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科知识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2-05-09 04:56:54

在学科知识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科知识写作即学生学习了各门不同的学科后,通过写作表达出自己对所学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的感受的认识。文章阐述了学科知识写作的意义,提出学科知识的写作策略:用形象表达艺术感觉;用逻辑揭示科学理性;用灵感记录人文关怀。从而激起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长期以来语文学科一直紧跟时代潮流,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但提起写作,仍是许多学生的语文成绩之痛,诚如一些同学坦言,平时也读了不少书,照理说有了可供借鉴的素材,也积累了一定的美词佳句,理应能够进行日常的写作,可他们仍为写作而苦恼,仍有“纵有千言无从表白”的困惑,这是没有严密的思维能力造成的。“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成分,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中心环节”,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一、学科知识写作的意义

在新课标理念下,中学生课程异常丰富,将各学科知识有效整合起来,就可以足不出户,达到广闻博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的效果。而这种整合是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这一表达过程恰是思维形成发展的过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可见学科知识写作,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养成反思和总结的习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魏书生在谈及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问题时指出:应适当指导学生写一点相关学科的文章。他认为语文学科不仅是学生认识自己、改造自己的工具,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学生在理解所学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准确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切实地提高了写作能力。

二、学科知识写作的策略

(一)用形象表达艺术感觉

中学生的写作离不开形象直观的思维,没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就不可能塑造出色彩鲜明富有生命活力的形象。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形式,思维离不开大量的感性材料。

如今的艺术课成为新课程的新宠,也是青年学生的最爱。学生通过艺术鉴赏课的学习,获取了平时少有的见识。高中艺术课包括音乐鉴赏、美术鉴赏、书法鉴赏等课程,这些课给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话题。

在音乐鉴赏课中,无论是高亢深沉的民俗音乐,还是韵味十足的低吟小唱;无论是气势磅礴的交响曲,还是优雅抒情的钢琴弹奏,都能引发学生的绵绵情思。可以让学生写出对所听音乐的理解与看法;可以述说中外音乐发展历史;可以讲讲著名音乐家的故事;可以向人们介绍音乐的知识、音乐剧里的形象,可以表达学音乐的喜、乐、哀、愁等等。

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写美术作品给自己带来的视觉享受;可以品析中外不同的艺术观,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异同;可以领略不同的艺术流派;更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去鉴赏一幅美术作品。可以相信,无论是浓墨重彩的油画,还是色彩浅淡的素描;无论是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还是造型别致的可爱卡通,都会给学生带来动人的故事。

下面的例文就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形象思维,在美术鉴赏课后,写下的一篇随笔。

《远去的美丽》

一弯清澈的湖水,一叶任流飘荡的扁舟,笼罩在烟雨迷蒙中的青山,山上繁花盛开,绿草如茵,瀑布飞溅,山脚下依傍着几间,低矮的草房,这是展现在我眼前的一幅山水图画。

看似平淡的一幅图画,一幅经常在人眼前呈现的图画,但它却让我的心飞向了遥远的田园牧歌……

这篇文章是由一幅画引发的联想和想象。小作者由此发散开来,从眼前之景与古代诗人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积极对话,追问那早已远逝的美丽。祈求在今日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还能寻求到那份“小桥、流水”明媚画卷的妩媚。没有画面所引发的形象思维,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灵震动,就不可能孕育出如诗如画的美景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因而,在艺术课上找到引发学生形象思维的源头,不失为一条捷径。

学生从艺术殿堂里撷来一个个具体的形象,并在头脑中重复、感知、再现,不断地将过去的事物和当前的事物加以联系和比较,形象思维就是通过具象的触发,使表象积淀并激活起来,或深化,或变异,或分化,或综合,或互相融汇组合,最终聚合跃迁,凝聚成具有创造性质的特定形象。现代著名作家的创作经验,无不给我们以启示,只有头脑中有众多可供借鉴的形象,才能使写作的形象具有典型性,才能在写作上取得成功。

(二)用逻辑揭示科学理性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这些科学基础课程,本身包含着严密的逻辑体系,用逻辑揭示其中的科学理性,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写作中对素材的选择与提取,对主旨的概括与提炼,结构的安排,表现手法的运用都要依赖于逻辑思维的牵引和帮助。“只有抓住了思维训练,才算抓住了作文教学的缰绳。”

