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情趣语文,激发学习兴趣

时间:2022-05-08 10:39:06

营造情趣语文,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语文学科的带有情感的倾向。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了。以下从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来探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情景教学模式和可行办法。

一、以变引趣,促进理解

比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在教学时,我使用了“法庭审判”的教学形式,营造了课堂模拟法庭的教学氛围。法官、律师、证人、被告、原告、陪审员等均由学生担任。“法庭”就文本中的皇帝、大臣、骗子等人“是否有罪”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样,一改课堂教学的常规模式,学生的兴趣很浓,有的学生在文本中寻找出各种“证据”,强烈要求“法官”给他们定罪:有的同学也竭力收集“材料”为他们作无罪辩护。课堂上争辩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热烈。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以情养趣,促进创新

在教学《羚羊木雕》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人物的性格和情绪,我设计了“自导自演情景剧”这一环节,让学生踊跃参与,并说明理由,然后加以改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学生在导演“我轻轻地敲了敲门”这一动作细节时,就有不少的独特的设计:有学生把准备敲门的手轻轻地搭在门背上犹豫了许久,才提起手来轻轻敲了敲门:有的学生让敲门的手在空中来回缩了好几次……可以说,学生对情节的把握,对人物感情的把握是到位的,他们所表现出的创造性不得不让人叹服。

三、以问激趣,促进探究

如在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时,我故意把标题写成“在暴雨和烈日下的祥子”。我刚写完,学生就嚷起来:“错了。错了!老师您刚好写反了!”听到学生们激动的声音。我很高兴,因为学生们敢于当众指出老师的错误。但是。我故意不认错:“我没有错!是的,我写的课题是和书上不一样,但意思都是一样的。你们看,烈日和暴雨是什么短语?”我有意引学生“上钩”。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并列短语!”“对了!”我很得意地说,“既然是并列短语,那么连词前后的部分就没有主次之分,当然可以颠倒了!”“不对!”一位女同学似乎有些激动,她说着便站起来,“题目取为‘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课文先写的是烈日,后写的是暴雨,这既是天气变化的顺序,也是课文的大体结构。怎么能随便颠倒呢?”“哦”我故作恍然大悟状。“同学们言之有理。看来‘烈日和暴雨’真还不能颠倒。”学生们觉得自己获得了胜利,脸上露出了笑容。

四、以新生趣,促进反思

比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之前。先让学生视听黄磊演唱的《父亲》,并反思在日常生活中父亲的各种关爱,使学生一开始就快速入境,沉浸在“父爱”的特定情境中,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接着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声音带来的情感触动;然后进入文本,让学生用心去挖掘、体验、反思那份浓浓的亲情。

五、以读促趣,促进审美

比如《春》是一篇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散文。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内容,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去品味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让学生以感性的体验去替性的分析,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语言。将课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初读时,让学生出声地自由朗读,初步理出文章思路;然后教师配乐范读,进一步营造学生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接着让学生速读全文,要求复述课文内容:在整体感知文本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之后,再指名学生朗读;然后进入最关键的品读,让学生在细致的品读中,深入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齐读课文。

总之,作为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有效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把课文当成一件件美妙的艺术品去感受、去研究,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与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识字教学 下一篇:魅力源自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