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控制

时间:2022-05-08 02:40:45

论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控制

摘要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协调企业内部各方利益的制度基础;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在国际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强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企业改革的热门话题。2006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牵头发起,证监会,国资委共同参与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同日,中注协发起成立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导委员会”,这说明中国正在积极努力地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以防范风险,控制舞弊,推动企业内部约束机制的运行,最终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如果说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作出科学决策的制度安排与设计的保证,那么健全有效的内都控制就是完善这种制度安排与设计的具体政策和程序。想要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就需要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互为实现条件,两者密不可分,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内部控制的基础和依据,而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一、内部控制的作用

(一)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保证。有效的内部控制能保证正确地处理好企业的利益相关关系,同时不断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分为外部治理结构与内部治理结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受各利益相关方权利制衡的影响,而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受资本市场、融资市场、经理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董事会、股东大会、债权人、监事会等都是代表各利益相关方的权力机构,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权力的制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实现利益相关凡权力制衡的重要手段。

(二)内部控制是董事会有效行使控制权的保证。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董事会行使其控制权。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董事会拥有对公司的控制权和决策权。在面对公司经营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董事会具有绝对的决定权。董事会的经管责任和诚信的履行状况,主要表现为向广大股东供可靠、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因此,董事会应站在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的角度上,建立起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以及相应的信息质量监督保障体系,使董事会行使的控制权得以保证。

(三)有利于制衡实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力。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实现所有者权力和经营者经营权力的制衡。作为公司的投资者,希望能够获得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进而对其未来的投资作出正确的决策。而作为公司的经营者,会更看重短期的利益,而在这种短期利益的驱动下,会使经营者粉饰企业的财务状况,夸大经营成果;掩盖其经营上的错误和财务上的损失。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具有直接的控制权,因此经营者是现实的内部控制主体,直接控制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财务信息的生成等,而所有者只能通过经营者向其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来实现对经营者的监督与控制。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真实可靠的企业信息的形成,更有利于所有者、经营者双方权力的制衡。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从宏观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与国外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对内部控制监督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内部控制是一套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的自律系统,因此,对自律系统的监督必不可少。监督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但由于外部监督资源稀缺,监管不力,致使企业失去执行内部控制所需的外在公平性,直接遏制了企业执行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很多企业往往认为太过遵纪守法、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等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反而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它们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甚至弃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于不顾,对内部控制内容进行利益选择,从而使内部控制成为“内部人的控制”。

(二)从单个企业角度来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就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按照正常秩序来运行,能够自我调整并防错纠弊,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还存在严重的不足,主要体现在:1、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很多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只是空架子,并不能产生任何实质性的作用,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经济利益,故而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很不重视。2、风险意识不强,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COSO报告认为,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而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旨在帮助企业保证其针对“使企业目标不能达成的风险”采取必要的行动。我国企业目前普遍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对于突如其来的危机缺乏应对能力,这势必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很大的威胁。

三、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加强内部控制,保证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应充分满足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本文将从上面提出的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人手,结合并参照COSO对内部控制定义的五要素,相应地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大方面来讨论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实现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一)从宏观角度考虑

1 加快建设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步伐。2006年7月由财政部发起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这说明中国已开始重视对内部控制的法律监督与规范。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要着手处理好借鉴国际和顺应国情的关系,处理好内部规范与现行监督规则的关系,处理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全面内部控制的关系,确保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适用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2 对内部控制实施有效的控制,避免内部控制称为“内部人的控制”。内部控制报告是可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部控制政策。内容、方法和效果的报告文件。实行内部控制报告制度,能够反映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得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方更为清楚的了解企业的情况,进而促使经营者不断的完善和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企业通过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二)从单个企业的角度考虑

1、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在当今这个以风险投资和知识资本为主导的社会里,企业遇到的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及时发现这些风险并采取科学的措施予以管理,做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内部审计人员在监督和评价成果方面承担重要任务,协助管理层和董事会监督、评价、检查、报告和改革ERM。在风险管理框架下,企业针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设立风险控制点。2、重视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实施的前提,内部审计的实施可以揭示企业管理中的漏洞,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企业也应充分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完善对内部审计委员会的建立,授予其更多的权力,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来达到监督与控制的作用。

上一篇:粤电集团: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强企 下一篇:论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