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游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08 10:29:24

论心理游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摘要:心理游戏作为心理健康学习内容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本文将心理游戏分为认识活动类、情绪情感类、人际交往类和团队互助类,分别列举阐述了四类心理游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心理游戏;游戏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275-02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品德教材有机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而心理游戏作为心理健康学习内容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去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一、巧用认识活动类心理游戏,促进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

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特征,而认识活动类心理游戏是指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以及帮助学生合理用脑,专注学习,提高记忆效率,激发思维活力,培养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趣,积极应对考试等一类与人的自我认识和学习认知过程相关的心理游戏。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日新又新我常新》一课中,就可以巧妙运用心理游戏“背后悄悄话”来让学生了解到他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活动设计要求每个学生背后贴上一张16开白纸,白纸正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给每个同学的背上留言,同时也接受他人留言,上课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留言的内容是对对方的评价,被留言者在活动结束之前不能偷看背上的内容。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可以看自己背上的留言,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心理游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能让学生更客观地认识自我,通过他人的评价来增强自信、完善自我,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客观、积极地评价他人。这样的心理游戏既能够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又能够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参与、积极参与、全面参与。再如“镜子”游戏,要求每个学生选四个同学做自己的镜子,这四个人必须用忠实的行动和言语来反映该同学的言行和性格等,或者来模仿该同学平时的言行,教师此时需注意模仿者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夸大或掩饰,让这个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来认识自己,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认识活动类的心理游戏有很多,教师应善于取舍和选择,舍去那些费时费力的游戏,选择一些能够很好的为教学目标服务,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心理游戏,千万不能选择那些华而不实的游戏,更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只是手段,为了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之一,因此保证心理游戏的有效性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善用情绪情感类心理游戏,使学生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

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情绪是最为敏感、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受生理影响,其情绪两极性波动非常明显。因此善用情绪情感类心理游戏,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情绪,学会调节情绪,感受积极的情绪体验,显得尤为重要。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其课标要求为“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为了更好地完成课标要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情绪情感类的心理游戏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游戏“情绪猜猜猜”,请8名同学上台,每位同学现场抽取一个和情绪有关的成语,要求抽取者用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将这个词语表演出来,其他同学通过观察后来猜一猜这个词。这样的情绪表演游戏既能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觉察与表达情绪,又能感受到情绪表达带来的愉悦。游戏“互诉面对面”,要求同组两名学生面对面坐在一起,互相向对方诉说最近遇到的一件事以及这件事带来的情感体验,倾听者只能认真倾听,通过听对方的诉说,观察对方的表情、动作等来用心去感受、理解对方的情绪,最后小组成员来分享活动的收获。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对自身和他人情绪的洞察力,也促使学生学会了尊重、关注他人的感受,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教师应该善于用这些心理游戏来达到教育目的。比如心理游戏“微笑训练”,让学生自备小镜子,面对镜子,放松面部肌肉,想着开心的事,慢慢微笑起来,保持15秒钟,想象这种轻松的感觉遍布全身。也可以配合手的动作,用双手食指同时在嘴角两边画上向上的弧线,重复几次。如果想到不开心的事,就努力改变自己的认知,找到合理的想法并说出来,将不良情绪转化成积极情绪,通过微笑训练表现出来。这样重视身心体验的心理小游戏不但为课堂加入了心理训练的模式,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三、活用人际交往类心理游戏,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类心理游戏主要侧重于帮助学生学会与同伴、异性、老师、父母沟通和往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增强处事能力,促进自身发展。

人际交往当中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沟通能力。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双向沟通的重要性,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这一课时中,可以采用“我说你画”的心理游戏。游戏要求推选一名同学到台前充当传达者角色,教师给他看一幅画,并请他在一分钟时间内记住画上的内容,然后让他向大家转述这幅画上的内容,同学们根据他的描述和自己的理解,在练习本上画下这幅画。最后大家一起比较一下学生的画和原图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缺乏双向沟通。这个游戏让学生明白,有时候别人表达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未必是一致的,如果缺乏对话交流,很容易产生误会,而我们与父母的沟通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有效沟通。由此可见,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还引导学生理解了沟通的艺术,为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做好铺垫,这也与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

上一篇: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