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拳出击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时间:2022-05-10 12:08:29

组合拳出击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到2005年末为止,我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由其所提供的就业岗位约占全国城镇就业岗位总数的75%,在全国整体经济中占据大半壁江山。但“贷款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很多,它涉及到企业、银行、市场体系的完善及政府的有关政策。近年来,我国对中小企业重视程度日渐提高,种种迹象表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会尽快得到破解。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构建和谐融资环境

从200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频频出招。央行在2004年10月放开了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表明银行可在自主风险定价的基础上向中小企业放贷,为商业银行制定较高利率提供了可能,银行有了盈利的空间,也就有了发展此项业务的积极性。

2005年4月15日,中国银监会、央行和世界银行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微小企业融资国际研讨会,中外专家汇集一堂,畅所欲言,共同探讨解决微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可行途径。会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为缓解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国将完善相关法规,建立面向微小企业的监管队伍,鼓励国内外银行向微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2005年7月,为推动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国银监会专门出台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小企业贷款政策、贷款条件、客户结构、产品结构、监管政策等方面,体现了对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鼓励和支持。刘明康主席在之后召开的部分银行小企业贷款业务情况座谈会上指出,银行务必要稳步推进,严格防范风险,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意见》精神,高度重视体制和机制创新,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下“六项机制”,即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

2005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三峡库区(重庆)经济发展暨金融服务高层论坛”上指出,商业银行不能忽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特别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信贷,并强调以下六大工作重点:第一,在组织结构上和整个金融布局的组织结构上,要更加有利于向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第二,大型银行也要在内部研究如何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客户服务。第三,商业银行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就应该更多关注中小企业客户。第四,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第五,要积极探索做好小额信贷的工作。第六,要进行产品创新。

2005年11月23日,国家开发银行与内蒙古包头市商业银行、浙江台州市商业银行分别签订《微小企业贷款项目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国家开发银行正式启动了“中国商业可持续微小企业融资项目”。该项目是国家开发银行借鉴、引进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在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推动开展微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成功经验,利用开行自有资金招聘国际一流的微小企业贷款专家队伍,为参与该项目的地方金融机构提供长期无偿的咨询服务。通过国际专家近两年的现场咨询指导,地方金融机构将改革内部管理制度,培养起一支具备开展微小贷款业务能力的信贷员队伍,为当地成千上万的农民、个体经营者和微小企业提供现代银行正规、高效的信贷和金融服务。

2005年12月1日起,我国开始正式编制和中小企业板指数,这意味着国家又为中小企业融资打开了一扇门,是探索开放金融市场,促使中小企业进入直接融资渠道,进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这一系列工作,为中小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银行积极转变观念,强化中小企业服务

随着金融市场大客户直接融资渠道的不断扩大、议价能力的不断提高,从而对银行贡献度的下降速度加快,商业银行通过依托大客户维持高速增长的局面难以再现。而中小企业市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对银行的贡献度随着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增强正在逐步上升,并日益成为银行调整结构、增加竞争力、实现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

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近年来都把中小企业信贷作为工作重点。中国工商银行把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作为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保持稳健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来抓。中国建设银行也将其列为2006年工作重点之一。中国农业银行则提出要寻求与中小企业共赢。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董事长张广生说:“各家银行都争夺大客户的结果导致大企业对银行的忠诚度降低,所以我们开始把目光投到中小企业身上了。”2005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以及工、农、中、建四大行的浙江省分行、民生银行杭州分行、招商银行杭州分行等7家银行都分别在浙江省展开了中小企业贷款试点工作。

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不久前进行的阶段性调研发现,试点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发放速度明显加快。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2005年5月末已在温州平阳发放小企业贷款3000万元.杭州市商业银行2005年前5个月新增贷款中有40.4%的贷款投向小企业。截至2005年6月末,工行、农行浙江省分行小企业贷款户数分别达1.52万户、1.15万户,分别占其法人客户的93%、85%,贷款余额分别占两家银行法人贷款余额的33%、35%。

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最关心的是利率、审批速度和审批手续这三个问题。目前来看,能在这些方面提供最好服务的是中小银行。台州市商业银行则是这方面的典范,这家注册资金只有3亿元人民币的“草根银行”,就凭借充分的地缘、亲缘、人缘优势,以及强大的营销团队,将80%的贷款都贷给了小企业,而不良率却不到1%。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最大的融资来源仍是各类银行,银行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中小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掌握着中小企业成长的“生杀大权”,因此,银行亲近中小企业,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打开了突破口。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融资的吸引力

目前大多中小企业都已经意识到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贷款的难易,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成为银行开展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强银行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动力。可以说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使得破解融资难题有了可能。

一是信用度的提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誉是企业兴衰的关键。这一观点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企业管理者接受,他们把信誉视为企业的生命,增强重合同、守信用的自我约束意识,自觉地坚持诚实经营、履约守信,提高企业的资信度,靠良好的信誉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以信用求得发展。

二是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体制。大多中小企业正致力于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以增强经营能力,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增强企业运作透明度,促进企业建立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来赢得银行信贷的青睐。

三是积极与银行建立共赢关系。银企信息不对称,制约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小企业积极主动与银行沟通协调。搞好银企协调,既促进了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解决了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又解决了银行难放款的问题,创造了银企共赢的新局面。

虽然政府、银行、企业三方都在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中国现行金融制度与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不相匹配,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创业金融制度缺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未建立健全,无历史信用数据,企业财务数据真实度不高;企业产品普遍处于市场成长期,未来发展不十分明朗。可见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任重道远,政府、银行、企业都还得不断地探索。

只要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各司其职政府加大支持力度,银行转变观念、积极开拓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素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探寻出一条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又能够长期、稳定、高效地向成千上万中小企业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融资之路。

上一篇:构筑西部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 下一篇:不良债权处置之解:债务链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