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要做到精细化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5-08 12:33:59

班级管理要做到精细化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如何实现班级管理的重要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它要求班主任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有慈母般的爱心,作学生思想工作要耐心,日常工作要细心,一切规章制度、计划措施重在落实。

【关键词】 班级管理;精细化;情感教育;自主发展;群体意识

中学阶段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广大家长对学校的嘱托。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如何实现班级管理的重要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呢?笔者依托我校全方位推进精细化管理工程的实施,在班级管理方面,对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提高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自我教育能力,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与探索。

就此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1 以情感教育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感化学生的心灵

作为教育过程重要组成环节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和学生“心理需要”相互印照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尊重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因此,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始终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同时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品学兼优,还是品学均差,从不偏信偏爱。

在我的感染和倡导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为我班文化氛围中最响亮的口号;“不论成绩多高,只要比上一次有进步,就是英雄!”成为班级管理评价的标准,为班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及“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的班级管理平台创建提供了宽厚的空间。

2 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法典,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持之以恒地落实过程中把重视个性、发展个性与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协调起来,使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

2.1 细化班级管理制度,制定《班级法典》,实施班级量化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班级管理是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的深化,是班级管理的一种内在需求,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层次更新的必然之路。

为避免班级精细化管理变为走过场、搞形式、随波逐流,将精细二字真正落到行动上,我先和班、团干部制定出讨论稿,印发给学生,组织大家反复讨论,收集、整理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反复修改,使《班规法典》能反映绝大多数同学的意志,并涵盖了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及综合素质。

在全班讨论基础上,我们拟定了我班内部执行的《班内量化管理细则》、《值日班长的职责》、《黑板报小组职责》、《学职责》、《室外环保组职责》、《值勤组长职责》、《室内环保组职责》等无损学生自尊心、体罚学生等与教育规律、教育法规相违背的内容,又具体而有可操作性的包容班级管理目标、奖分原则、扣分细则等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对相应管理工作和学生常规以分数量化,专人考核纪录,每两周一次综合,进行相应奖惩。

这样形成了立体、交错式的班级管理网络,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凝聚了班级集体意识和团体荣誉感,确保了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力度及针对性。

2.2 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营造精细化管理环境。在学生民主选举和推荐基础上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细化分工职责,强化监督力度,为班级精细化管理营造“自主、开放、立体”的管理环境。

应对学校“学生会管理细则”的实施,我班的班委会进行了扩大选举,确立了常务班长负责制下的值日班长班务管理制度:设常务班长一人代表班委会对外参与学生会工作和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组织、安排的其他事务,直接向班主任负责;其他班委成员如纪律委员、卫生委员等同时兼任班级常务副班长,由原先向班主任负责改为直接向值日班长负责;值日班长由全体同学轮流担任,任期内行使一切班级管理职权,如监督班委会、科代表日常工作、记载当日的出勤情况、维护自习课的纪律、监督并制止课间大声喧哗以及在走廊打闹的行为等,同时负责出版、编辑次日《班级日报》,对任期内发现的好人好事加以表扬,对违反学生会管理细则的人和事进行登报批评,并写出任职心得,使班务管理透明化。

2.3 学生以学业为重,为解决困扰已久的部分学生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和我班课堂气氛沉闷而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突出学习重心,学生们自愿推选、组建了“作业监察组”配合科代表检查、监督作业的完成和上交;印发了“家、校作业联系反馈卡”及时把作业情况反馈至学生法定监护人手中,密切了学校、任课教师、班主任、班委会和学生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建立了校、师、班、监护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及帮助的精细化立体运作机制。

为活跃课堂、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升华班级文化层次,设立班级文化创作协会,以学业为核心,营造充满活力的、动态的班级文化氛围。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创建了七个学习小组(第七小组由部分学业困难学生组成,我兼任组长),在作业完成、课堂检测等所有于学习有关方面展开竞赛,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为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增添了活力。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要求班主任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有慈母般的爱心,作学生思想工作要耐心,日常工作要细心,一切规章制度、计划措施重在落实。

参考文献

[1] 邓超友《论教师的实践智慧》[j]教育研究2003,(9)

[2] 宋永刚《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w]西安:陕西大学出版社

[3] 程从柱、包诗忠:学生参与管理的主体性教育意义.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收稿日期:2008-3-13

上一篇:教师管理中的情感激励 下一篇:初任班主任之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