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非典型婚恋潮流

时间:2022-05-10 01:08:05

关于婚恋的各种选择,带来不同的悲或喜。当下青年群体中,有一些现象,成为青年人群婚恋生活的非典型潮流

未婚同居很正常?

两年前,小松和小琳住到了一起。他们是同系的同学,都来自外地,大三的时候开始谈恋爱。一毕业,两人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40多平米的一居室,房租每月2500元,住到了一起。“虽然是老房子,但挺干净的,为找这房子,我们可费了不少劲儿。”小琳说。因为刚刚开始工作,两人即使考虑过要结婚,也因为买不起房子而不得不选择先同居着再说。他们并不是另类,“周围人里住在一起的情侣多得是。”小松说。他们经常和同样处于同居关系的几对学生情侣聚会,大家都觉得,相爱就在一起生活,是自然而然再正常不过的事。

对于长辈们来说,往往会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有点“乱”,还没结婚,就住到了一起。其实,许多处于此种关系中的年轻人认为,做出未婚同居这种选择,是一种带着点刺激的无奈,一种浪漫主义的务实,一种看似不那么负责任的负责。实际情况相当复杂,既有因为不能结婚而同居的,也有不愿结婚、不想结婚而同居的。

在当下大中城市中,未婚同居已经成为恋爱中的年轻人的常见选择,特别是在各大城市打拼的外地青年男女,未婚同居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本地青年。

法律规定了男22岁女20岁的适婚年龄,但这并不等于年轻人到这个年龄就一定会结婚,也并不等于到了这个年龄才会有正常的生理需求。可以说,无论是按照人的本性还是传统习俗,这种安排都算不上是“最佳方案”。在农村和小城市,习惯于及早结婚,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因为毕业晚、观念变化、生活成本高企等原因,年轻人走进婚姻的年龄都大大推后。那么,结婚之前,年轻人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如何解决?对于多数未婚年轻人来说,最实际的做法,就是和恋人同居,以此建立一种相对固定的两性关系,同时也是通过共同生活,看两人是不是真的适合组成家庭。这样,“适婚年龄”就变成了“试婚年龄”。

据民政部此前在全国主要城市中进行的调查,无论男女,各有一半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男性最佳结婚年龄是28~30周岁,大大高于法定适婚年龄,更是不同于农村的早婚观念。也就是说,在今天的城市生活中,这个年龄区间的男性被认为是在经济、心理、情感等方面基本上是已经为婚姻生活做好了准备的。而认为“女性最佳结婚年龄”是25~27岁的男女被调查者也比例相当。

有趣的是,认为女性最佳结婚年龄是28~30岁的女性有22.7%,男性只有8%;认为女性最佳结婚年龄是20~24岁的男性有28.4%,女性只有9.7%。这一反差,体现出当下男女青年在婚姻问题上鲜明的观念差异。一方面,有更多的女性希望多过几年单身贵族生活,不愿太早结婚;另一方面,则是男性仍然偏好年轻的女性作为结婚对象。这似乎也意味着,27岁以上的女性变成“剩女”的概率的确很高。

许多经历过未婚同居然后分手的男性认为,既然现在倡导男女平等,那么未婚同居就只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只要是双方平等自愿,就没有什么道德不道德的,也不会觉得因此产生负罪感。

其实,在目前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男女平等仍然只是一种理想,无论在何种意义上,男性都仍然广泛地处于强势地位。在未婚同居关系中,许多男人享受着温存和被照顾的快乐,却并不愿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厌倦后,找个理由分手了事的情况并不少见,给女方造成不小的损失和痛苦。重庆师范大学心理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刘东刚提出“同居成本”论。在他研究的未婚同居案例中,女性的五项成本均偏高,部分女性甚至付出沉重的代价,而男性成本几乎为零。这些成本中,包括社会文化成本、身体健康成本、生理成本、心理成本和经济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潘绥铭教授一项关于大学生同居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对婚前同居持宽容态度的同时,对自己法律上配偶的童贞却看得非常重要,特别是男性。这就形成了一个“严以律人,宽以待己”的道德悖论。在回答“假如你的恋人失去贞洁,你还与她结婚吗?”这个问题时,有53.4%的男大学生选择了“不”。同时,76.6%的未婚同居女性认为同居对自己身体产生了严重影响,62.4%的女性对自己的同居行为表示后悔。

