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源于音乐课中的“趣”

时间:2022-05-10 04:45:21

“彩”源于音乐课中的“趣”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和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兴趣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新课标中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

正因为兴趣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上课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采用激趣、导趣、启趣、渗趣、拓趣等方法进行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带着浓郁的兴趣进课堂,时时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使学生体会到“学海无涯‘乐’作舟”。

在公开课中,陈老师十分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引导,下面就她在教《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中的几个片段,阐述她是以什么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紧紧围饶着“趣”字进行教学的。

片段一趣味练声引出课题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了一件礼物,拿出准备好的纸袋,小朋友们猜猜会是什么呢?我们用线把她引出来,老师边拉,小朋友就像蚕宝宝吐丝一样唱“S”,老师拉得慢,小朋友唱得慢;相反就唱得快。

学生:齐声回答“好”,接着他们按照要求很认真地随着老师的动作快慢唱,S―S―;SSSSS―;练得既认真又投入。

教师:表扬学生真像蚕宝宝吐丝,吐得既细又均匀,最后拉出礼物。

学生:看到后兴奋地喊道是一只乌鸦!乌鸦……

教师:今天老师邀请大家到树林里去参观乌鸦和他们的妈妈在干什么?

课件展示课题:《小乌鸦爱妈妈》。

感想:

教师的设计非常的巧妙,用趣味化游戏,创设生活化的情景。练习气息像蚕宝宝吐丝,要吐得既细又均匀。用形象的比喻代替了专业术语,即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新鲜感及兴趣,又使小朋友们在积极兴奋的状态中很自然地达到了控制气息和声音统一的隐性教学目标。假如教师用气息要保持住,脸带微笑,嘴打哈欠状,像吹气球一样慢慢呼气等之类语言引导,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难理解,又不善于表现。这种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进行的教学,可想而知效果不会很好。

用送礼物的导趣方法揭示课题,学生既感兴趣又有创意。两个环节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片段二故事渗趣学会歌曲

教师:在学习歌曲前,教师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歌曲的学习。有一天,乌鸦妈妈带着她的孩子们到树林里去找食物,走呀走,他们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果园,可高兴了。多媒体显示美丽的画面。

学生:看着画面回答图中的情景,乌鸦妈妈捉了小虫喂小乌鸦们。

教师:小乌鸦在找虫子、吃虫子的时候发出什么声音?。

学生:会发出“嚓嚓嚓嚓”“沙沙沙沙”“嗒嗒嗒嗒”

教师:弹歌曲让学生用象声词模唱旋律。

学生:随旋律用“嗒嗒嗒嗒”、“沙沙沙沙”声势模仿小乌鸦吃虫子、找虫子的情景,边表演边唱歌曲的旋律。

教师:同学们唱得非常棒,老师好像看到许多小乌鸦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虫子呢。下面让我们用演双簧的游戏来学习歌曲。老师用慢速、低沉的歌声表现妈妈孤苦伶仃的情景,用中速明亮的歌声表现小乌鸦着急的情景。要求学生心里唱同教师对口型唱词。

感想:

这个环节由于教师的设计过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如用“嗒嗒嗒嗒”“沙沙沙沙”声势模仿小乌鸦吃虫子、找虫子随琴唱旋律。学生很感兴趣,唱了三遍就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假如还是用“La”“Lu”或直接唱歌词,学生的表现和接受力肯定没有结合故事和生活中的情景教学效果好。

教法中采用讲故事、演双簧的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电教媒体的传播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歌曲的情景,让他们在看看、听听、说说、走走、唱唱、比比的轻松、愉快过程中学会歌曲。

片段三设置情景表现歌曲

学会歌曲后怎样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是至关重要的。引导学生理解妈妈和小乌鸦的心情是怎样的,她是怎样拓趣的。

教师:用缓慢、低沉的语调讲述:“日子一天天过得很快,乌鸦妈妈老了生病了不能飞了,眼里含着泪花。”

教师:问小朋友,你们认为乌鸦妈妈现在的心情怎样啊?

学生1:乌鸦妈妈很伤心。

学生2:乌鸦妈妈很想念他的孩子。

学生3:乌鸦妈妈很可怜。

教师:小朋友们来表现一下,应用怎样的歌声才能表达乌鸦妈妈很伤心的心情呢?

学生:用缓慢的速度,轻轻的歌声表现了乌鸦妈妈很伤心的心情。

教师:我们用怎样的歌声表现小乌鸦的心情呢?

