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杰 生态东营的产业振兴

时间:2022-05-08 06:42:09

姜杰 生态东营的产业振兴

黄河尾闾的东营因石油立市,也因石油而兴盛。如今人均GDP高居山东省第一位,据称已超过20000美元。这座石油之城在山东省的“黄蓝经济”大战略又处于怎样的地位呢?多年形成的对石油产业高度依赖经济格局是否会有所改观呢?东营市委书记姜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答案。“在黄三角地区率先发展、在山东半岛地区率先发展、在环渤海地区率先发展。全力建设黄蓝经济区,实现经济翻一番,再造一个新东营。”

人均GDP稳居全省第一

记 者:姜书记,有媒体最近披露,东营市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20000美元,接近了发达国家水平。是这样吗?

姜 杰:是否如你所说的人均GDP超过20000美元,我还没做考证,但是在山东省肯定是第一位了。去年全年我们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30930元,比上年增长14.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达到10025元,增长19.0%。

根据上个月公布的统计数据,东营市在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2676.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99.96亿元,比上年增长26.4%,支出179.80亿元,增长26.7%。

记 者:石油产业历来是东营经济的重中之重,去年东营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

姜 杰:当然,石油业在我市的总体经济中贡献依然是最大的,但是其他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去年我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4.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8319.95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地方实现工业总产值7040.66亿元,增长29.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4.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地方投资1368.97亿元,增长2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4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27.74亿元,比年初增加340.19亿元;全年进出口总值完成102.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出口总值43.59亿美元,增长58.1%,进口总值58.59亿美元,增长9.5%。产业结构调整也初见成效,由上年的3.7:72.6:23.7调整为3.7:71.6:24.7。

建设黄蓝经济区为东营带来新机遇

记 者:“黄河三角洲”和“蓝色半岛”两大经济区战略成为山东经济发展强劲动力。作为山东经济的排头兵,东营将如何把握“黄蓝经济” 战略呢?

姜 杰:东营市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前沿城市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作为全省唯一全部纳入这两大发展战略的城市,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和独特的发展优势。东营人民多年的追求和夙愿也将因而得以现实。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机遇,东营人民正以勇立潮头的气概,豪气冲天的干劲积极备战,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全力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伟大事业,谱写黄蓝经济区建设新篇章。

记 者:您说在建设发展“黄蓝经济区”工作中东营具有独特的优势。请问具体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姜 杰:从自然条件来说,东营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海岸线长413公里,占全省的12.4%;负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3;滩涂面积120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3;拥有452万亩滨海未利用地,占全省未利用地总量的1/5。另外,东营岩盐资源储量5900亿吨,卤水资源储量9.5亿立方米;地热资源富集,可采热水储量750亿立方米。胜利油田80%的石油地质储量和85%的产量集中在东营境内,可以说,无论从土地储备、资源存量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基本具备了深度开发的基础和实力。

从经济社会发展来说,东营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总量快速膨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4%,已初步构筑起高效生态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正在加速构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记 者:请问东营市委、市政府对建设黄蓝经济区具体做了怎样的工作部署呢?

姜 杰:黄蓝经济区建设一定要实现大突破大发展,否则就有愧于省委、省政府的期望,有愧于全市人民的期望,有愧于黄河三角洲这片热土的期望。市委、市政府对2012年确定的30个重点项目进行安排部署,这些重点建设项目既有去年的续建项目,也有今年的新建项目,投资估算大概在千亿元以上,是历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次。作为资源型城市,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东营着力培育了中心城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三大板块,集中要素资源,推动快速发展,打造成全市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增长极。

对中心城区的定位是,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加快建成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当前,总投资70余亿元的22个首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其中4个已完成;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东营着力打造的高端产业区,在这个区域力图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建成全省乃至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东营临港产业区,依托东营港,实行港区城联动,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建设高效生态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重点推进投资278亿元的五大生态工业园和一期投资41亿元的三大物流园建设,已引进投产在建项目54个,总投资620.4亿元,被列为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区。县域经济是黄蓝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力量、重要板块,是推动区域经济板块崛起的重要力量。东营市五个县区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结合各自实际,出台并推行一系列强力举措,为东营崛起作出重要贡献。

多业并举,扶植民营经济

记 者:东营在继续发展重化产业的同时,是否会在主力发展其他产业类型,以实现产业结构的更加合理呢?

