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著《汤头歌诀》的语言特色

时间:2022-05-09 04:29:50

新安医著《汤头歌诀》的语言特色

【摘 要】新安医家汪昂是著名的医学科普及的代表人物,其方剂专著《汤头歌诀》影响颇为广泛。《汤头歌诀》在写作上注重文体创新,歌注互补,形式新颖,韵律整齐,修辞精当,用词灵活,充分体现了作者新安儒医的撰著特色。

【关键词】歌诀;韵律;词语;修辞

新安医学是中国医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是新安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创造性成果。在新安医家中,对中医教育贡献最大的首推明末清初休宁的汪昂。

汪昂,字庵,晚号浒湾老人,是著名的医学科普及的代表人物,撰著了不少传世医学名著。其中影响最广、最为后世医家推崇的,当推《黄帝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本草备要》、《医方集解》和《汤头歌诀》四部。其中方剂专著《汤头歌诀》影响颇为广泛,风行海内三百余年而不衰。古往今来由于方剂的数目繁多、组成庞杂,因此对于方剂的记忆一直困扰着众多初学者。而汪氏著作此书的目的,正是为了普及、推广方剂学知识,便于医药学知识的记诵,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一方面缘于书中所蕴含的学术思想,同时与儒医出身的作者所赋予这部书的语言风格和特色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并掌握这部书的语言特色,对于全面认识这部方剂学名著、更好地学习和传播中医药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文体创新,歌注互补

在传统的中药方剂中,一副汤剂往往要由多味药材组成,制法复杂,药名抽象枯燥,不便记忆和掌握。《汤头歌诀》包括补益、发表、攻里、涌吐、和解、表里、消补、理气、理血、祛风、祛寒、祛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收涩、杀虫、痈疡、经产等二十部分,载方三百余首,内容繁多。为了方便学习者,汪昂在撰写《汤头歌诀》时注重在继承古方汤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改其一概四句的限律,而歌不限方,方不限句,且开创了一种新体制。这种文体的特点,是以韵文为主体,以散文注释为辅助,将歌词与注释相结合,以注释补歌词之未备。全篇采用七言诗体,将320余首古代中医常用验方编成202首方歌,每首篇幅虽不长,但涵纳了该首方剂所必须包含的内容,如方名、药名、适应病证、药物加减、剂量、剂型等,读起来押韵和律,朗朗上口,再加上每方都有简要的解释,通俗易懂。

例如:“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1](《四君子汤》)前二句的注释为:“人参、白术、茯苓各二钱,甘草一钱。气味中和,故名君子。”三四句为:“二陈除痰,四君补气,脾弱阳虚宜之。”末二句注释:“加木香、砂仁,行气温中,名香砂六君子汤。”歌诀中先后列了方名、药名、适应病证,方后稍加训释,补充了药物剂量、剂型,“推明古人制方本义及方名由来,使用药者有所依据,服药者得以参稽”[1]。

又如:“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四时感冒有奇功,去参名为败毒散,加入消风治亦同。”(《人参败毒散》),歌诀中不仅列出方名、药名、适应病证,而且说明了部分药物剂量、剂型。在注释中,除了对药物剂量、剂型适应病症有所说明外,还对歌中某些概念进行了训释:“毒,即热湿也。”类似的还有《达生散》:“达:小羊也,取其易生。”并且对歌诀中的病名进行了注释:“胎气不和,上冲心腹,名子悬。”此外,《人参败毒散》的注释中,引用了清初著名医家喻嘉言的观点:“喻嘉言曰:暑、湿、热三气门中,推此方为统一。”类似的引证非常丰富,明代医家李时珍、陶节庵、虞抟、吴鹤皋、刘纯,金代医家成无己、金元医家李东垣、元代医家潘思敬、清代医家程应旄等人的观点都被引用,增强了说服力。

2 韵律整齐,高度概括

歌诀虽然是韵文,但不同于诗词,不必限于平仄,因此《汤头歌诀》的平仄不很讲究,但音韵完全依照沈约的《诗韵》,只是由于汤名、药名的限制,不能像诗歌那样十分流利顺畅。歌中既有押平声韵者,也有押仄声韵者;既有首句入韵者,也有首句不入韵者。歌词大多篇幅短小,四句一体,常常采用首句入韵,一韵到底,比较容易诵记。在句式上,虽以七言四句为多,但也有不少七言六句、七言八句的,前者如《六和汤》、《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等,后者如《黄芩汤》、《五积散》、《参苏饮》等。

《汤头歌诀》常常将药、诊、症寓于一首歌诀之中,寓多于一,高度概括,如:“黄耆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地黄芍药天冬桂,柑橘桑皮劳热宜。”(《黄耆鳖甲散》)短短 28 字包含了黄茂、鳖甲、天冬、地骨、秦艽、茯苓、柴胡、紫菀、半夏、知母、生地、白芍、桑皮、炙草、人参、内桂、桔梗等17 味药,歌末“劳热宜”三字点出了这是一张治疗虚劳烦热的良方。

