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居民就业问题浅析

时间:2022-05-10 04:09:45

城中村居民就业问题浅析

摘 要:目前城中村居民就业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其中包括多数城中村居民处于一种不充分的就业状态,多数城中村居民创业精神不足,村里就业不规范,村办集体企业就业人员比较少,城中村改造中存在“轻就业安置”、“重拆迁补偿”的现象等。在今后城中村改造中,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城中村居民就业问题,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支持城中村发展集体经济和鼓励城中村居民自我创业,建立就业安置与拆迁补偿并重的机制,加强技能培训,规范就业行为。

关键词:城中村 居民就业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040-02

太原市是山西省省会,是一个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古城。与其他城市一样,城中村问题是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村内环境恶劣,居民生活质量不高,安全隐患多,大量违法建设影响了城市环境和法制管理秩序,与构建和谐社会相距甚远。本文将以太原市为例,就城中村居民就业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以作为引玉之砖。

一、城中村居民就业的主要形式

城中村居民就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从整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就业形式:

1.家庭自我安置――经营出租房就业。在无地可种的情况下,房屋租赁业成为城中村居民从事的主要行业,无论是靠近市中心地带或比较偏僻的城中村,每个居民家庭都有房屋出租,少的出租几间平房,多的是整栋楼房出租。城中村房屋租赁业的发展填补了城市公共租赁房短缺的空白,也成为城中村居民就业的主要形式,起码是让城中村居民有事可做,有钱可挣,短时期内起到了“社会稳压器”的作用。城中村居民从事房屋出租行业,平时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出租房屋的管理,类似于物业管理,但规模小,不规范,随意性大,没有八小时内外之分,比较清闲。太原市多数城中村为本村居民家庭办理了经营房屋租赁业务的执照,但年检制度、租赁登记制度执行的不到位,更没有村民按照规定缴纳税款。

2.行政部门安置――在村里或社区就业。城中村改造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城中村要逐步转变为城市的社区,无论是城中村的村委会还是社区的居委会,都是最基层的社会管理和办事机构,其组成人员应当精简高效。按有关规定,村委会由3~7人组成,社区的居委会由5~9人组成,而在城中村或由城中村转变而来的社区,由于居民家庭都有房屋出租,房租收入基本能够维持生计,外出就业或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大多数居民都想在村里或社区里找个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非常清闲舒适,由于村民亲情关系复杂,彼此都有联系或非常熟悉,而且村委会或居委会干部任期都是三年一次换届,能否连任还是个不确定因素,因此,只要村民有在村里或社区里工作的要求,大多数都能得到满足,多数城中村的情况是几乎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人在村里工作。所以,城中村虽小,但机构应有尽有,人员编制并不少,村里工作人员比较多,有的达到上百号人。

3.集体经济安置――在村办企业就业。村办企业是村民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在城中村,由于村民以自家出租房屋为主、城中村改造中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等原因,多数城中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村办集体性质的企业有名无实,甚至销声匿迹,办得比较好的村办集体企业比较少,因此,在村办企业就业的村民比较少,但也有例外情况。例如,太原市小店区亲贤社区,2005年由原亲贤村转变为亲贤社区,该社区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于2000年5月成立山西千禧集团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公司成为代表亲贤社区居民利益的最大经济实体,公司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固定资产近30亿元,拥有太原市宝瑞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8家下属子公司。亲贤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成为居民就业的主渠道,目前在公司就业的原本村居民几百人,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还增加了居民的收入,2005年被评为“中国十佳小康村”和“部级文明村”,2010年亲贤社区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

二、城中村居民就业的主要特点

城中村居民就业的主要特点是:

1.城中村居民从事房屋租赁业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就业形式。房屋出租是城中村的主要产业,经营自己的出租房是城中村居民的主要职业,这种就业形式与一般意义上的就业有所不同,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就业形式。其主要表现是:首先,人员替代性比较强。一般的工作岗位是一人一岗,单位以外的人员不能随意替代或顶岗,而城中村居民经营自己的出租房以家庭为单位,家庭中的任何一个成员都可以做,人员之间的替代性很强,可以随时顶岗。其次,工作时间具有随意性。一般的工作岗位有明确的工作时间要求,包括何时上下班或每天工作多长时间,每位员工必须遵守,而城中村居民经营自己的出租房没有工作时间方面的硬性要求,只要有人在家,都可以视为工作时间。第三,工作任务弹性较大。一般的工作岗位有明确的工作任务要求,许多工作岗位根据完成的工作任务量发放工资,而城中村居民经营自己的出租房没有硬性任务要求,房子想出租就出租,想出租几间就出租几间,弹性较大。尽管与一般的工作岗位有明显的不同,但出租房屋需要付出劳动,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因此,城中村居民经营自己的出租房就是就业的一种形式,但是一种具有自己特点的就业形式。

