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鼢鼠风险分析评估

时间:2022-05-09 03:38:13

高原鼢鼠风险分析评估

摘要 介绍了高原鼢鼠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化隆县的发生、防治情况,同时对高原鼢鼠的发生和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期为高原鼢鼠的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原鼢鼠;生物学特性;发生现状;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S4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134-02

1 高原鼹鼠的生物学特性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在动物学分类中,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Hymenoptera(Myospalaxbaileyi)]仓鼠科(Cricetidae.)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 Lilljeborg)。体长160~235 mm,体重173~490 g,吻短,眼小,耳壳退化为环绕耳孔的皮褶,不突出于被毛外。尾短,其长度超过后足长,并覆以浓密的短毛。四肢较短粗,前后足覆以短毛。前足掌后部具毛,前部和指无毛,后足掌无毛。前足的2~4指爪发达。后足趾爪显然小而短。高原鼢鼠上门齿向下垂直,不突出鼻骨前缘,上下门齿4颗,凿状且特别粗大[1-2]。

高原鼢鼠雌雄异穴,化隆县1年发生1代,怀孕率达80%,4―5月为产仔期,每只雌鼠产1~5只,多数为2~3只,最高可产7~9只,幼鼠当年分窝,第2年春季又可产仔,具有食性杂、食量大、繁殖率高、适应性和流窜性强等特点。鼢鼠常在地下生活,在干旱季节和当年生幼鼠分窝时有在地表活动取食习性。因常年营地生活,天敌少,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2 发生及防治情况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林业有害生物之一,也是青海省主要防控的林业有害生物之一。化隆县现有林地面积143 830.34 hm2,每年发生鼠害的面积在6 666.0~8 666.6 hm2之间,对全县生态建设造成了巨大威胁。

2005年以前,化隆县高原鼢鼠防控工作以化学药物防治为主,人工捕杀为辅;2006―2007年,在保护和利用天敌的前提下,采用人工捕杀与大隆、溴敌隆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控,效果良好,同时也对生态产生了破坏;从2009年开始,化隆县鼠害严重发生,为达到鼠害防治和生态保护兼顾的目的,加大了无公害防治力度,鼠害防控全部采用人工捕杀结合保护生态、保护天敌等措施,每年人工捕杀高原鼢鼠8万只以上;2015年以来,每年防治面积达1.1万hm2。

3 风险评估

3.1 分布和管理

鼢鼠类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北部以及西伯利亚和蒙古国等国家和地区,而高原鼢鼠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全境、甘肃省甘南、四川省、内蒙古部分地区,主要危害区域为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全国其他地区和国外均未发生鼢鼠鼠害。鼢鼠是化隆县一种危害面广、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本土林业有害生物,主要分布在海拔2 750~4 300 m的耕地、草滩、森林和草场上,是靠啃食植物根茎为生的高寒草甸草原特有的鼠种[3]。

近年来,化隆县高原鼢鼠防控根据不同的发生区实行分类施策和分区治理的原则,积极开展综合防治的策略,遵循“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本方针。在防控工作中,以生态保护为首要目标,着重无公害防治。以营造林技术为基础,强化预防工作,遵循森林生态理论,以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内食物链的完整性,通过鼠害天敌因子的控制达到生物种群动态平衡的目的。造林前通过整地,破坏鼠害种群的栖息环境,同时合理搭配造林树种,大力营造混交林,提高林分的生长势;实行封山育林,全面禁捕、禁猎鼠害天敌,保护和利用高原鼢鼠天敌蛇、狐狸、黄鼬等动物,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同时,加强监测,开展科学防控,及时掌握鼠情动态,定期趋势预报,为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根据不同发生区域危害特点,本着集中治理的原则,积极采取无公害化学防治、人工、生物、生态治理等各种有效措施开展防控工作,降低危害程度,实现“有鼠不成灾”的目的[4-5]。

3.2 扩散蔓延的可能性

3.2.1 寄主植物及其分布。高原鼢鼠喜食植物十分广泛,寄主植物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各个区域。农作物中喜食植物有豆科、洋芋、小麦等;喜食的树种有沙棘、山杏、榆树、高山柳等;草地中禾本科和莎草科以及苜蓿、红豆草等优良牧草;药材中有党参、蕨麻、大黄、甘草、冬虫夏草等。对未成林造林地的青海云杉、油松、圆柏、杨树等,在挖掘通道过程中,由于使其根部松动或幼苗被覆盖致使幼苗失水枯死。

3.2.2 传播渠道。高原鼢鼠主要靠挖掘洞道自然传播,当栖息环境恶劣时也偶尔在地面行走取食,地面行走距离和时间都较短。营地栖息活动范围一般在5 km以内,人为让其离开洞道,存活率很短,一般不超过2 d。

3.3 潜在的危害性

由于高原鼢鼠特定的生活习性,在青海省林业方面严重为害天然灌木林地、幼林地,威胁森林资源安全和工程造林成果,对退耕农户、山地种苗种植户等从事林业生产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畜牧业方面,与牛、羊争食,消耗大量牧草,破坏草地原生植被,从根本上破坏了畜牧业赖以生存的草地生态环境;农业方面大量啃食农作物根茎和种子,农作物产量下降。对今后青海省林下经济作物发展带来潜在性威胁。

3.4 检疫和铲除难度及扩散蔓延的可能性

高原鼢鼠外部特征明显,现场识别可靠性一般可从头骨额部隆起情况、尾巴毛色、体型等方面区别于其他种类的鼢鼠。除害可采用人工捕杀或化学药剂毒杀,除害率可达60%以上,但由于常年营地下生活且数量多、发生危害面积大及其具有食性杂、食量大、繁殖率高、适应性强、流窜性强等特点,除治成本高,难度大。同时,由于高原鼢鼠独特的m生环境、海拔高度、土质种类以及喜食、觅食特性,高原鼢鼠在我国的适生区仅适于海拔2 750 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不可能通过人为传播和蔓延[6]。

上一篇:不同营养液配方对雾培益母草生物量和药材质量... 下一篇:农户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及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