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该不该“不择手段”

时间:2022-05-09 06:31:41

职场上该不该“不择手段”

老老实实埋头工作的人,似乎总没有那些上蹿下跳、见风使舵的人出头的机会多。你可以说他们口碑不好,但却得到了实惠。人品与业绩,到底哪个重要?相信任何的职场专家也不能一概而论。“不择手段”涵盖的范围很广,包含从白到灰又到黑的光谱中的各种行为举止,从编些不伤人的白色谎言,到采取富于进攻性、让人不舒服的灰色做法,到真正为自己而牺牲别人,甚至众人的利益的黑色卑劣行径,还是要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的。但前提是,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在职场同样适用。

在外企做过多年的人都知道,公司开人,最没商量的就是犯了“诚信”方面的问题(当然要有真凭实据),别的问题,比如表现、做法、业绩,都还可争论。

在职场中,确实有些非常规的“不择手段”的做法,让我们找到捷径,甚至事半功倍。比如Sex & the City(欲望都市)中那个律师Miranda在公司组织的棒球赛中因为自己是单身,被当成了女同性恋,而她的大老板的太太恰好想给自家的社交圈子中加一些女同性恋伴侣。就请Miranda和她的“伙伴”赴家宴,Miranda则将错就错,她说:“我下决心要成为这家律师所的合伙人,即使是同性恋的合伙人。”但在家宴结束时,她对大老板坦言,她不是同性恋者,这样做只是为“bend your ear over my work”(让你了解我的工作),老板说:“shrewd move,no harm”(这招真精,但无碍)。

白色区:在超出工作范围的细微小事上下工夫

所以像这种有些“投机取巧”成分、但并不伤人的不择手段,还是可以斟酌使用的。要在职场中发展,确实需要有专业能力和业绩作为“过硬”的基础,但也需要和老板与同僚建立信任和情谊。而有些适度的私下的接触是增进老板对你的个性、风格了解的好机会。

记得很多年前,我在外企当雇员时一次在上海举行完新闻会,从欧洲来的老板听说我要和同事去逛街,问我能否帮他买那种一面是丝绸、一面是羊绒的围巾。当时是夏天,上海买不到他要的东西。但我心里一直记得这事,隔了半年他来京时,买到他要的东西送到酒店。他很感动,后来在我职业发展路上的关键时刻,他给了我重要的指点。

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些不拘泥于工作条框的细微小事,却能促进人心之沟通,和老板建立友好的个人联系与信任。当然,分寸要靠个人把握,至少对我,这种友谊与信任已经能对我的工作或进步产生足够的积极影响,没必要走得太远。

灰色区:用令人瞠目比较出格的方式争取机会

以上所说的还基本上属于“不择手段”中最初级、低调,通常不会让别人产生明显感觉的行为。接下来就到了“不择手段”的第二个阶段,即一些进攻性很强的、虽然不怎么直接损害别人利益,但属于令人瞠目、比较出格、让人不舒服的行事。

比如某大公司实习生Stella未经邀请,就闯进了公司高层员工出席的一个晚宴,而且她故意接近老板,并“一不留神”把红酒洒在了他的膝盖上,一切从此开始。

其实,Stella这么做,确实没碍别人事,没抢别人机会、没砸别人饭碗。

那么其他人怎么看她?据该公司某高层的回忆,Stella有一点儿笨拙,并不完全明白身处公司应当如何谨慎与优雅”,但她“让人耳目一新,因为她无所畏惧,有着迷人的天然自信。”而同事们则“对Stella的行为感到不舒服。”

该高层的评价客观中肯。在职场中,西方的“谨慎和优雅”同咱国人推崇的“分寸”类似,的确非常重要。Stella采取的这招确实是大胆而有风险,尽管风险总是和机遇相伴,但事先还是要考虑后果,因为这种明显具有攻击性的举止,会引起别人的不安,和未来对你的压制。设想,如果Stella没有一步登天,那她可能面临来自同事的敌视和直接上司的警惕,不过幸好她当时只是实习生。

所以在考虑采用这阶段的“不择手段”时,要谨慎从事,开始时要把后果想清楚,并开动脑筋,考虑能否有更加自然,不引人注目的时机和方式让自己捕捉并把握到机遇。

黑色区:夺走别人机会,损害别人利益

凭良心说,中级阶段的“不择手段”至少没有伤害别人利益,还可酌情采用。但到第三阶段,那可是真正的“不择手段”,真是要夺走别人的机会,损害别人利益。

记得很多年前,我刚加入一家跨国公关公司,看到内部刊物上有一漂亮女士,就问同事这是谁,同事急忙挤眉弄眼,暗示我别让老板听见提她,小声说老板很恨这位前员工,因为当时,老板有一挺靠谱的业务伙伴来中国,并想双方联合拓展业务,让这位女士去陪同,结果这姐姐一不做,二不休,把这合作伙伴抢走,自己和人家成立合股公司了。

因为只是上帝才能评判人,所以,我们不评论这位女士的行为,而是分析这事。这对她在多年前,市场还不那么繁荣时,能为自己引进外资当老板的确是很好的机会;而对当时的老板来说,丢失了生意,让自己器重的员工涮了确实非常郁闷,有苦说不出。

虽然现在竞争激烈,各种手段百出,但大的趋势还是企业更加注重价值观、合规和社会责任。比如,一些国际品牌化妆品说明书都特别强调其原料(乳木果什么的)来自和非洲人民的公平贸易。所以,即使采取不算违法,但确实有道德争议和问题行为的职场人,在很多雇主看来很难接受。想以上提到的那位女士,好像后来也一直在自己做,这样可能对她更好,要不哪个知情的雇主在聘用她之前都要想想,是否敢用这么能耐的人?

所以,总结起来,这个阶段的“不择手段”最好还是不要轻易地用。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觉得自己欠别人的,自己的心里怎么能充满灿烂阳光呢?

(摘自《时尚》)

上一篇:管理故事三则 下一篇:想成功,要身心耗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