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时间:2022-05-08 05:45:45

浅析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摘 要: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新课程

语文教材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但它却集自然美、社会美、哲理美于一身,从教学内容看,宇宙人生包罗万象,诗文歌赋姹紫嫣红,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价值。只有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走进作品,才能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让他们与作者对话,才能获得思想启迪;让他们披文入境,才能享受审美愉悦,由此,他们的生命价值才能得到提升。阅读是作者、作品和读者这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其中作品是媒介,是联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桥梁;作者则以文字符号为载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者则往往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触摸作者的灵魂,与其发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

一、自主阅读,体味文本人文内涵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即一种师生之间及其与文本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生命对话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与语文素养培养关系十分密切,它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价值和功能日益突显。阅读教学实质揭示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有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生活经验,以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参与到文本对话中,才能感悟到作者的感受、情感,感悟到整个作品的风格和情调,感悟到文本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从而达到移情启智的目的。

语文教材每篇文章中,不仅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科学知识,还渗透了生动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在阅读文本中获得一个个让人情感激荡的形象的意境,品味一幅幅让人赏心悦目的风景和画面,把握作品的底蕴,其人文素养也就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阅读中得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可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运用阅读策略以及个体所具有的独特情感体验、价值观和独创性思维,获得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发展。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教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一节课上完了,学生还弄不明白教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教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四、走进作品,体验作者情感世界

阅读的本质是要从文章外部表现世界的“物质符号”上理解其精神内核,即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意味隽永的作品都充满了生命的玄妙和机智,是灵与肉、形与神的有机融合。只有让学生的灵魂钻进作品的怀抱,才能品尝它的滋味、呼吸它的气息,才能得以把握它的内在价值。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全部的情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使客体的生活变成主体的生活,客体的存在变成主体自身的存在。

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任何作品都负载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创造性灵魂的表现形式。但由于人类情意的丰富性,并不是一切都能实现意到笔随。对于这种语言的缺失,在口头交往中还可以借助神态、体态的变化,或当面询问而得到适当缓解,在书面交往中作者或只能留出些许诱导空间,或只留下一串延伸的概念符号,这就为读者提供了解读的契机。每当此处,教师要在吃透作品的基础上,模拟作者、充当作者,接受学生的咨询。这里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教师要教学生反复阅读作品,从作品中获得启示,产生悟性。

上一篇:和田玉籽料鉴定特征及其皮色作伪方法 下一篇:感应式电能表与电子式电能表的性能分析及选用...