毫不夸张地说,“现代社会是一片波澜壮阔的科学文化的海洋”,从科学文化的视觉来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只有用理性的逻辑思维,去发现、开拓、创新,才能读懂科学文化的真正内涵。在练习写作中,以科学基础课为素材,写出学习的过程,写出现象的深层分析,写出评价体会,用自己学习中的思考,揭示其中的科学理性,这是培养学生写作思维,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1、写出思维的过程

这里让学生写出学习的过程既不是学习过程的流水账,也不仅仅是科任教师所写的实验报告,而是学习过程中详尽有序的观察,全面细致的思考。比如,写合作学习中所选择的一个伙伴,可以写为什么要选择;怎样选择;彼此的工作方法和态度怎样;进行了怎样的研究;最后取得怎样的效果。也可以写自己做的一个实验或遇到的一个难题:写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做出了怎样的思考;经历了哪些困难。也可以写试卷分析,记录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解题方法和对题目的新的认识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会从科学的学习进程中思考、整合,不仅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能理清事物之间、事情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建立起有效的思考习惯。

由此可见,由于学习过程本身存在着必然的逻辑联系,所以写作也就建立在必然的逻辑关系之上。写出学习的过程,就是写出写作思维的过程。

2、揭示现象的本质

科学现象本身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它能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获取了新的知识,当然有意愿把自己孜孜探求的结果表达出来,要想把这些不论鲜明易见、还是抽象难言的现象表达出来,学生就要在深层次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逻辑思维,通过分析、归纳、概括、综合推理,对这些科学知识做出解释、评议等,然后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关于种子的发芽,在一个小学生或者一个初中生看来,也许只去描绘它的长势,它的形态等这些感性直观的印象,而在学习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的高中生的笔下,完全可以去分析种子的结构特征,探究其发芽的自然条件、生物条件,分析其基因的构成等。这样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多了一些理性的认识。写出现象的深层分析,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促进写作思维能力的发展。

3、表现闪光的智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而写出自己的收获,正是有效运用语言文字,整合学科知识,从而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领域联系的手段。通过编写知识短文,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科学原理,反思学习过程,探讨实验趋向等,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每一次细致的观察,每一次深入的思考,每一次成功的探究,给学生留下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收获。在一系列活动中,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走过弯路的遗憾,学生记录下来的不仅是心路历程,更是思考后智慧的闪光。而这样的收获只有用文字表达,才能凸显学生在学习科学基础课程中的理性思维的作用,才能真正成为自己人生阅历的一部分,为学生的写作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三)用灵感记录人文关怀

灵感思维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古今中外的学者都注重灵感在文学创作和发明创造领域中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灵感思维过程也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跟其他思维一样要经历从感觉到表象的感性认识阶段,并进而借助表象进行演绎和推测,发展到认识的理性阶段,此时灵感思维仍要借助潜意识的运行来提炼和升华,完成整个认识过程。

灵感的产生有如下一些条件:必须有相应的知识基础,进行长期的准备性劳动和相关材料的研究;必须敢于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充分的原型启发。因此,广大中学生在课堂所学习的丰富知识,为灵感的产生留下了厚重的积淀。

政治课上,从宏观的经济学理论到微观的衣食住行;历史课上,从古往今来的传统文明到国内外大事;地理课上,从天南海北的富饶物产到东西半球的气候变迁。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经历与感受系起来,一定会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学生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累加知识,以及长期地积极思考,一旦潜意识里受到某事某物的引领,纵横联系的知识环节就会被联通,灵感的思维就会被激活,就能创造出许许多多新的形象。

灵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长期准备性的劳动后的结果,是深厚的知识积淀,是经历体验后的智慧的展现,所以在平时练笔中,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里迁出话题。可以写政治评论,将政治生活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写历史知识短文,记录历史印记,寻找历史与现实的融合点;写地理小品文,用手中的笔去驰骋天下,解读某地的风土人情,分享地球家园富饶的物产。近年来出现的《生如逆旅,一苇以航》《科技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等高考优秀作文不能不说是灵感思维的结果。这些文章或抚今追昔,或隐喻寓理,没有丰厚的人文学科的知识积淀,是很难在考场中写下如此美文的。

结语

学科知识写作有效地拓展了写作空间,不仅为写作提供了素材,更能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散自己的思维。因而,对思想活跃,热衷于求新、求奇的中学生来说,学科知识写作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乐趣。这种指向的写作旨在引导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思,从而摆脱程式化的写作模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写作水平。当然这种写作也不宜采用“一刀切”的要求,激起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才是我们的本质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于漪.中学作文教学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毛正天,等.写作心理概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

(张华永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黄湾中学 234213)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利用诗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下一篇:20华硕智能手机Zenfone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