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融合

时间:2022-05-08 03:14:52

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融合

2001年8月16日,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基本规则是:各境内上市公司应当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修改公司章程,聘任适当人员担任独立董事,其中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在2002年6月30日以前,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两名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1/3的独立董事。以此为标志,我国把独立董事制度正式纳入了规范化轨道。

一、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

所谓独立董事制度,就是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的非执行董事(有时也称外部董事)。严格的说,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管理层,除了收取费用和少量持股外,与公司没有任何可能严重影响其做出独立客观判断的交易或关系,具有完全意志,代表公司全体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的董事。实际上是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简称。

我国的股份制和公司化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取得了蓬勃发展。但我国的证券市场尤其是上市公司近几年来经历的“信任危机”,公信力下降,以及证券市场监管中暴露出来的上市公司造假和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等违规现象比较严重。同时,由于我国股权结构的不合理,使大股东或内部人控制董事会,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严重失衡,少数人独揽大权、缺少监督、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独立董事的引入被寄予厚望,用以根治公司经营者和控股股东的违法行为,保护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后,我国公司治理由平行式“二元制”公司治理结构演变为“二元制”加英美法系“一元制”的治理模式,从而形成了两种监管制度――监事会制度与独立董事制度并存的局面。

二、我国现行监事会制度及评价

受立法传统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实行监事会与董事会分设的监管体制,监事会在股东大会闭会期间代表公司行使监督权,监督董事会及经理的经营管理活动。但是,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践中,监事会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之所以被严重地弱化,其原因是多样的,但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即立法上的缺陷和体制上的弊端。

1、立法上的缺陷

《公司法》有关监事会制度的规定难以保证其监督地位的独立性。

我国现行《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其中,股东代表由股东大会选任,职工代表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由此可知,我国在监事会制度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大股东控制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可能性和职工监事与董事会的隶属关系,造成监事会成员的选任过分依赖于大股东控制下的董事会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对于监事会成员的任职资格,我国《公司法》也仅在第124条、第128条作了规定,而且没有明确监事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导致我国以党组干部、工会代表、一般工人为主体的监事会成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行使独立监督权限的能力。其次,我国《公司法》虽然赋予了监事会各种职权,但对监事会行使职权中遇到的来自各方面的障碍未规定救济措施,对发生的监督费用未规定合理的负担办法,使得监事会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缺乏法律保障和经济保障,进而影响其职权行使上的独立性。

2、体制上的弊端

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过于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占、一股独大”的情况较为严重。在此股权结构下,上市公司虽然都没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所组成的企业组织管理机构,但由于原有的企业人事任免制度仍在发挥作用,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往往出自同一股东单位,使他们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制约关系。另外,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多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董事长或总经理通常由原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直接担任,因此,董事长或总经理在事实上拥有很大的权力,他们要么提名组建监事会,要么不赋予监事会实质性的监督权,从而在无形中削弱了监事会的地位,增加了公司执行层的风险。

三、促进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有效结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监管模式

一元化体制下的独立董事与二元化体制下的监事会的并存,必然在职能上存在许多交又、交错的设置,两种制衡机制在运行中极易产生许多困扰和矛盾。因此,选择在两种体制兼容的框架下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必须处理好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责分工与权限分配,从而实现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有机融合。

1、对两种体制的具体构想

建议继续保持目前监事会的监督和审查职能,对董事(包括内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行为进行监督。而独立董事作为董事,其监督作用应主要体现在董事会职责范围内,即在聘任、报酬、审计、重大经营决策等问题上对管理层形成约束和监督,将其职能主要设定为对内部决策过程的监督,并使其发挥公正作用。

2、明确规定独立董事具体发挥作用的机构

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决策、审计、薪酬和提名等专业委员会,并要求委员会主要由独立董寸;组成,以此增强董事会在人员结构和决策上的独立性,明确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责,处理好与监事会之间的分工协调。将独立董事的职权界定为:第一,为公司带来多样化的思维,向董事会提供专门化的支持,包括信息、经验、知识、技术等方面,并通过参与董事会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第二,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提高董事会决策的公正性:第三,在内部董事和经理人员的薪酬、董事的提名、自我交易和关联交易等问题上事受决定权,并有权检查、约束内部人的职权行为和评价其经营业绩。第四,就公司财务信息的审核和控制方面与监事会协作。

3、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建设

1)应保证监事会监督权的独立性,赋予监事会对公司事务的自主的直接监督权,而不应以股东大会为中介;同时,为保证其独立性,监事会人员除独立董事外由职工代表和中、小股东代表共同组成,其比例改由《上市规则》或《公司法》规定,不再由《公司章程》灵活规定。企业内部职工比例不宜过大,以解决目前监事会中的“内部人”问题。

2)提高监事的专业素质,强化其独立的监督能力。对监事的资格要求,除维持现行《公司法》第57条对监事资格的规定外,还应尽快明确对其积极资格的认定,即监事应当具有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当选后的监事给与其必要的专业培训,增强其履行职责的能力,特别强调在财务会计等方面的行权能力。

3)监事会成员的职权。①赋予监事会对公司财务的调查权与质询权:②赋予监事会对股东大会的召集权;⑧赋予监事会设立职能委员会的权力;④赋予监事会在特定情况下对公司的代表权;⑤赋予监事会对公司交易争议的知情权,以及独立监事的批准权;⑥赋予监事会对董事的任免权,等等。

4、两种制度结合中必须注意解决的有关问题

1)压分治理机制设计和产权制度设计

股权制度是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的完善无法代替产权制度的改革,若不设法改变股权结构,两者结合的再好也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力。

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状态下,股权结构不合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过大,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制衡。因此,在不影响资本市场稳定的前提下,降低国有股股权比例,使国有股逐步分期分批退出控股地位,优化股权结构,强化股权的监督职能。

2)建立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

外部制度环境的好坏对于企业监督机制发挥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仅就外部监督而言,无论两者如何结合,一个良好的审计监督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试想如果我们一些审计监督机构继续象现在这样帮助上市公司联合造假,即使我们的独立董事、监事们发现了可疑的问题,而独立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出于种种情况可能继续与造假者同流合污,再好的监督机制也没有用。因此,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制度、契约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等。从而为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结合创造必要的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上一篇:外币投资理财市场分析与发展 下一篇:魅力楼盘:“武汉28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