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婚姻无需相守

时间:2022-10-12 07:39:15

如果婚姻无需相守

不少人将婚姻比作鞋子,“合脚的就是合适的”。无论婚姻是否需要相守,在步入婚礼殿堂前,请务必慎重地、严肃地选择一双合脚的鞋子。

有一首歌,在龙年春晚被王菲和陈奕迅合唱过后,走红全国。

“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因为爱情,简单的生长,依然随时可以为你疯狂。因为爱情,怎么会有沧桑,所以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

爱情是永远不过时的美酒和诗歌,然而步入婚姻后,美酒也会让人头疼,诗歌往往被柴米油盐的生活所屏蔽。

相爱简单,相守太难。这些年,婚后分居的人们屡增不减。

“相守太难”,有时是被客观条件胁迫的。打工者背井离乡,居无定所,婚姻已经成为一纸空壳;工薪族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天各一方,各有喜好,使得婚姻易攻难守。

“相守太难”,有时也是主动的选择,“周末夫妻”“月度夫妻”仍然流行,他们追求新鲜的面对,而无琐屑生活的交恶,更不用担心撕下面具后的相对。

婚姻究竟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闪婚闪离者可以随时撕毁那本红色证书;物质至上者会要求婚姻和房、车、薪水绑定;部分人只是借此传宗接代、得过且过;还有部分人信任婚姻,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延续,是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过程,是彼此晨昏相伴的小家,是温暖平常的相守。

这个时代的婚姻观更多样,价值观更宽容,选择多了,诱惑也多了,让人不自觉深陷另一种囹圄。人们注重个人感觉,追求婚姻里的自由,更难协调和牺牲。如果婚姻无需相守,无疑会推动离婚率的步步高升——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还是退步,很难定论。

值得深思的是,幸福感在现代婚姻中的日益缺失,会让这种旧有的家庭模式回归传统,还是趋于崩盘?

打工的小新娘

初春,湖南长沙某乡村锣鼓喧天。21岁的小甜出嫁了,高中毕业才两年。这在当地并不少见。

正值周末,她的高中同学来了三五个祝贺。昔日同窗有打工者,有复读生,还有大学生,命运各不相同,但此刻都被“婚姻”弄得喜气洋洋。

新娘坐在婚床上。西风渐进,她没有选择中式套装或者旗袍,而是身穿洁白婚纱,在萧瑟寒意里露出了瘦白的胳膊。当地风俗也不能全丢,她垂着两条腿,暂时没有穿鞋。等到新郎来了,在紧锁的婚房外用类似《爱你一万年》之类的情歌打动守房人,背着新娘上了婚车,到了夫家,新娘才能穿上鞋子,预示两人百年好合,不分不离。

小甜素来少言寡语,此时也是眼睛低垂,任由旁人说闹,只是浅浅地微笑。

她平日喜欢读书,书是自己精神最后的据守点。高考她只考上了三本,需要大笔学费,家人不支持,她也不要求,收拾了简单的行李,跟随同乡,远去广东番禺打工,成了美甲店的一名小工。她性格内向,想必和陌生顾客做好沟通也是难事,遇到委屈也只能暗自垂泪。

今日小新娘的指甲,是她自己细细雕琢的。长而透明的指甲,左手是彩云追月,右手是蝴蝶嬉戏,水晶炫彩,饶有情趣,似乎透露出她对这场婚礼的期待。

这是她的“初恋”。2011年春节,她回乡后在家人的介绍下,认识了他。对方在澳门打工,比她大一岁,也是个沉默的人。两人在一起常也无话。她本不想过早结婚,但禁不住家人的催促,又觉得对方和自己处境相同,惺惺相惜,最后还是同意了。

小新娘被新郎背上了花车,她的父母一边挥别一边落泪,暗里庆幸:女儿嫁给了同乡,漂泊得再远,终究要回这里。

小夫妻婚后一起出去打工了,仍然一个在澳门,一个在广州。每逢周末,他或者她会坐着两地之间的直达大巴,去探望对方。

这也是婚姻之一种,在年轻一代的打工者里并不少见。如果她有了身孕,就会回乡待产,把孩子交给老人再出来打工。他们的婚房始终在老家,乡村里的留守儿童比比皆是,谁会在意多了一个?

