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因把握科学而有效

时间:2022-05-08 08:50:40

预设因把握科学而有效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科学的预设”就是生成性的教学设计预案,主要表现为在课堂教学前,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对基础知识准备水平、思维能力水平,对课堂教学的思路设计、假设、预见、预测,把教材、学生等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重组预设,在教案的编写上要为生成预留出弹性空间,要制定出各种应对非预设性生成的教学预案,使学生在科学的预设内生成,于生成中发展。“科学预设”的目的是要努力地促使所有的“生成活动”都更有效,都能服务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学生和教师感到默契,课堂效率达到高效,师生的数学素养达到高水平和“教学相长”。如何有效地预设,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和教学效益?

一、加强学情分析,是科学预设的有效保证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在解题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教学预设中,既要预设各种具体解法,又要预测思路的探索过程;既要预设通性通法,又要预测巧解特法;既要预设正确解法,又要预测错误解法;既要预设教师的解法,又要预测学生的解法;既要预设解题中的分析,又要预测解题后的反思;既要预设解题过程和方法,又要预测教学过程和方法。这是一种不同于制造标准化、统一性的解题方法为主的教学预设。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弹性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教学就更具针对性,就能为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学情分析是科学预设的有效保证,它包括分析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等等,其核心是建立学生数学学习的平台。这个平台是教与学的起点,创建这个平台,是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怎样教和怎样学。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仅要钻研教材,了解课程标准,还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尽可能多地分析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教师设置问题和学习活动时候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矛盾,推动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指当下的发展,更是指学生未来的、终身的发展,是学生未来适应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接受挑战并改造环境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程序设计方面,教师应着眼于宏观设计,将教学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设计成活的板块,为教学的动态推进和有效生成创设条件。

二、编写教学预案,前位延伸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前位延伸正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预习所要学习的知识,是帮助学生做好“摘桃子”的准备,满足“最近发展区理论”。课前预习通过教学预案,这一载体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了解本节课的知识内容、重点、难点,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教学预案是教师对学生知识水平了解的重要途径,因此,编写教学预案,也是教师提高预设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数学学科的课前自主预习,不能采取松散的“放羊式”,让学生回家看看书就可以了,而应该把预习当成一种家庭作业,精心设计预习方案,引领学生做由浅入深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对新知识自主分清“会―疑惑―不会”三个等次为标准,切实为课堂教学服务为目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具体设计中,应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1.精。预习方案要提前印发给每个学生,当做课后作业的一部分,内容一定不能过多,不能增加学生的课后负担。所以,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精心研究教材,设计的问题要精练,设计的内容要有挑战性,要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欲望。

2.细。预习是学生自主认知的过程,学习过程中会遇到来自主观和客观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注意很容易造成预习的终止。所以在预习方案中设计的问题,特别是有点难度的问题,跨越性不要大,要细密,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让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不出现“知识断层”,使学生顺着问题的“台阶”一步步走进我们预设的“轨道”。

3.新。预习方案中设计的问题要新颖,不能是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要进行变式设计。特别是考察学生对定义和公式的理解问题,不要问“什么叫函数”“什么叫中心投影”“完全平方公式是什么”等等,让学生从课本上抄到预习方案中,这既是学生不喜欢的重复劳动,又考查不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些内容,达不到我们的目的。所以,我们可以改成让学生举一个现实生活中关于函数的事例,也可以教师举几个事例让学生进行判断。

三、教学预案的实践价值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工作。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预习的收效分析如下:

(一)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我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自己到底解答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只要有了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执著追求。

(二)自我的探索,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三)及早掌握了学习信息,教学有的放矢

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在这期间,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

(四)人人获得了练习机会,学习素质提高

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进行讲读分析,课堂上往往只有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陪客”。一些中下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还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没有动脑。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低又何来提高学习素质呢?进行了预习,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提纲,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习的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五)过程前移

过程前移是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支持系统,教学过程前移具体表现为:比之常规的教学过程环节,预习环节放在新课学习前,训练反馈和辅导环节均放在课内而不是课后,这种模式的优势就在于能及时地保证“堂堂清”。与之相对应,杜郎口中学有专门的预习课,并硬性规定“没有预习的课不能上”“预习不充分的课不能上”。这样做无非是避免学生因知识准备不足而无法攀越老师搭建的知识架构,从而无法实现在原有知识结构上通过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而建构出更高层次的知识。而我们现在通行的作法是把预习放到课后,让学生自己预习,有的甚至根本没有预习提纲。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由于疲于应付过多的书面作业,无暇顾及“口头预习”作业,即使偶尔预习,也由于漫无目的、效果不明显而最终放弃。因此,有必要改革现有的自习课模式,试行变老师的辅导、学生做作业为硬性指定上预习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自学,明确目标任务,掌握学习方法,解决基本问题和浅显问题,找出深层次的疑惑,并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去听老师点拨,这就为第二天的高效听课、学习做好了扎实的铺垫。

上一篇: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下一篇:用活“活”板书,上活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