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

时间:2022-05-10 01:30:17

构建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

干部政绩考核是党的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推进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不仅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无锡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创新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先后制定并实施《关于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实绩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关于建立市(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重点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无锡市科学发展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从目标设定、领导体制、述职报告到监督检查、考核评比的完整工作体系,全力引导各级干部创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

创新干部政绩考核机制

实施分类考核。从地区和党政工作部门不同特点出发,分别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分类进行考核。对市(县)区,主要围绕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生活质量、社会发展四大类39项指标进行定量考核。对党政工作部门,开展领导班子“三力三评”和领导干部“三评三定”实绩分析,即从“以工作绩效为取向的执行力”、“以群众满意为取向的服务力”、“以素质形象为取向的凝聚力”三个维度评价领导班子;从“组织评价与社会评价为重点的基本评价”、“上级评价与内部评价为重点的职岗评价”、“部门整体实绩与个人努力程度为重点的关联评价”统一评定领导干部实绩。

落实特色考核。从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发展的实际出发,建立不同的考量侧重,制定差异化、特色化考核指标,避免搞“齐步走”或“一刀切”。在市(县)区之间,根据各地在发展中的不同功能定位,建立错位发展、各考所长的指标体系。如对城区加重考核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对各地区城镇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和农村养老保障综合参保率设置不同考值;对万元GDP能耗、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有难度的指标,分年度设置不同目标值进行考核。在部门之间,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对执行力、凝聚力、服务力也赋予不同权重。

开展立体考核。从民主开放、科学全面考量的要求出发,推进评价主体多元化、考量信息全息化、分析手段现代化。在评价主体的设定上,更加鲜明地把自我评价与上级评价、部门内部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起来,通过增加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向社会公布“成绩单”等环节,延伸考核触角,增强群众的话语权。在考核数据的采集中,注重考核结果与群众生活感受的对应,设立考核居民收入等生活质量类指标监测点,扩大覆盖面,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在分析手段上,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考核结果更具科学性、直观性。

强化民生考核。突出人民群众对干部政绩的满意度,淡化GDP考核,强化民生考核。在市(县)区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再考核GDP总量,人均GDP也只设定为非核心指标,而加入了生活质量类8项指标,涉及城乡居民收人、食品安全等事关民生的重点领域,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在全部39项指标中权重最高。同时,将贯彻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环保优先”方针等方面的表现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设置了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完成率、绿化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指标,对贯彻执行不力的领导班子及时予以调整。

构建干部政绩考核新机制的几点体会

干部政绩考核目的必须体现科学发展的理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还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要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善于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思考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把握干部考评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干部。

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必须体现科学发展的内涵。要体现全面性,客观反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要体现针对性,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层级干部所担负的不同职责,有区别地设定考核内容。要体现可操作性,内容表述通俗易懂,操作程序简便易行,具体项目设置尽量细化量化。

干部政绩考核办法必须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要注重综合评价;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考核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

干部政绩考核结果运用必须坚持刚性原则。要突出考核结果的实效性,坚持考核结果运用的刚性原则,真正让那些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推进科学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干部有舞台、有作为、有荣誉。

上一篇:率先建成人才强省 下一篇:云锦:传承之路渐行渐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