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台专题栏目如何出好“地方牌”

时间:2022-05-08 11:37:48

县级台专题栏目如何出好“地方牌”

摘 要:县级电视台作为最基层媒体单位,与中央省市媒体相比,在资金、技术、人才、设施以及办台经验等方面都处于劣势。然而,县级电视台也有其先决条件,这就是对本地受众的接近和对本乡土的熟知。下面笔者就结合德化广播电视台专题栏目的创办和实际运作情况,就县级电视台如何出好“地方牌”谈点体会。

关键词:县级台;专题;栏目;地方牌;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1

一、栏目定位地方化

县级电视台应在地方文化、地域人文、历史传承等“地利”上做文章,追求本土观众的“人和”,以“地方牌”打出一片生存空间。就拿我们德化县来说,她被誉为“闽中宝库”,以瓷著称中外,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她还拥有丰厚的生态旅游资源,是海峡西岸天然的养生村。正是有了这种地方特色,才使我们在节目制作、播出上更具区域性和特色化。

2009年,德化电视台在这方面就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根据我们德化县的特色和实际,创办了《陶瓷视界》、《你好德化》《德化美食》等专题栏目,其中把《陶瓷视界》、《你好德化》划为精品栏目全力打造。

《陶瓷视界》以“探寻千年陶瓷内涵,彰显文化艺术特质”为栏目宗旨,展现瓷都陶瓷文化历史、名家名作、陶瓷品牌、时代特征、发展变化、产业特色等。《你好德化》立体式、全景式展现德化风采,以小见大反映出德化各条战线的人物故事、百姓见闻,介绍德化的社会民生、民俗风情、民间文化、山水风景、名胜古迹以及经济文化的进步等,展现德化生态文化。两个专题在栏目定位上凸显德化陶瓷文化和生态文化两张“主牌”,充满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开播后社会效益限制。

因此,县级电视台要想在有限空间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根据自身各种资源优势凸显个性,创办几个叫得响的品牌栏目。对县级电视台来说,品牌的形成不仅意味着有名气、有品位,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这个行政区域里广播电视节目与观众交流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凝聚观众的情感与信任。

二、专题选题接地气

观众很实在,也很实际。要想得到他们的认可,就必须让节目接地气,在选题和服务上下功夫。他们需要什么,关心什么,我们就想什么,就做什么。我们的节目资源不如中央台、省级台丰富,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那就是我们距离老百姓最近。说的都是农民身边的事,聊的都是农民身边的人。一些本地的文化资源、致富典型、杰出事迹等等都是节目好的选题之一。实践证明,这类节目时效性强、借鉴性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很有看点,也很受老百姓欢迎。

上海世博会,全国的主流媒体都把镜头聚焦到了上海,作为我们县级电视台也不堪寂寞,组织《陶瓷视界》专题组精干力量,远赴上海采访,而我们关注的对象是世博会上有关德化的人、德化的瓷、德化的事,拍摄完成《晓玲看世博》、《德化瓷在世博》、《蒂娜克的上海之夜》《161故事》、《创意成就未来》、《冠福上海5天传奇》等多个片子,让许多观众眼前一亮。可以这样说,《陶瓷视界》推出的这组专题报道,能够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收到这样明显的成效,是因为在选题上“接地气”,一下子把远在上海的世博会拉到我们身边,对于多数受众来说,外面发生的事件仅仅只是资讯本身而已,而近距离的人和事才是他们关注的对象。

与此同时,我们还利用栏目搭建服务平台,大打亲情牌,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你好德化》所采编的《苦乐养蜂人》《玻璃姐妹》等等更是老百姓的苦辣酸甜事搬到荧屏,增加他们的认同感。在观众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部分节目还形成了品牌效应,带动广告创收,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外在形式本土化

县级电视台的专题节目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的运用往往影响着节目的收视效果。县级电视台在实力上无法和大台相比,但是如果能够在形式上唱准“地方调”,打好“地方牌”。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主持本土化。为了播出的效果,德化电视台也曾经从外地高薪聘请主持人,但是效果甚微。现在我们采用了本地出生的主持人,并且在《德化美食》栏目中从主持到采访,从导语到解说,都采用德化本地语言――闽南语。同时,节目主持也尽可能采用了外景主持报道方式,上村庄,进农家,把节目主持放在乡村小院、田间地头,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

2、是包装本土化。我们充分运用字幕、音乐等元素,努力使节目做到轻松一点、活泼一点,打造属于自己的视听形象。我们在片头音乐、背景音乐的选择上,我们也力求乡土化、人情化,尽量考虑到德化观众的年龄,多采用民间小调、欢快愉悦的曲子。我们的《陶瓷视界》板块中使用的背景音乐《雨的印迹》,不少观众朋友都说不仅曲子好听,而且一听音乐,就知道是《陶瓷视界》栏目开始了。

四、节目设置要量力而行

在继承与创新节目上,不能贪大求全,几个人,几杆“枪”,是谈不上开办更多的节目的。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将有限的自办节目做精致做好看,节目不在多而在于精。

德化电视台2009年改版后,设置了专题栏目一共有五个,《陶瓷视界》、《你好德化》《时政资讯》《他山之石》《联办之窗》,节目运作了一年后,2011年又进行了一次全面改版,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报网连线》和《德化美食》,播出频率为周刊,这样就是十个人个人负责七个节目的策划、摄像、撰稿、采编、后期等等工作,工作量可想而知。但是除了《陶瓷视界》和《你好德化》之外,其他的节目社会反响一般,并没有达到我们丰富荧屏的预期设想。

痛定思痛,2012年德化电视台再次全新改版,把原来的《你好德化》改版为《戴云山下》,删掉《时政资讯》《他山之石》《联办之窗》,《报网连线》,这样只保留《陶瓷视界》《戴云山下》《德化美食》三个栏目,编导们的任务少了,就能花费更多的心思在选题内容、制作方式、包装技巧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做出了一期又一期的精品栏目。时至今日,运作不到3年多的时间《陶瓷视界》《你好德化》,以“周刊”的形式已经连续做了150多期节目,在当地百姓中很有口碑,不仅拥有一批固定的收视群体和“铁杆”观众,还在以其独有的魅力不断扩大影响。

每个电视台都有自己所服务的区域和对象,抓住他们所关心的事件、人物等进行报道,对于观众来讲越贴近群众和生活,越有实用性的新闻报道,观众就越爱看。从《陶瓷视界》、《戴云山下》、《德化美食》的运作过程中,我们有如是体会,县级电视台要想在有限的空间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根据自身各种资源优势凸现个性,突出广播电视栏目的个性化和特色化,有自己拿手的节目“土产品”,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办台风格,树立起自己的台风台容,从而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上一篇:浅析高职电子商务学生管理工作 下一篇: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