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侧侧俯卧位对枕后位分娩的影响初探

时间:2022-05-08 10:19:40

对侧侧俯卧位对枕后位分娩的影响初探

枕后位和枕横位是头位分娩中最常见的异常胎位[1],相当一部分枕后位的胎儿不能够自行纠正,发展为持续性枕后位,往往导致产程时间延长,产后尿潴留,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高,可危及母儿健康。采用对侧侧俯卧位纠正枕后位的孕妇,可以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分娩初产妇300例,腹部触诊及B超检查均为枕后位,胎儿均为头位。相关检查均为发现异常。4000g≥估计新生儿体重≥2500g,无并发症和合并症,年龄20~33岁,孕周37~41周,体重60~75kg,身高156~165cm,骨盆外测量正常,无明显的头盆不称,可经阴道试产。随机将300名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体重,孕周等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向孕妇和家属介绍分娩的相关知识,并定时向孕妇及家属告知产程进展情况,减少孕妇紧张,焦虑心理。观察组:指导孕妇在临产至宫口开全指导屏气用力前行侧俯卧位,依胎儿脊柱侧行对侧侧俯卧位,侧卧时孕妇微躬腰部,含胸屈膝,将下腿伸直,上腿大腿收到约与产妇纵轴成90°角,腹前侧壁贴向床垫,两腿之间垫个软枕。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期取半卧位分娩,双足蹬于产床腿架上,孕妇大腿向上极度屈曲,并紧靠腹部,小腿充分外展,指导正确运用腹压。对照组自然临产,常规产科护理不做指导,取自由。第二产程取膀胱截石位至胎儿娩出。

观察指标:两组孕妇经过充分试产,按常规观察产程并详细记录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小时阴道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尿潴留情况。

统计学处理:应用PEMS31版本统计软件,运用t检验及X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观察组孕妇经阴道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阴道分娩产后2小时阴道出血量和产后尿潴留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讨论

决定分娩的四大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2]。产道和胎儿大小为不变因素。在适当调整产力时给予一定心理上的支持后,胎方位直接影响到分娩方式,随着人们对剖宫产并发症认识的逐步提高和重视,要保障母婴健康,就必须降低头位难产率。对侧侧俯卧位是纠正胎位异常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降低头位难产的主要措施。

护理的机制:胎儿在宫腔内是一个可动性的机体,胎儿的静止和活动是由胎动、母体运动、羊水浮力、胎儿本身重力等多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胎儿的重力和羊水浮力对胎儿起决定性的作用。若两者形成有效的合力,则可使胎体绕本身的轴产生旋转运动[3]。第一产程指导孕妇取胎背对侧的侧俯卧位,因为胎儿的重心在背侧,在羊水浮力和胎儿重力及子宫收缩力的作用下,胎儿背部向孕妇腹部前方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胎头枕部向前旋转,利于胎儿以枕前位衔接表1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比较(例)组别例数阴道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观察组150115134对照组150473100P值<0.05>0.05<0.05

表2两组孕妇阴道分娩产程平均时间比较( X±S,小时)组别例数第一产程第二产程观察组1157.2354±1.09860.8381±0.0892对照组5010.328±1.17211.5642±0.2525P值<0.05<0.05表3两组新生儿体重( X±S)和窒息率比较组别例数新生儿体重(g)Apgar评分(例)4~7<4分观察组1503260±260.768110对照组1503310±204.8。

上一篇:子宫绒毛膜癌的诊断及治疗 下一篇:镇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