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民办高等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问题

时间:2022-05-09 09:14:09

新形势下民办高等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问题

摘 要:二十一世纪初期,随着民办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存在,困难学生就读民办高校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渐严峻。本文在探讨我国民办高校贫困生相关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为例简要分析了目前资助政策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目前,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仍主要来自收取学生的学杂费,而设立用于激励贫困学生学习的奖学金与公办学校相比却差距甚大。解决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是担负着人才培养重任的一项重大任务。

关键词:民办高校;贫困生;资助

民办教育现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以下简称“南广学院”)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应运而生。自2004年9月建校至今,南广学院一直秉承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繁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全国传媒类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众所周知,民办院校的收费标准一般要比公办高校高出60%左右,但随着近几年南广学院知名度的日益提高,即使在高考生源逐年下降的大形势下,报考人数仍在逐年攀升,而这其中也不乏有很多家庭困难学生。可想而知,在这样一个“贵族”学院就读的贫困生,其内心承受了何等巨大的压力,久而久之必然会损害身心健康与发展,甚至对其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做好贫困生“解困”工作, 是南广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中亟须研究及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缺乏合理机制

在现有的资助体系中,家庭困难生的认定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认定标准“一刀切”。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水平差距较大,按照目前国家规定的人均年收入500元以下作为申报资格之一,对于东部及相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极不公平,加上申报制度、家庭经济状况评估、统计制度等还不健全,使得我校制定全国统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标准十分困难。

第二,认定材料可信度较低。大多数高校判断和认定学生是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获得资助的程度,主要依据学生所在生源地政府或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及学生提供的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然而个别地区开具相关证明并无完善管理机制,导致学生出具的贫困证明可信度低,影响了学校对学生经济状况的准确判断,给认定工作造成了困难,因而使得有限的助学帮困资源并未完全落实到真正困难的学生身上。

第三,存在着资助“真空”。有一些家庭十分困难的同学因强烈的自尊,往往不主动向学校如实地反映情况,他们宁可节衣缩食,忍饥挨饿,也不愿意接受救助,导致这部分应该得到资助的困难学生得不到资助,出现了资助的真空。

2 个别资助项目门槛较高

目前存在着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助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多种资助形式,各项资助项目申请资格门槛较高,致使有些贫困生被拒之门外。例如,国家励志奖学金是对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的奖励性资助,南广学院在此项奖学金的评定中,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学年综合测评成绩在全班排名前15%(含),而大多数贫困生来自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虽然刻苦努力,仍很难达到资助标准,难以获得资助。

3 贫困生中成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比例较少

贫困生中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交纳学费的比例相对较少,以南广学院为例,选择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只占有贫困生总数的10%左右,通过对在校的部分贫困学生调查了解,学生不愿意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助学贷款最高限额交纳学费只是杯水车薪。国家统一规定助学贷款最高限额为每生每年6000元,但目前民办院校,特别是民办艺术类院校的学费较公办院校高出许多,如南广学院艺术类专业每年学费为16500元,普通类专业每年学费为13500元。因此,单靠助学贷款交纳学费只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问题。

第二,银行贷款积极性不高。银行属于营利性组织,开展贷款业务的动机在于谋求经济利益,而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种长期的无担保信用贷款,成本高、风险大,银行普遍是将其作为政治性任务来完成的,缺少认真推行的动力。学生办理起来需要出具多项证明,办理过程较长,手续繁琐和不便捷,导致众多学生放弃办理国家的助学贷款。

第三,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体系有待完善。就很多报道来看,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必须以个人的信用系统和国家的信用体系健全完善作为前提开展。然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和国家信用制度,个别学生诚信意识缺失,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甚至毕业后恶意拖欠贷款,致使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推进和长远发展受到直接影响。

4 学校层面为贫困生提供的帮扶措施较少,且学术含量低

许多学校为贫困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岗位,但所提供的岗位极为有限,且大多停留在体力劳动层次上,以后勤服务岗位居多,学术型岗位较少,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为解决内部帮扶资源不足的问题,不少学校鼓励学生进行校外助学实践,包括家教、促销、市场调研、勤杂之类的临时性岗位,但由于学生自身学业的影响,工作时间非常有限,且工作技术含量低,大学生只能充当社会上最廉价的劳动力,收入较低且不固定,不能实现勤工助学和学习的双收效果。

5 民办院校资助资金来源狭窄

国家拨款、学费提成及南广学院基金会三个部分是目前南广学院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资金来源,其中前两项占了较大比例,企业、集团、社区及个人等社会主体共同资助的模式尚未形成。从全国大范围来看社会各方较少主动支持高校教学事业,社会力量参与很薄弱,热情度不高,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的很少,资助金额对高校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法从结构上和制度上解决日益突出的贫困生问题。南广学院属于名办的独立高等院校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收取学生的学杂费,相对于公办院校而言更缺乏对于贫困学生的资助来源。

6 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度不够

完善的资助体系应既具经济功能,又具教育功能。目前,许多高校的资助工作只停留在经济层面上,对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造成的心理问题认识不够、重视不够、研究不够,没有很好地将国家的资助政策和学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和方法。在南广学院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的压力下,经济困难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家庭经济情况的影响,他们更可能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如人际交往障碍、抑郁、焦虑、缺乏自信等。经济资助也许可以解决贫困生一时的物质之需,但无法帮助他们克服心理的障碍。长此以往任其滋生,更可能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要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关键在于要坚持“助困育人”的工作理念,做到资助与教育。

并举,济困与扶志并重,将物质资助、心理帮扶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努力构建资助工作的新模式。

作者简介:韩栋,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演艺学院助教。

上一篇:书籍设计中色彩设计的应用 下一篇:书籍设计中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