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十年痛与乐(六)

时间:2022-05-08 09:04:27

外贸十年痛与乐(六)

第六章 出国考察

上一章写到作者在2009年发现自己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于是“恨嫁”的她就在同学和同事中寻寻觅觅。最终,作者与以前的同事迅速结婚。由于家人各自有事,怀孕后的作者只能自己独自生活。在作者休产假前,老板要走了她手中的客户。作者回来后,老板没有把客户还给她,而是让她开发生意冷清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市场。就在这时,一个猎头的电话让作者看到了新的希望。

2010年年底,我离开了老东家。在新的公司,和我一同入职的有好几位行业内人才,还有我以前的同事。其他人都是男生,也都是我的上司,我是最底层的业务员。对于管理层的工作,我向来不感兴趣,因为我觉得这并不能代表什么,没有永远的上司,也没有永远的下属。因此,我很喜欢,也很享受做一名业务员:工作内容相对简单,而且管好自己就可以了。

回归自主

在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大家都憋着一股劲,看谁能拿下公司的第一单,这是一场老手与老手之间的较量。虽然我觉得自己没有把握拿下第一单,但也只能努力去做。1周后,一个印度朋友照顾了我一下,下了一份100万元人民币的订单,我真的要感谢这位印度朋友给了我这第一单。1个月后,我开发到一个南美的客户,这个客户让我吃了1年的“轻松饭”。

开发客户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喜欢开发小客户,也有的人喜欢开发大客户。我属于后者,而且是那种每年都靠一个大客户保证业绩的业务员。无论大客户如何变更,我始终处于比较轻松的状态。

2011年年初,虽然已有几个客户在手,但是总有危机感的我还是希望提高自己的安全系数,并争取可以领跑。这是我第一次有了领跑的念头,也源自于老板的鼓励。之前几家公司的老板都是不折不扣的企业家,也都是懂业务的高手,他们喜欢把所有事情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我们这些业务员的自由也有一定限度。这家新公司的老板是做其他行业的,不懂我们的行业,所以他从一开始就给了我们充分的自由,这可以叫作“全虚管理”。老板几乎不管我们的任何事情,也从不督促我们,全凭个人自觉,于是我就彻底体会了一下在虚实之间交换的刺激。几个男同胞还懂得利用一下这种自由,而我后知后觉地仍不懂什么叫自由。从前,我习惯了做事要向领导汇报并听从老板安排的工作模式,因此这次要面临一项严峻的考验――回归到自主。

虽然得到了充分的自由,但对于我这种习惯了被束缚的人,还是会感觉不自在,于是我又度过了一段磕磕绊绊的适应期。由于孩子在广州,所以我每个周末都回去陪孩子。因此,在工作日的晚上,我一般都会加班。我经常一个人在家里搜索客户,一不留神的就会忙到凌晨2点。但对我来说,那的确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不知疲倦,并以愉悦的心情工作着。其中,最大的喜悦就是在客户下单的时候。那一刻,我会忘记所有的痛苦。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一种征服后的喜悦感,成功有大有小,然而喜悦常在,人生就是快乐的。

印度见闻

2011年,毕业7年,做了6年外贸,从来没有出过国的我,突然有了出国机会。我第一个拜访的国家就是印度,想着终于可以与那些有生意往来的客户见面了,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出发之前,我幻想着各种美好的场景,但在踏上印度的国土后,我不禁暗暗叫苦:这辈子来一次就够了!刚下飞机,一股说不清的味道就把我的喉咙刺激麻木了,随后几天,这种味道一直在我身边萦绕,而且杀伤力非常大。

拜访客户的时候我才发现,印度人才是吃苦的真正典范。我们动不动就说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印度人在这一点上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我拜访印度的十几天里,没有看到哪个客户的办公室可以超过深圳普通公司的办公室。孟买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办公室倒是跟黄石一些小钢厂的办公室档次差不多。

一位客户的办公室居然在一座破旧老楼的2层,如果不是他的带领,我是绝对找不到墙上那扇小门的。门一打开就是一个狭窄的、陡峭的楼梯。我扶着楼梯两边的墙爬了上去,右手边是一个小门,进去就是客户的办公室:每个人的位置只有中国小学生的课桌那么大,一人一部电话,只有管理者有电脑,屋子的里间是仅能容下3张椅子的老板办公室。落座后就有仆人端上来一杯奶茶,看着那个不是很干净的杯子,真是叫人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我只好不停地搅拌着奶茶与客户聊天。

客户的第一句话就是问我:“对于这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如此繁华的孟买,你有何感想?”我实在受不了他那种酸劲,便反问道:“您去过上海、北京或者深圳吗?”客户点了点头(在印度,点头表示否定)。于是我继续说:“原来如此,那还是等您去过以后再问我这个问题吧。”

之后的几天我一直在拜访客户,从早到晚,一天3位客户,有几个场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有一次,天上下着大雨,我在去客户仓库的路上看到在路边有一位老人坐在一辆架子车上。客户告诉我,那辆上面搭着三角棚的架子车就是他的家,每逢雨天他都会坐在上面,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若有所思。还有一次,我在客户仓库验货的时候,看到看管仓库的一老一少正在准备午饭。老人把菜切好后,只倒了不到100毫升的水洗菜,然后老人就把菜倒进一个小锅里翻炒,我能听见锅里沙子的声音,而且地上还有几只不怕人的老鼠跑来跑去。老人一边做饭一边不停地用印度语对我说话,估计是在问我吃不吃,当时我就有种想流泪的感觉。

我在孟买看到最多的就是贫民窟:一栋铁皮房,一般都是两层,上面坐满了女人、孩子,还有一些无所事事的男人,有时更会看到洗露天浴的男人。印度人的生存环境可以说非常差。在深圳,即便是我们这些住“农民房”的人,夏天至少还可以吹着风扇或者空调。而在孟买这个更加炎热的地方,这些贫民窟的穷人只能默默地忍受炎热天气的折磨。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那部知名的印度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吧?电影中出现的很多生活场景都是真实存在的。

我曾有幸被一位客户邀请到他家做客,由于之前已经知道了他算是有钱人,所以我就想去看看他的“海景豪宅”。来到那所“海景豪宅”后,仅仅是电梯就让我开了眼界:那种最多可以站下4个人的电梯在中国早已经被淘汰。客户的家是一梯两户,一间大概60平方米,另一间大概40平方米。他的家里有3位印度姑娘做仆人,还有一位私人司机。请不要问这些人的工资,因为实在少得可怜。尤其是那3位姑娘,基本上只要管饭即可,而那位司机一个月也只有不到700元人民币的工资。在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贫富差距大得让人难以想象。 一个深圳地区的普通白领,来到印度,就可以算是富人了。但我估计大家都会被那恶劣的环境打败,最后还是会选择留在中国。

在孟买这个印度人最自豪的经济中心,道路上熙熙攘攘挤满了牛、行人、三轮车和汽车。印度的堵车更是让人哭笑不得:路就在前方,可是你却走不过去,而且路上几乎没有信号灯。但是印度人却都坦然地接受了如此糟糕的交通状况。

从印度回来后,我再也没有抱怨过我们的国家有什么不好,且深深地感觉我们原来活得很幸福。

上一篇:3大因素驱动中国“海淘热” 下一篇:亚太区美容展聚焦法国美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