我问过家乡的一个留守儿童,盼望父母过年回家吗?他说,盼望,又害怕。刚刚习惯了有爹妈疼爱的日子,突然又没有了,觉得比过年前更惨

打工者的婚姻已经发生变化。据资料显示,农村离婚率已远远高出城镇,大多数都是打工者家庭。有的家庭是双方在外务工,但不同地点,沟通很少;有的是一人务工一人留守,聚少离多。还有的是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出来打工之后,一方接触了新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自由婚姻很向往,也会主动离婚。

人有时是寂寞的动物,需要家的慰藉,当家庭只剩一个空荡荡的房子,情意何存?只是可怜那些破碎家庭的孩子,命运更多艰辛。

这沉默的小新娘,绚丽的指甲终会被家务磨得平淡,只期待她在未来见识了人生的风雨,世界的繁华,仍然对婚姻充满着默默的信任和爱。

城市的周末夫妻

在城市里,“周末夫妻”“月度夫妻”仍然是婚姻内的流行名词。

夫妻双方因为工作或者求学等原因,不得不分居两地,一周见一次,甚至一月见一次,工作生活双城化。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工作压力的加大,这种婚姻模式越来越普遍。客观上来看,时展带来了迅捷的交通工具和沟通方式——一对被空间分隔的夫妻,哪怕南北遥遥相望,只需飞行几个小时,即可相拥;哪怕身处不同国度,一个视频电话就能让爱人的音容笑貌马上出现,网上QQ、MSN任由选择。

有的人在这种模式里体尝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自由。平常自己俨然单身,只有周末才会和对方约好,去哪里烛光晚餐,去哪里郊游摄影。

晓丹结婚六年了,在北京一家公司当会计,而老公在唐山的一家企业担任人事管理。他们是大学同学,都不愿放弃自己的工作,于是周末见面,储存感情。

头两年,这小两口都觉得很好,互不干涉自由,只是共享爱情。完美主义的晓丹甚至认为:每天厮守的婚姻,必然会将双方的缺点暴露无遗,她无法接受。

但渐渐地,晓丹心中有了说不出的心酸。婚姻不仅仅是浪漫,还应该是平实生活的相互关心和扶持。有一次,她半夜胃疼,给他打电话,他嘴上着急,却也没有赶过来。从北京到唐山,开车不过两个多小时。然而,这点距离,在激情退去的婚姻里,也显得不可逾越。

晓丹不想再做“周末夫妻”,让丈夫帮自己调动工作,在唐山团聚。丈夫却不同意:“这样不挺好吗?你在北京公司熬到现在,不都要升职了吗?”晓丹和丈夫对婚姻的诉求并不一样,这也让晓丹缺乏安全感,不愿意要孩子。盼子心切的男人也对晓丹生出了芥蒂。两人不常见面,缺乏沟通,周末一见面,往往就要吵架。

现在,晓丹和丈夫一个月才见一面,也不吵架了,趋于淡漠。晓丹在自己的单身宿舍里说:我们随时都可以离婚家,早就名存实亡。

一切喜剧皆因婚姻而告终

因人而异,也有人在“周末夫妻”的模式里,过出了另一份精彩。

和妻子李芸芸是在一次高端相亲会上认识的,都在知名企业担任重要职务,平常各自飞来飞去,拥有各自的朋友圈子。他们都很独立,也很会照顾自己,爱好健身和美食,在购物和旅游点的选择上,趣味一致。本来以为自己不会结婚,但遇到芸芸后,觉得是同类,不妨一起生活。

两个人平常都很忙,周末都留给对方。上周去看电影,他在1厅看《碟中谍》,她在2厅看《失恋三十三天》,散场后再一起吃晚饭。他们都聪明地为对方留出空间,也会每日通电或者邮件,给予关心。

说:“我觉得婚姻的最重要元素是尊重和自由,其次才是爱情,所以,相守与否,都不是婚姻成败的关键。当然有了孩子之后,会有新的考虑。”芸芸也很享受周末夫妻的潇洒,但她表示:夫妻不常在一起,婚姻受到的诱惑会更多,年轻时还可负担,但时日推移,风险系数比相守的婚姻高出许多。

截至2012年2月,有219万人参加了凤凰网的在线调查,“你觉得周末夫妻影响夫妻感情吗?”38.2%的网友觉得“肯定影响,周围的朋友就有因此分开的”。

“提到周末夫妻,你觉得更多的是?”

61.3%的网友觉得“没有家的感觉”。

心理学家则表示,婚姻其实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学,“周末夫妻”是5+2的结构模式,相对松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验。如果彼此都因为这份距离更加珍惜、尊重对方,有责任感,主动承担家庭的义务,爱护子女,孝敬双方的老人,那么婚姻仍可持续。如果相反,只是对新鲜的感情趋之若鹜,婚姻将会不堪一击。

拜仑曾借《唐璜》表示:“一切悲剧皆因死亡而结束,一切喜剧皆因婚姻而告终。”但生活中的他依旧选择婚姻,“我想有个伴儿,可以在一起打打哈欠。”

婚姻究竟有何用途,会走向何方,该如何维护经营,在每个新阶段,对于每对夫妻,都是一个新课题。

上一篇:剩女会消失吗? 下一篇:80后非典型婚恋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