既然选择了未婚同居,那么就不得不担负由此形成的一系列风险。其中最令公众感到难以接受的,就是堕胎现象。可以说,未婚先孕然后堕胎,已经成为今天中国社会的一种“潜现象”,它的泛滥程度,往往只能通过网络和报纸上随处可见的各种小广告得以一窥。这种现象当然给女性造成身心伤害,并且成为许多人伦悲剧的导火索。

未婚同居作为一种越来越常见的青年现象,从积极的方面看,可以说,人性的自然需求被更加尊重,有人认为,这体现了现在的年轻人正在以更大方、更正常的方式看待人性,以及两性关系和谐的重要性。同时,也引起持保守态度的公众关于年轻人道德堕落、缺乏自制的担忧和批评,许多人因此呼吁应加强对年轻人群行为的引导和规劝。

毕婚一族很潇洒?

“我家是大连本地的,家里很早就给我买了房子,我和女朋友关系又很稳定,所以一毕业就结了,顺理成章的事儿。”2011年从大连某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的刘拓说,他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父母都在当地的机关单位担任着一定的领导职务,家境优渥。女朋友倩倩是本校的学妹,虽然还没毕业,但也到了法定结婚年龄。经过一年多的恋爱,两人于2011年11月11日这个“千年难遇”的日子领了证,并准备今年“五一”期间办酒席。他们也成为少见的“校园新人”,引来多少女生的“羡慕嫉妒恨”。

近年来,出现了“一毕业就结婚”的“毕婚族”,与未婚同居现象形成对照。有些80后大学毕业生,出于“先成家后立业”,“爱情至上”等想法,主动选择早早走进婚姻。这可以说是过去早婚传统的一种“时尚升级版”。在某种意义上,这些毕婚族与许多同龄人相比是幸运的,他们相信自己找到了那个“对的人”,也有支持结婚和婚后生活的物质基础,双方家长也是满意的,至少不反对。但是对于许多刚离开校园的年轻人来说,以上几条,每一条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具备的。

调查数据显示,有23.5%的人是“毕婚族”,或者打算成为“毕婚族”,其中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加入“毕婚族”的人数也呈上升趋势。专家认为,女性天然地比男性容易感觉缺少安全感,如果具备了结婚条件而不结婚,女性往往会怀疑男性和自己在一起的动机是不是端正,态度是不是严肃。对于足够自尊自爱、把自己当回事的女性来说,这是两性关系的关键。

这种较早结婚现象带来的问题是,心智上不够成熟,独生子女对共同生活缺少心理和方法上的准备,往往会出现类似于电视剧《当婆婆遇上妈》的各种纠结,诸如无法恰当解决夫妻间的分歧和矛盾、处理不好和双方家长的关系、精神或肉体出轨。这也为80后、90后的婚姻生活埋下隐患。

现在的年轻人,22岁本科毕业,24岁研究生毕业,进入社会的时间都比过去推后了不少,长期在校园中过着相对单纯的生活,普遍缺乏处理感情和人际关系的经验和方法,这为爱情和婚姻的走向带来许多变数。很多年轻人也是看到这样一种现实,才选择了未婚同居,既是在满足某些需求的同时规避现实的压力,也是为未来的婚姻生活作准备。即使没有任何人可以百分之百地保证“零风险”。

我们今天的社会,有的时候让人感觉不够自由,有的时候又感觉过于自由,特别是当个人的行为影响到他人的利益和感受时,往往缺少应有的控制和约束。在这种环境下,是否能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是否能承担起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是每一个对婚恋生活怀有美好期待的年轻人都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上一篇:如果婚姻无需相守 下一篇:向犹太人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