学生:看大屏幕念歌词:想起妈妈喂过我,拍拍翅膀飞天下,捉来小虫我不吃,亲亲妈妈喂给她。

学生:回答小乌鸦很着急;小乌鸦非常孝敬她们的妈妈;小乌鸦很爱他们的妈妈等等。

教师:多媒体显示画面、歌词,小朋友们用歌声来表现小乌鸦现在的心情好吗?

学生:随琴用稍快的速度、明亮的歌声唱曲。

感想:

教师从“情”字入手,挖掘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进而进行积极有效地实施美育。

学生在表现小乌鸦和她妈妈的心情时,之所以很自然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就因为教师在学唱的环节中已经渗透了思想、情感的铺垫。教师采用感人的范唱启发、引导学生,范唱时用慢速、低沉的歌声表现妈妈孤苦伶仃的情景,用中速明亮的歌声表现小乌鸦着急的情景,使学生很快融入其中的意境。假如没有老师的铺垫和故事式的导趣,尽管教师说明答案,用伤心的心情表现小乌鸦妈妈;用着急的心情表现小乌鸦,学生还是不能用相应的歌声表现,或表现的不够透彻。所以,教学时应以情感人,才能达到师生情感共鸣。

一节好课除了教学环节合理、清晰,设计新颖、独特、巧妙外,还要看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怎样?若两者俱全,那定是一堂精妙绝伦的好课。这节课出彩之处源于两点:

一、 环节设计体现一个“趣”字

本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游戏、巧用电教、指导创编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寓教于乐。

1. 游戏导趣

本课以游戏贯穿其中,通过猜礼物发声的游戏,调动学生的兴趣,带入学习氛围。避免了枯燥、乏味、机械的发声训练;用象生词唱旋律,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解决了难点,熟悉了旋律,为学唱歌曲打下基础;采用演双簧的游戏学唱歌曲,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歌曲。

2. 电教渗趣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乌鸦妈妈可怜的情景,小乌鸦着急地飞向家里看妈妈;他们团聚后高兴地飞舞的场面和歌曲的情绪。教学中采用电教媒体展示动画图片和播放歌曲。引导学生看画面、听音乐,做到视听结合,音画结合。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歌曲的意境,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课堂增添了光彩。

3. 创编拓趣

为了发挥学生的创造和表演才能,教学中安排了一个以开音乐会表演节目的形式祝贺小乌鸦和它们的妈妈团聚。教师在分组时能投其所好,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选择演出组。喜欢跳的一组;喜欢扮演背景的一组……。自由组合,各抒己见,各尽所能,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又体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

教师在这些环节中能抓住一个“趣”字。合理而巧妙地设计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参与、体验、探究、表现。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达到了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

二、 教法、学法体现一个“趣”字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和善于自我表现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法中将听唱法、视唱法、听辨对比法交替使用,灵活掌握,并注重启发式,让每个学生善于表达、敢于表现、勇于参与,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歌唱教学,常见的方法是跟琴、听录音、模仿老师唱,在一遍遍的听唱中完成。而这节课教师采用形象的词,结合生活中吃的声音“嗒嗒嗒嗒”和树叶发出的声音“沙沙沙沙”。先让学生用这些词模唱歌曲的旋律,使学生感到很新鲜,好奇。又觉得自己好像是小乌鸦,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待学生熟悉旋律后,教师发挥自身资源,用缓慢、柔和的歌声,悲伤的表情唱“乌鸦妈妈”的乐段。然后请学生说说现在乌鸦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是可怜、悲伤的。

引导表现“小乌鸦”的乐段时,教师又换了一种方法,让学生看屏幕念歌词,先让学生用平缓的语气念,教师就用着急的表情、合适的动作表现后,引导学生应用什么速度和声音表现,这样学生很快能理解用稍快的语速和明亮的声音念词。最后安排演双簧的游戏,师生对口型学唱歌曲,学生学得既快兴致又高。

在学唱过程中学生对歌曲的情绪表现得很好。原因是由于教师能抓住一个“情”字,挖掘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采用感人的范唱启发、引导,对学生已经渗透了思想、情感铺垫的结果。

采用演双簧的游戏学唱歌曲,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让他们有成就感,老师也要随着他们唱。因此只有挖掘一个“趣”字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该教师就具备了上述特点,课中的每句话,每个环节都经过仔细的推敲,选择最恰当的语言、语气、语调和方法,通过音乐的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和充满音乐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热爱音乐,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总之,教师在设计和上课时如能注重、围绕一个“趣”字,那么肯定能上出精彩而富有创意的音乐课。

上一篇:勤学苦练民族乐器 下一篇:希腊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