3 用词灵活,极尽变化

《汤头歌诀》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练,充分体现了古汉语词汇丰富这一特点。这一点仅从表示药物配合使用这一意义的韵脚字上就充分体现出来。由于是方剂学著作,全篇几乎每一首歌词都要涉及方剂的组成和配伍。通常,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表述是程式化的,甚至是单调的。但是,语文功底深厚的汪昂,不仅注意了歌词的通俗易懂,而且力求形象生动,避免重复乏味,令读者由衷地感叹其用词的巧妙。歌诀中表示药物共用一义的词语非常丰富,仅作为韵脚字出现的就达到了将近60个,而且从全篇来看,重复使用的非常少,例如“当归知母乌梅合”(《秦艽鳖甲散》),“桂姜甘草大枣和”(《小建中汤》),“升葛参芪黄柏并”(《益气聪明汤》),“芍药甘草姜枣同”(《桂枝汤》),“稀涎皂角白矾班”(《稀涎散》),“栀子麻黄豆豉全”(《三黄石膏汤》),“甘桔陈苓术朴俱”(《藿香正气散》),“芎归地芍桂苓均”(《独活寄生汤》)“参术茯苓甘草比”(《素问・脉要精微论》),“地骨当归紫苑偕”(《秦艽扶羸汤》),“参苓五味阿胶偶”(《紫苑汤》),“已独知连白术暨”(《大羌活汤》),“麦芽夏曲朴姜连”(《枳实消痞丸》),“苓术青陈豆麦联”(《肥儿丸》),这些句子的末字“合”、“和”、“并”、“全”、“俱”、“均”、“比”、“偕”、“偶”、“暨”、“连”都是韵脚字,表示药物的配合应用、并列使用,内容虽一致,但用字极尽变化,令人耳目一新。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细分起来,还有一些词语色彩的变化,有的描写很含蓄,如“玄参贝母桔甘藏”(《百合固金汤》),“桂枝五味麦冬襄”(《麻黄人参芍药汤》);有的用词形象生动,富于感彩,如“枳实芩夏白芍将”(《大柴胡汤》),“柴胡白芍姜枣随”(《升阳益胃汤》),“六和藿朴杏砂呈”(《六和汤》),“鼠粘甘草杏糯停”(《补肺阿胶散》)。这些押韵字的使用灵活而色彩鲜明,不仅体现了歌诀的韵律美,也体现了词语的变化美,更足见其作者的语言文学功底。

4 频用修辞,形象生动

修辞手法其实就是语言的艺术手法,多变的修辞手法,为略显枯燥的方剂学著作增添了可读性,汤头歌诀中精当的修辞艺术很值得我们去探讨。

比喻可以使所说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化和形象化,所以古人经常运用这一方法。《汤头歌诀》多次使用这一手法,例如:“羚羊角散杏薏仁,防独芎归又茯神。酸枣木香和甘草,子痫风中可回春。”(《羚羊角散》)“回春”,原指冬去春来,此处喻药物疗效高超,可以把重病治好。“软脚散中芎芷防,细辛四味研如霜。轻撒鞋中行远道,足无箴疱汗皆香。”(《软脚散》)霜是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下转第35页)(上接第22页)冰粒,是一种白色的冰晶,本方由防风、白芷,川芎、细辛四味药研成细末,此处用“霜”来形象地比喻药物制成后的颜色和形态,非常贴切。

《软脚散》中实际上使用了两种修辞格,前面是比喻,后面是夸张。方中四味药皆辛香之味,撒于鞋内,可以可解除脚部的疲劳,防止足底生泡,且能除脚臭,用“汗皆香”形容药物的奇异疗效真实而又夸张。

拟人可以给事物赋予人的情感形态,描绘形象,表意丰富,意趣横生,别开生面。《汤头歌诀》中拟人手法比比皆是:“茵陈丸用大黄硝,鳖甲常山巴豆邀。杏仁栀豉蜜丸服,汗吐下兼三法超。时气毒疠及疟痢,一丸两服量病调。”(《茵陈丸》)“白虎汤用石膏煨 知母甘草粳米陪。亦有加入人参者,躁烦热渴舌生胎。”(《白虎汤》)“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草姜依。下虚上盛痰嗽喘,亦有加参贵合机。”(《苏子降气汤》)以上几例,在叙述药物的组成时都运用了拟人手法,其中“邀”、“陪”、“依”将原本单调的药物配伍关系描写得十分富于情趣和感彩。

《汤头歌诀》作为一部方剂专著,言简义深,切于实用,语言特色鲜明,反映了其作者高超的诊治水平和扎实的文化底蕴、文字修养。这种医文互通的能力,正是新安医家儒医本色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汪昂.汤头歌诀[M].北京:中国书店,1991.

[2]项长生.汪昂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62.

上一篇:反应堆仪表现场校准方法研究 下一篇:粉煤灰复合低密高强水泥浆技术及其在南海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