2.城中村居民在村里或社区工作属于一种“半就业”的就业形式。之所以说城中村居民在村里或社区工作是一种“半就业”的就业形式,原因如下:第一,多数工作岗位的设置随意性较大。村委会或由村委会转变的社区居委会,多数没有财政拨款来源,也没有明确的定岗定编要求,除村长、副村长(主任或副主任)、书记等“两委”几个重要岗位外,用多少人、定什么岗位、聘用期限,基本上都是村里自己决定,随意性较大。第二,工资水平低,且没有保证,不能按时发放。在村里工作的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在村里或社区的经济实体工作,而是在非财政拨款的所谓“村机关”工作,由于村里的资金有限,而且聘用人员比较多,因此,对村里就业人员实行低工资政策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无论是村委会主任、村干部还是普通村民,每月工资收入均为几百元,有时还达不到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且不能按时发放,拖欠工资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有些时候是一年发半年或发几个月的工资。第三,管理松散。由于村里就业工资水平低,以平均主义的方式发放,而且不能按时发放,加上城中村居民多年从事农业生产所养成的习惯,管理松散是必然的结果。在村里或社区工作的人员,每天8小时工作的概念淡薄,有事就办,无事自己随便,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严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一种工作常态。因此,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村里或社区工作的人员处于一种“半就业”的状态。

3.村办企业就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就业形式比较灵活。村办企业以非农产业特别是服务业为主,村办企业就业人员主要从事物业管理、市场管理或服务业。一些规模较大的村办企业开始公开向社会招聘高层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就业人员素质比较好,但多数村办企业就业人员以本村居民为主,年龄偏大的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比较低,考上大学毕业后回到村里的年轻人比较少,因此,从整体上看,村办企业就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技术型和技能型人员偏少。村办企业就业人员中,本村居民以临时工为主,想干就干,不想干随时可以离开,就业期限不定,就业形式比较灵活,而公开招聘的从业人员则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接轨,以合同工为主,有一定的聘期。

4.外出打工就业的村民比较少。外出打工是目前农村地区农民家庭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对于大多数城中村居民来说,到外地打工挣钱,自己不想尝试,也难以接受。在课题组的调查问卷中,城中村居民没有人到外地打工,这一点与其他农村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中村没有外出打工的,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城中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比较高,不用出村或到外地,挣钱的机会就比较多。

三、城中村居民就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城中村居民就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多数城中村居民处于一种不充分就业的状态。由于城中村居民从事房屋租赁业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就业形式,在村里或社区工作是一种“半就业”形式,村办企业效益好的不多,因此,对于大多数城中村居民来说,一年四季大多数时间基本上是闲呆在家里,除了出租房子和打扫楼道卫生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处于一种不充分就业的状态。许多城中村居民渴望有一份长期而稳定的工作,但难以如愿。如果真有一些比较辛苦的工作,许多村民不愿意去做;有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许多村民又做不了;一般性的工作,因素质偏低、竞争力不强,很难轮到城中村居民来做,就是暂时工作了,也难以长期保持住自己的工作岗位。因此,城中村居民以租房为生,处于一种不充分就业的状态,这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居民来说,还可以维持下去,但对于“新生代”城中村居民来说问题就比较大,是社会不稳定的一个潜在因素。

二是多数城中村居民创业精神不足。每个居民家庭有房屋出租,维持生计没有问题,村里还能吸纳比较多的人就业,特别是拆迁补偿金额更是可观,这些现状使城中村居民产生了“小富即安”和“等、要、靠”的思想,对就业和创业缺乏应有的追求,不愿意从事苦、脏、累的工作,尤其是“新生代”城中村居民,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现象仍比较普遍。城中村居民有门面房、有资金、有时间、有劳力,联合开办经济实体或自己创业经营有一定的条件,而实际情况是城中村居民只愿意出租房屋,缺乏创业精神,自己创业或自谋职业的比较少。根据课题组在太原市城中村的调查,某城中村有上千名居民,但仅有几十人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经济实体,只占本村就业人员的很少一部分,外出打工挣钱更是天方夜谈。不用说走出去打工挣钱,就连自家出租房屋中一些比较脏、比较累的活,如冬季村民家里烧锅炉取暖,一些城中村居民都懒得去做,有近1/3的家庭是雇人烧锅炉,有的甚至雇人打扫楼道卫生。

