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战略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2-05-08 08:38:32

“互联网+”战略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机遇与挑战

摘 要 “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变数,很多传统行业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本行业的结构升级。事实上,互联网不仅已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而且已经渗透到第一、二产业,改变了产业格局,出现了互联网金融等新形式。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是致力于扶贫的一种可持续的信贷模式,发展至今,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本文考虑了互联网因素,综合分析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在“互联网+”战略下的新的发展机会和隐患。

关键词 “互联网+” 资金互助组织 机遇 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扶贫一直是中国农村工作的一个重心,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国家扶贫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从2006年起在全国14个省份开展了100个村的互助资金试点,2007年扩大到27个省份、274个村试点。据国务院扶贫办最新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28个省份共计1013个县、1.28万个村开展了互助资金试点,入社社员111.53万户,村均入社农户87户。[1]2015年3月5日,政府提出“互联网+”战略,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一、“互联网+”的含义及特征

“互联网+”战略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2]

“互联网+”在关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作用的同时,也强调了一种协作、开放、跨界等理念,这与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参与”与“分权”理念一致,都提倡建立一种更开放、公平、平等的平台,使客户能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将广大农民群体纳入金融建设考量范围,颠覆传统的二八理论,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进一步扩大农户覆盖范围、缩减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系统化风险控制,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和繁荣。

“互联网+”并不是与某行业的简单相加,它有以下两个特征:一个是通过互联网将各个行业联系起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实现行业间、区域间的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另一个是互联网化。根据网络来收集用户数据,进而深度分析用户需求,进行产品个性化设计,开拓新的市场。

二、“互联网+”给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带来的机遇

(一)扩大农户覆盖范围,并减少交易成本、管理成本

大量零售网点在贫困社区的撤并,以及银行分支机构在贫困社区的关闭,导致贫困社区居民因金融服务网点较远和交通不便而难以获得金融服务。截至2009年6月,全国仍有2945个乡镇没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其中有70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服务。[3]

而互联网的出现给资金互助组织带来很多好处,第一,扩大服务范围。从信贷服务供给方角度来说,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各地网点的建设成本,只需在较偏远地区建立一个服务点,大量减少人力、物力,较少的投入便可进一步扩大用户的覆盖范围,将一些偏远的、正规金融机构不愿进入的地区纳入服务范围;从信贷服务需求方角度来说,传统的正规金融机构对申请者的资格要求较高,大量潜在的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互联网技术可以较好地改善这一现状,网络信贷平台因其较低的边际成本使得这些潜在需求得到满足成为可能。第二,减少交易、管理成本。服务流程进一步精简,减少资金供给双方的交易成本;大量的简易流程工作用网络代替人工,减少组织服务人员,组织管理成本减少,降低了对年终利润的损耗。

(二)建立和规范化风控系统,尤其是减少市场风险的影响

一直以来,正规金融机构不愿涉足农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村金融缺少可抵押的标的物,尽管林权、土地使用权等在部分地区已经应用起来,但还没能大范围的推广;另一个原因是农村贷款金额小,且生产性贷款有一定周期性和季节性,受市场风险影响较大。

资金互助组织是农户本着自愿原则入社、内生于农村金融需求的金融组织,借助互联网,互助组织可以设计合理的风控系统,首先从内部贷款申请流程上降低风险因素。同时,利用大数据及时了解市场变化,为农户生产提供指导性建议,减少因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深入分析农户需求,并建立规范的农户征信系统

主流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农户对正规信贷的需求以生产性为主,而对非正规信贷的需求以消费性为主。这就提醒我们不同地区农户的贷款需求可能也是不一样的,像以往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调查用户需求,常常出现农户贷款实际用途与申请贷款时的用途不同,无法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而互联网使农户不用与工作人员面对面,一方面,通过建立互联网信贷平台,农户需求可以得到较为真实的表达,另一方面,建立农户征信系统,并实现区域间信息共享。尽管现在互联网信贷征信还不能与国家统一的征信系统对接,但资金互助组织本身就具有业缘、地缘优势,获得的信息可信度较高,可以形成自己的征信体系,且连接相近区域征信系统,扩大信贷服务范围,也克服生产性贷款的周期性的缺陷。

三、“互联网+”给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带来的挑战

(一)互联网工具的推广受到农村传统观念的阻碍

农村群体是以老人、小孩、妇女为主的多层次群体,调查显示,当前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近80%,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3.1%。[4]这一群体缺乏自我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农村信贷网络平台的推广需要一定的辅助手段,譬如,对农户进行信贷网络操作的培训和网络安全教育等。

(二)互联网的系统风险显现

大数据下,数据收集和共享变的便利快捷,但是,这对于农户信息隐私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风险包括终端风险、应用风险、网络风险、业务风险和用户行为风险等。由于互联网终端有很高的开放性,很容易被病毒攻击,可能会导致信息泄露、系统破坏等,影响组织内资金的安全运行。

(三)由现在的村两委精英控制转变为技术人员精英控制

现阶段,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大多由“村两委”精英控制,出现腐败和资金挪用等现象,资金多被非贫困户利用,真正贫困的农户反而很难获得贷款,违背了扶贫和可持续的初衷。互联网的运用,使得技术人员可以很快得到重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村两委”的权力,但也可能造成技术人员利用网络系统对信贷服务产生绝对控制,形成新的精英控制。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限制管理人员的权力,实现管理层之间的相互制衡,以防资金互助组织“变质”。

(作者单位为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刘西川.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目标瞄准、还款机制及供给成本――以四川省小金县四个样本村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2(08):65-72+111.

[2]黄楚新,.“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05):5-9.

[3]刘西川,陈立辉,杨奇明.中国贫困村互助资金研究述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16-23.

[4]全国农村文化联合调研课题组,王家新,黄永林,吴国生,傅柴武,徐晓军,吴理财.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4):101-111.

上一篇:关于金融集聚的文献综述 下一篇: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