植株在5月份之前或者在7月之后抽叶。开花时间一般是4月,到4月下旬就开始凋谢了[2]。大孢子叶球到4月下旬开花。到10月份种子开始成熟,每个植株可以结100粒左右,最多的186粒,最少的只有59粒,平均每粒有6.1g重。一般德保苏铁的种子成熟后,植株的羽叶也会干枯,直到全部掉落。

3 性以及繁育系统

德保苏铁不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繁育系统较复杂,不同性别的植株成熟的时间也是有差异的。资料显示,在248株德保苏铁植株中,雌性的植株52株,而雄性的植株为196株,性别比例大约为1:5。该苏铁的繁殖主要是有性繁殖,少数类型属于无性繁殖,无性繁殖中以球芽萌生为主[3]。当德保苏铁的茎干遭到损伤或折断时,伤口四周会产生大量球萌芽,这时候会出现无性繁殖。昆虫传粉的传粉方式是该苏铁的主要方式,同时风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重力作用导致种子快速传播。

4 黄连山保护区就地保护措施

德保苏铁对植物的保护、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研究广西西部地区的气候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的植物,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德保苏铁在濒危灭绝情况下,国家和当地政府一定要做好充分的保护措施。

4.1 人工育种

德保苏铁在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不仅分布区域狭窄,而且土壤贫瘠。再加上许多人为的因素,导致植株急剧减少。迁地保育作为当今珍惜物种的重要保护手段之一,应该广泛的应用到德保苏铁的保护措施当中来。在德保苏铁发现当年,深圳仙湖植物园的著名苏铁研究员前往德保县考察,看到珍贵的德保苏铁之后就萌生了迁地保育的概念。出于对珍惜物种的保护和苏铁的研究,德保县政府与深圳仙湖植物园联合建设了一个德保苏铁保护中心,该中心位于仙湖植物园。德保苏铁运往仙湖植物园培育之后,经过人工悉心培育,苏铁保护中心已经繁育了一大批苏铁育苗。广西黄连山自然保护区建成之后,经过科学家的精心培育,大批德保苏铁的育苗已经种在保护区内,希望通过人工育种,能够在黄莲山自然保护区建立起中国最大的德保苏铁植物园。

4.2 增进当地群众保护苏铁的观念

德保苏铁的锐减,和当地群众缺乏对苏铁的认知水平有关。由于在德保苏铁分布区大肆开发土地和放牧,滥砍滥伐,导致德保苏铁急剧减少。当地政府应该号召群众学习苏铁的生长习性,认识苏铁从而保护德保苏铁。让群众认识到现存的德保苏铁是植物界的“大熊猫”。在政府的主导下,当地村民也认识到了保护苏铁的重要性,能够积极参与苏铁的培育繁殖,并且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来命名当地的一所小学,叫“德保苏铁小学”,通过参观、宣传、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来增进人们的保护观念。

4.3 增加德保苏铁的居群

德保苏铁的分布区太小,如果当地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就很容易导致苏铁的灭绝,扩大德保苏铁的分布区,有利于苏铁生长繁殖。建立黄连山自然保护区,保护珍惜物种,防止德保苏铁灭绝,是一种拯救濒危物种的常用办法。之前德保苏铁就只有德保县一个居群,如果这个居群遭到灭绝,那么德保苏铁也就灭绝了。现在人为的办法,增加德保苏铁的居群,保护德保苏铁的生长环境。同时,也要在全国扩大搜查范围,寻找更多的野生苏铁居群,有利于避免德保苏铁走向灭绝。随着广西黄连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专门保护德保苏铁的植物园,也意识到国家对德保苏铁的保护措施做得非常到位。

4.4 建立德保苏铁自然保护区

如今很多村民为了眼前利益到山上滥砍滥伐,开垦荒野,破坏自然植被,影响生态平衡。德保苏铁的自然生长环境比较恶劣,分布区域狭窄,植被单一,土壤贫瘠,如果再遭到人为破坏的话,很容易对苏铁的正常生长造成威胁。当地政府除了要增强人们保护苏铁的观念外,应该建立德保苏铁的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同时,相关部门设立专门的法律,保护苏铁避免遭到人为的破坏。对于专门偷挖德保苏铁的不法分子,要进行严厉的惩处。

5 结语

德保苏铁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植物物种,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同时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极危(CR)物种。近年来,许多人为的因素导致植株急剧减少,为了保护苏铁,我国除了进行迁地保育外,还建立了专门的植物园区防止苏铁走向灭绝。德保苏铁对植物的保护、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研究广西西部地区的气候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的植物,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防止德保苏铁灭绝,就要保护好德保苏铁的生长环境,增进人们对德保苏铁的认识,杜绝滥砍滥伐现象,同时建议将黄连山自然保护区晋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高保护层面,追加资金投入,上级主管部门一年投入的管护经费至少有30万元,建立专门的苏铁培育基地。

参考文献

[1] 钟业聪,陈家瑞.德保苏铁――中国苏铁一新种[J].植物分类学报,2010(01):53-55.

[2] 王定跃.中国苏铁属的分类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2012(08):5,43-45.

[3] 吴征镒.论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问题[J].云南植物研究,2012(05):187-192.

作者简介:农安(1974-),男,壮族,广西百色,研究生,就职单位:广西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研究方向:野生动植物保护。

上一篇:浅谈县级公共气象服务现状及发展建议 下一篇:永胜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