三是村里就业不规范,“村办社会”情况比较严重。许多城中村居民在类似“村机关”的村里或社区工作,继承或照搬以前种地时的老传统,管理松散,没有工作任务要求,来去自由,“大锅饭”现象普遍存在,就业很不规范,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明很不协调。另一方面,由于要安排许多人的就业问题,城中村出现了“村办社会”的情况,就好似以前企业办社会一样。在城中村,除了应该设置的“两委”等机构以外,还有村办市场管理组、电工组、汽车组、治安组、户籍组、村办学校、村办幼儿园、村卫生所等众多的机构,每个机构都有许多人,可见城中村已成为一个小社会。

四是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不理想,吸纳就业能力有限。城中村位于城市之中或靠近城市,发展集体经济有一定的便利条件,机会也比较多,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城中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不理想。在太原市上百个城中村中,大多数城中村没有村办集体企业,有也是有名无实,更缺少有实力、具有一定规模的村办集体企业,城中村居民在村办集体企业就业的人员非常少,数量极其有限,村办集体企业在吸纳本村居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五是城中村改造中存在“轻就业安置”、“重拆迁补偿”的现象。按照有关规定,城中村改造要解决城中村居民安置和房屋拆迁补偿等问题,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城中村居民就业安置的途径少,就业安置的人员数量也少,就是安置了工作岗位,由于城中村居民素质偏低等原因,还存在“下岗”问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房屋拆迁补偿的砝码不断抬高,受关注的程度有增无减,几乎成为城中村居民最为“关注”的问题,“轻就业安置”、“重拆迁补偿”的现象普遍存在。

六是就业培训机制不完善。多数中年以上的城中村居民文化层次低,掌握的技能少,传统的农民意识还根深蒂固,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差距较大,而针对城中村居民实际情况举办的技能培训活动比较少,机制不健全,提高城中村居民就业能力的途径处于缺失状态。

四、促进城中村居民就业的措施建议

针对城中村居民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应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城中村居民就业。

1.高度重视城中村居民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失去土地的城中村居民来说,尽管目前有房租收入,但从长远来看,就业是生存的基本手段,也是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关键,更是构建和谐城中村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城中村居民就业问题,为促进城中村居民就业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创造必要的条件。

2.制定财税优惠政策,发展壮大村办集体企业。在城中村改造中,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城中村村办企业的发展,缓解城中村居民就业问题。一是金融支持,对于一定时限内城中村村办企业的贷款,减免利息。二是税收优惠,对于吸纳一定数量本村居民就业的村办企业,减免一定的收入所得税或营业税。三是财政支持,从城中村改造资金中拨出一定数量的专款,用于支持城中村村办企业的启动和发展。

3.建立就业安置与拆迁补偿并重的机制。城中村居民失去了土地,没有了生活依靠,城中村拆迁改造中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城中村居民必要的拆迁补偿,但“给鱼不如给‘渔’”,因此,城中村拆迁改造中要把拆迁补偿与就业安置结合起来,改变单一的货币补偿模式,通过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就业、创办村办企业等形式,建立就业安置与拆迁补偿并重的机制,解决部分城中村居民就业的问题。

4.鼓励城中村居民自我创业。首先,城中村居民要更新观念,主动适应城市生活的发展需要,树立“就业为本”的理念,转变过分依靠城中村拆迁改造“等、要、靠”的思想,特别是中年以上的城中村居民,要积极主动就业与创业,为“新生代”城中村居民树立榜样,带动年轻一代就业与创业。其次,有关部门要为城中村居民自我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对于城中村改造中自我创业的城中村居民,要给予税收方面的减免和必要的融资和资金支持。

5.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城中村居民就业的能力。有关部门,包括街道办事处和当地劳动部门,要针对城中村及城中村居民的特点,通过建立培训基地或“送课”到村等形式,举办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就业技能培训,进行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及就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城中村居民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6.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村里就业行为。一是通过公开招聘等形式,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城中村工作,充实城中村村委会的力量,逐步提升村委会干部素质。二是在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划拨出专项经费,保证村委会干部的工作及村委会的基本运行。三是要改变村里就业管理松散、人浮于事、“大锅饭”普遍存在的现状,完善制度建设,定岗定编,科学管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村里就业的行为。

[本文为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系列专题调查与分析”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斌,张咏梅,王佳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J].西部论坛,2010(09)

2.徐勇.防止无地青年“农民”游民化[J].探索与争鸣,2008(03)

3.李晓杰.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7(05)

(作者简介:赵满华,太原师范学院教授 山西太原 030012)

(责编:贾伟)

上一篇: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面临的利益分配难点及对... 下一篇: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方式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