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郑单958和先玉335在不同区域的产量比较

时间:2022-05-08 09:57:09

浅析郑单958和先玉335在不同区域的产量比较

[摘 要] 目的:郑单958和先玉335在不同区域的产量情况。方法:前两年在河南省的滑县、固始县、唐河县三个地区的玉米高产示范区内进行,对比两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和品种抗病性能。结果两个玉米品种综合产量差异性显著,郑单958的产量要显著高于先玉335,同时,两个玉米品种在不同试验区域的抗病性能也存在不同的差别。结论:先玉335和郑单958两个玉米品种在总体产量上差异性很明显,郑单958平均亩产量和各个处理区域的亩产量都要显著高于先玉335,在各个地区种植过程中需要结合玉米品种的抗病性能科学选择玉米品种,主要以郑单958为主。

[关键词] 先玉335 郑单958 发展趋势 区域 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2-0120-02

优良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等特点,但必须因时因地制宜,在推广中做到合理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作用。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河南省气温也逐年升高,因此干旱情况愈加严重,特别是近几年温度升高情况有加快之势。农民跨越地区种植的情况很多,种植的玉米品种,种类杂乱且繁多,农民在种植的过程中存在管理粗放,品种选择随意等问题,因此要筛选出适宜河南省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以保证农户的用种安全,达到增加农户的收入的目的。

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选择

本次研究过程中选择在河南省的滑县、固始县、唐河县三个地区的玉米高产示范区内进行。试验园区地势比较平坦,土壤肥力中等。播种期为5月8日-5月12日,播前每667m2施有机肥2000kg,并施磷肥40kg,进行了机耕深犁耙耱。全生育期结合锄草施肥2次,每667m2追施碳铵25kg,尿素25 kg。玉米品种为先玉335和郑单958。

1.2 试验设计

在整个生育期间严格按照试验记载标准,对各个品种在不同地区的亩产量以及抗大斑病、青枯病和丝黑穗病的情况进行了观察记载。试验采用随机排列,设置三次重复,10行区,行长10m,每小区面积50O,平均行距0.5m,株距0.4m,种植密度为3300株/每亩。试验四周保护行不少于4行。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20m双行,计算穗数、理论亩产量和两个玉米品种的抗病性能。

1.3 数据统计

本次研究过程选择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以X方差计数,t检验,以P

2 结果

2.1 先玉335和郑单958在不同地区的产量表现

通过对表1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郑单985的亩平均产量要高于先玉335,不同县区的玉米产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P

2.2 先玉335和郑单958在不同地区的抗病性表现

数据可以看出先玉335和郑单958在不同地区抗病性能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其中滑县的先玉335和郑单958对青枯病的抗病性能较差,差异性不显著,P>0.05,固始县和唐河县的丝黑穗病的抗性较低,差异性不显著,P>0.05。同一个玉米品种对同一个疾病在不同处理区域间存在不同的抗性,其中变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郑单958在不同地区抗青枯病的特性,在滑县、固始县和唐河县抗青枯病指标分别是0%、0.4%和3.9%,表现出差异性,对于上述这种情况,需要我们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和种植制度进一步做出研究。

3 结论和建议

优良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等特点,但必须因时因地制宜,在推广中做到合理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作用[2]。因此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示范和试验是农业尤其种子部门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最大限度的减少农民投资风险最有效的方法。河南省是我国玉米种植的主产区,玉米产量和品质都十分有益。

通过本次试验发现,先玉335和郑单958在不同地区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性,平均亩产量以郑单958较高。在不同处理区域之间亩产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以唐河县处理区域亩产量差异性最为显著,两个品种之间的平均亩产量差高达210公斤。而先玉335和郑单958在不同地区的抗病性能也存在很大差异性,相同品种对同一个疾病在不同地区的抗病性能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和当地的气候环境和种植制度有一定关系,需要我们在今后继续研究。在不同地区选择玉米品种过程中除了要求玉米产量之外,还要根据品种对主要病害的抗病性综合选择。

就目前先玉335和郑单958在不同地区生产情况来看,郑单958的产量要明显高于先玉335,但是郑单958和先玉335在固始县和唐河县丝黑穗病的抗性都比较较差,结合实际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

总之,结合本次试验最终结果,地区在选择玉米品种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丰产和稳产性能较好基础上,要突出玉米品种的抗病性能,特别是抗丝黑穗病、青枯病的抗性;其次,玉米用途广泛,品质好的玉米更受老百姓喜邸1敬窝芯抗程中缺少对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但是结合最近几年的实践经验来看,河南省耐密玉米种植较少,可以进一步推广种植耐密玉米品种,提高玉米含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沙吾列・汗,赛里克・都曼,麦利亚・依尔斯别克,祖力甫卡尔・艾木拉,吐逊・衣米尔.密度对粮饲兼用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 2014(03)

[2]王文彦.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6(10)

上一篇: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的途径研究 下一篇:浅析安徽省麦茬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