姜 杰: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我们原来是重化工产业多一些,但现在必须要通过占领技术的制高点,在某一些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抢到别人前面去,通过这些新兴产业的带动,实现错位竞争,逐步实现东营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现在就连人大会堂用的全球最先进的裸眼3D平板电视都是在我们东营生产的。

东营将经济技术开发区确定为高端产业聚集区,近年来坚持以科技创新管理工作为重点,致力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现已落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2.12%;国家级风电工程中心室外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山东省软件评测中心东营分中心建成运营,山东省有色金属质检中心落户开发区;全区新增省级研发中心1家,市级研发中心8家;全区企业研发投入达到10亿元,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77项,转化科技成果26项;申请专利182件,其中发明专利36件。

精细化工、石油装备、生物制药、服务外包、对外承包工程以及现代农业等产业也逐步成为东营利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 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加大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成为热议点话题。请问东营在这方面会有哪些举措呢?

姜 杰:民营经济作为最活跃的经济成分,正在成为东营建设黄蓝经济区的生力军。市委、市政府决定,继续加强对重点民营企业的扶持,着力打造一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去年以来,共推动民营企业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367个,计划总投资954亿元,已完成投资255.5亿元。同时,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从市财政拿出4000万元,成立中小企业互助小组,专项用于防范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已拨付互助资金15余亿元,撬动银行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近40亿元。

在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中,民营经济的提升已经成为东营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动力。东营有12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经济500强,目前全市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500多户,其中100亿元以上企业12户。

记 者:据说生态农业现在是东营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好吗?

姜 杰:实现跨越式发展,主体产业就要有所突破,特别是农业。只要能利用丰富的国有未利用土地和丰富的淡水资源,在整个布局上抓现代农业,东营完全有希望、有能力建成北方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东营原有22万亩的海参养殖基地,现在又规划了8万亩的现代渔业养殖基地已经开工建设;奶牛已经有四万头,还要在增加两万头,达到六万头的规模。我们还要抓好生态农业的发展,今年规划了58万亩的十大块林场建设,今年能建成5万亩的生态林。

东营将实现产业与生态和谐发展

记 者:黄河三角洲作为国际上仅存的几个生态环境未被破坏的大河三角洲之一,是否也会重蹈以往“先开发,后保护”的命运呢?

姜 杰:环境本身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一个好的居住环境,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的广大市民及子孙后代。作为退海而生的新生地,一直以来,东营土地盐碱化,缺树少绿。劣势的生态环境中亦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东营应避免世界历史上大河三角洲发展的教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生态资源。

记 者:东营作为典型的重化工业城市,在今后的“黄蓝经济区”建设汇总将如何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呢?

姜 杰:在以石油化工产业为基础的东营,工业化污染是最为之严重的问题。市财政专门列出5000万,用于专项资金治理污染。争取一到两年的时间,把工业区特别是重化工业区的水汽、污染问题进行大的改观,而且以后每年都要采取措施。东营人口密度小。8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200多万人口,有拥有广袤的湿地,治理空间非常大大。东营与国土资源部有协议,用好国家未利用土地开发的政策,把闲置的、未利用的土地资源,按照统一的规划,有些改造成建设用地,跟城市建设发展结合起来。我们立足于治理黄河,构建充足的淡水资源,以水系建设来改善生态。我们正规划10大林场,再建设十个街心公园,增加绿化率,135平方公里的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已经开工建设。

东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具备了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跨越的条件;多年来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实践,特别是黄蓝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基础。我们将努力建设经济繁荣发达、城市秀美宜居、社会文明和谐、群众富裕幸福的生态文明新东营。

上一篇:刘生福 “抠门”企业家的慈善情节 下一篇:露丝.莫斯科.汉德勒“芭比娃娃”的传奇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